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利用逐小时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山西2020年11月20日-21日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相态转换的原因,统计转雨夹雪和转雪时的T0、T850和H700~850指标,比较不同冷空气影响下的指标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前一阶段降水受高空槽、切边线和地面回流的共同影响,后一阶段降水受锋面的影响。(2)本次过程有多种相态转换发生,液态降水向固态降水的转换分别受东路冷空气和西北路冷空气的影响,固态降水向液态降水的转换主要受西南暖气流的影响。(3)本次过程液态降水转换成固态降水时,T0的区分度明显优于T850和H700~850。(4)本次过程液降水向固态降水转换过程中,当受不同冷空气影响时,同一指标值的大小相差明显。

  • 标签: 山西 相态转换 指标
  • 简介:利用1979—2016年北疆冬季49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对北疆冬季降水的时空特征、水汽输送及环流形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北疆冬季降水的水汽输送通道有2条: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北疆为西方路径,红海-波斯湾/里海南侧-巴尔喀什湖-北疆为西南路径,其中以西方路径为主。500hPa高纬高(低)压、西伯利亚瞬变低压(高压)和伊朗高原脊(槽)的异常活跃促使北疆一致降水偏多(少),500hP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负)距平、西伯利亚-伊朗高原负(正)距平的活跃和地中海低压槽(高压脊)的异常活跃导致北疆西北部降水偏多(少),500hPa巴尔喀什湖西南侧西南-东北负(正)距平的活跃和西伯利亚正(负)距平的活跃造成北疆西部降水偏多(少),其中全区降水一致型是北疆降水的主要分布型。

  • 标签: 北疆 冬季降水 水汽输送 环流特征
  • 简介: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1964~1997年冬季(11~3月)降雪进行诊断分析,归纳总结中-大雪以上降水的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前期天气形势特征,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筛选预报因子、指标,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做出冬季中-大雪以上降水预报.

  • 标签: 鄂尔多斯地区 短期预报 降水预报 年际变化 气温
  • 简介:利用196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测站的降水量和温度资料,分析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与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动能的变异与我国降水量和温度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主要变异中心在东亚西风急流区,该地区的冬季大气动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冬季,我国中东部至日本以东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动能的减弱(增强)与对流层中高层东亚西风急流的减弱(增强)密切相关,并可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东北地区温度的偏高(偏低)。青藏高原西南侧大气动能的增强(减弱)则与该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南亚西风急流的增强(减弱)有关联,并导致冬季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广西、贵州和四川一带温度的偏低(偏高)。在冬季,亚洲大气动能的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亚洲西风急流的变化来造成我国冬季气候的变异。

  • 标签: 大气动能 时空变化 降水 温度
  • 简介:本文用青藏高原的35个站11—2月降水量进行EOF分解,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主要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印度洋海温进行相关普查,发现前一年4月、当年8月的南印度洋海温与冬季青藏高原的降水相关显著。

  • 标签: 青藏高原 冬季降水 EOF 相关分析
  • 简介:亚洲高山地区的喀喇昆仑山脉一带的大部分降雨和降雨都在冬天发生,虽然附近的其他山脉受季风影响,多数是在夏天发生降水,这是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喀喇昆仑山脉因为其冰川异常稳定而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这次研究意味着这种不寻常的年降水模式或许保护着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发生大量流失。

  • 标签: 昆仑山脉 冬季降水 冰川 稳定 气候变化影响 高山地区
  • 简介:利用1960—2015年辽宁省50个常规气象站和加密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冬季降水极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康平和义县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多,为1.7次;辽中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少,为1.0次。辽宁省冬季极端降水频次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存在11、7a和3a的变化周期。辽宁省冬季区域性小雪、中雪、大雪及暴雪量级降水过程的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为32、8、4次和2次。辽宁省冬季连续性降水过程发生频次呈自东向西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清原地区年平均连续性降水发生频次最大,达9次/10a。单站冬季降水总量极值为95.0mm。单站纯雪过程降水量及24h、6h、1h降水量极值分别为42.0mm、34.5mm、20.0mm和6.9mm。

  • 标签: 极端降水频次 连续性降水过程 纯雪过程降水量 小波分析
  • 简介:利用阿勒泰地区7测站1960-2006年冬季降水量资料以及对应年份的500hPaNcep/Ncar的月平均环流再分析资料,找出环流的关键区,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1)当前冬降水异常偏多时,欧洲脊较历年偏弱,新疆上空锋区位置较历年偏北;与此相反,前冬降水异常偏少时,欧洲脊较常年偏强,新疆上空极锋锋区较常年偏南;(2)当后冬降水异常偏多时,前一年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势力较历年明显偏弱,12月西西伯利亚脊较历年明显偏西偏弱。而当后冬降水异常偏少时,前一年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势力较历年明显偏强.12月西西伯利亚脊较历年明显偏东偏强。

  • 标签: 冬季 降水 异常 500hPa环流
  • 简介:摘要: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2月2日至4日、2010年12月20日至21日以及2014年1月29日至31日3场暖区降雪天气进行了环流演变、水汽和热力、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500hPa巴尔喀什湖至塔城地区由较为平直的西风带控制,850hPa有暖脊控制以及降水前期暖区降水后期冷锋降水的影响,同时充足的水汽,强的风速携带的充足的水汽的配合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条件。前期暖空气进入盆地为暖区降水时段,后期随着冷空气进入盆地,暖气团被低层的冷气团迅速抬起,不稳定能量迅速得到释放,动力作用加强的热力条件,转为冷锋降水。是产生暴雪天气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暖区降水 环流形势 水汽通量 假相当位温 垂直速度
  • 简介:着重讨论了冬季青藏高原积雪日数和前期(4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江西北部6~7月降水的关系。

  • 标签: 高原积雪 副高位置 汛期降水
  • 简介:摘要: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处于海拔3069.9米、相对高差为2500米左右的高山站,常年雨雾日非常多。冬季因雨凇和雾凇冻结十分严重,所以在冬季停用翻斗式自动观测雨量传感器,启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自动观测降水量,但经过多年的观测发现,一般的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对纯固态降水(雪)或正常液态降水较为适用,而对雨雾凇冻结较严重的地方(如峨眉山金顶)就不太适合。为此我们将一套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加装加热装置和另一套同型号未加装加热装置的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观测雨量数据进行对比,同时以人工同时段观测量为参照分析,以便确定加热装置在冻结严重地区是否必要和可行。针对以上问题,特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取自于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2020年12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冬季冻结时段。测场内临近的同型号两个称重式降水设备,一个为不加装加热设备,一个加装加热设备,同一降水时段内20-08时、08-20时累计自动观测降水量做比较,同时以人工同时段观测降水量作为参照,分析在有加热和不加热情况下的降水量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虽然受加热可能有蒸发的不利影响,但有加热装置比没加热装置设备测得的降水量偏高。(2)有加热装置避免了在气温上升时因冻结物融化非降水时段出现的较大野值现象。(3)以人工观测数据为基准,有加热装置比没有加热装置的数据更接近基准实际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下的降水量,更为可靠。

  • 标签: 降水量 自动观测 对比分析
  • 简介:利用气候相似性原理,按照天气系统影响划分气候区,分析锡林郭勒盟冬季降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冬季降水分布特点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西南部和东部各有一大值区,其原因主要是受河套气旋(倒槽)和蒙古冷涡影响造成,山地小气候也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地区70年代降水最多,其他地区降水最多的时期是在90年代,2000年以来降水有所减少,异常偏多或偏少的年份多集中于某个时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 标签: 冬季降水 分布特征 相似分区 成因
  • 简介:ElNinoModoki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的ElNin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ElNino和ElNinoModoki对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ElNino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我国华南地区受其西侧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的水汽供应。另外,高层抽吸作用增强,上升运动加强,对流发展,降水偏多;而ElNinoModoki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华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高层抽吸作用减弱,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减弱,并且水汽供应不足,导致降水偏少。

  • 标签: ELNINO ElNinoModoki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2020年11月17日

  • 标签:
  • 简介: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南部地区存在湿中心,对应着水汽含量标准差大值中心;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输入,东、北边界输出,净水汽收支多年平均为水汽"盈余";该区域冬季净水汽收入、支出34a总趋势是增加的,而净水汽收支是减少的,但三者均存在4~6a左右的周期;冬季该区域净水汽收入对南疆、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支出对西南—华南的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收支则可表征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冬季该区域异常多(少)水汽支出年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水汽输送场不(有)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的输送及辐合,即其水汽支出的强弱反映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我国降水的分布,体现出水汽收支通过环流对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冬季高原湿中心区域 水汽收支 降水 相关
  • 简介:利用2011—2015年冬季山东聊城机场的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的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46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降水相态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采用盒状图和技巧评分的方法最终选定章丘站和邢台站具有预报意义的各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不同降水相态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的阈值,确定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准确率达85%以上,效果较好。

  • 标签: 降水相态 物理量参数 预报模型 聊城 技巧评分
  • 简介: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500hPa高度场、NOAA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山东省121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对1961—2015年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应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其中,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量为线性减少趋势,总量偏多,而在1990年代以后,无明显变化趋势。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的关系在转变前后有明显差异:在1970年代中期之前,二者为反位相关系;1990年代之后,二者转为同位相关系。此外滑动相关结果也显示,1990年代以前,山东省夏季降水与Ni1o3区前期冬季海温为负相关关系,1990年代之后,二者为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山东省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在前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的水汽主要来自东亚夏季风的输送;在后一时期,山东省夏季降水偏多的年份水汽主要来自ElNi1o次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的输送。

  • 标签: 山东省夏季降水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850hPa风场
  • 简介:  渗透系数是降水计算中重要的参数,施工允许的情况也可在基坑中布置一部分井(这样降水效果更好),但群井计算结果就千万别(群井中单井的出水量)

  • 标签: 深井降水 降水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应用开发利用越来越深,同时带来了深基坑无可避免支护和降水的问题。为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深基坑降水技术一直是工程行业在研究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以柳州市新园路工程为例,简述管井降水的施工技术及主要施工过程,分析了管井降水施工中所需要注意的步骤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深基坑 管井降水 基坑监测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某基坑工程实例,对工程中地下水文、地质特性和基坑降水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方案、降水技术及降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就现场管控及降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基本实现了无明水影响土方开挖、运输,在没有增加预算的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了地下水控制目标,基坑降水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多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坑工程 地下水 降水方案技术 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