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5年2月4日报道,为改善公众健康,奥尔胡斯大学发起了一项研究能够预防肥胖疾病的食品的项目,主要了解身体如何对纤维和蛋白质做出反应。研究中所用的蛋白质将来自乳清或者植物蛋白。纤维来自食品。一部分研究将选择健康的、患有糖尿病或者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不同人为测试样本,而一部分的研究将会选代谢异常的猪只进行测试。研究工作的一方面是培养出一头和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类对应的代谢异常的样本猪。

  • 标签: 测试样本 肥胖 人类 预防 代谢综合征
  • 简介:1耳法简介耳法是依据中医上以毒攻毒的治病原则,利用耳霜对耳穴的刺激作用而激发病猪免疫力(正气),使猪通过耳穴溃烂而排出体内毒素(邪气),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 标签: 病猪 病毒病 治疗 刺激作用 免疫力 内毒素
  • 简介:从2006年4月1日起,凡是进入上海市市屠宰的外省市生猪,必须凭IC卡在指定道口刷卡后才能放行,并运送到指定屠宰场屠宰.再接受检查。这是2006年3月29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15省市“畜禽产品安全监管联防会议”传出的信息。

  • 标签: 生猪 入门 屠宰场 安全监管 畜禽产品 上海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应用计算机设计饲料配方的技术原理,设计出殄禽饲料配方的《饲料调整》和《营养调整》.可简捷、灵活地用于饲料配方配制;饲料种类调整;营养指标平衡;可通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格.配制低成本的配合饲料,从而解决珍禽饲养户不能根据营养标准和本地饲料资源,自行调配饲料配方的难题。

  • 标签: 计算机设计 饲料配方 调整卡 珍禽 应用 营养指标
  • 简介:2011年7月期间,笔者遇到一起鸭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病例,据统计,该养鸭户饲养的1600羽40日龄仔鸭有400余羽发病,发病率25%以上,病死率为15%以上。我们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诊断为鸭住白细胞原虫病,

  • 标签: 住白细胞原虫病 仔鸭 诊治 实验室检验 40日龄 临床症状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黄疽性贫血和皮肤潮红为主要特征。因此义称黄疽性贫血或“红皮病”。目前正值本病高发时期,应予加强防制。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盛夏 人畜共患病 红皮病 贫血 寄生
  • 简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取得成果:一头体重1130g的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三河市明慧养猪公司顺利诞生。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头克隆小香猪的诞生表明我国在此项研究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标签: 克隆猪 体细胞 诞生 中国农业大学 国际先进水平 基金资助
  • 简介:虽然囊膜病毒一般通过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引起一型干扰素(IFN—α)大量分泌,猪的pDC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衰竭综合征病毒(PRRSV)后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静止状态很可能是由于病毒-介导干扰的结果.纯化的或者是未分选的猪pDC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或者TLR9受体激动剂、寡核苷酸f(ODN)D19的刺激下产生典型IFN—d反应,诱导免疫应答,当PRRSV存存时反应降低。

  • 标签: 囊膜病毒 树突细胞 呼吸衰竭 猪繁殖 干扰素 浆细胞
  • 简介:一、发病情况2010年7月上句,姜堰市某猪场购进61头后备母猪,平均体重40kg左右。自入栏15天后,该批后备母猪陆续发病,用磺胺药和青、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已死亡6头;采取有效措施后,该批猪共死亡8头,死亡率13.1%。

  • 标签: 非典型猪瘟 附红细胞体病 混合感染 诊治 发病情况 后备母猪
  • 简介:CSFV的病毒囊膜蛋白调节CSFV和细胞表面分子结合..允许CSFV随后进入宿主细胞。然而.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蛋白和他们的结合序列是未知的。结果显示蛋白E1、E2andEros在T7噬菌体表面展示。E2和Ems噬菌体克隆和宿主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E2噬菌体克隆和其他细胞相比与宿主细胞具有更特定的相互作用,而Ems噬菌体克隆可与所有的受试细胞相互作用。

  • 标签: 宿主细胞 病毒感染 典型猪瘟 噬菌体表面展示 连接肽 鉴定
  • 简介:2005年9月份湖北省黄石市某猪场发生了15日龄左右的仔猪以发烧、咳嗽、关节肿胀、黄疸、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在采用了综合防制措施后,发病率由原来的65%下降到9%,死亡率由原来的34%下降到7.3%,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防治中的工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综合防制措施 实验室诊断 继发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50头幼年杂交猪(31日龄,体重9.94kg)进行为期28d的研究,他们在日粮中添加了0、25%、50%、75%、100%的硫酸铁和硫酸锌,以及0、40%、80%、120%、160%的硫酸铜,分别测定了低植酸大麦和普通大麦日粮对这些幼年猪的生长性能、骨质等指标效应。研究发现幼年猪的无机微量元素实际需要量并不比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NRC)推荐的参考量低。

  • 标签: 大麦日粮 生长性能 硫酸锌 硫酸铁 硫酸铜 红细胞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