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经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现代修复技术”学习班(编号:2007-08-04-0023),将于2007年9月底在广州市举行。该学习班重点介绍新兴热点的修复技术

  • 标签: 修复技术 医学教育项目 技术学习班
  • 简介:牙周组织附着水平的探查是牙周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手用探诊方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探诊力量难以标准化,使探诊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电子牙周探针将固定的探诊压力、精确的电子化测量和储存数据于电脑中几个特点融为一体,可以直观地将数据展现给患者和同行,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牙周探诊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电子牙周探针
  • 简介:一个初期的拉伸试验用于评价三种新型技术(包括金属铣削、软金属铣削和快速成型技术)(n=6)制备钴铬合金的机械性能.铸造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的极限强度均高于500MPa.延展率均高于2%。软金属铣削组的延展率最大.而快速成型组的极限强度最高。

  • 标签: 机械性能 钴铬合金 制备 快速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 极限强度
  • 简介: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具有与金属强度接近的高机械强度,较好的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和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中,并成为部分口腔修复科医师和要求美学修复患者的选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依然会发现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制成的全冠或固定桥发生崩裂。本文主要从制作过程中晶相转变的角度,对崩裂的起因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锆 晶相转变 制作工艺 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二期高温、高压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材料机械性能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分别制作20个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测试试件,所有试件均在Solidilite光聚合器中常规聚合,然后随机分为等数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聚合后用国产自控多用途牙用树脂聚合器进行二期热压处理,温度120℃,压力0.6MPa,时间7min;用Bose公司ElectroForce3520多功能材料实验机测得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对二期处理前后的测试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另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色谱仪,分别测试常规固化的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和二次热压处理后的材料,在标准基线方法下得到各自的单体转化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期热压处理后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的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2.90%和10.84%(P〈0.01)。常规处理时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率为72.7%±2.2%,经二期热压处理后单体转化率为75.4%±1.5%,提高幅度为2.7%(P〈0.01)。结论:二期热压处理可以提高Ceramage瓷聚体材料的单体转化率,并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 标签: 光固化 瓷聚体 抗压强度 直径拉伸强度 单体转化率 红外色谱
  • 简介:目的:对比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的机械性能。方法:以MDX4—4210硅橡胶为对照,对SY-28、SY-2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分钟)、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进行测试,对其机械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Y-28硅橡胶的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和永久变形率与之相似。SY-20硅橡胶的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和撕裂强度与之相似。结论:①SY-28、SY-20硅橡胶可以满足颌面软组织缺损赝复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②在硬度上,SY-28硅橡胶适合用于耳、鼻等缺损的修复,SY-20硅橡胶适合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③应用硅橡胶并用技术弥补现有硅橡胶的性能缺陷,可以获得更适合临床应用的硅橡胶赝复材料。

  • 标签: 硅橡胶 机械性能 赝复体 材料
  • 简介:根管治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患者受益,但与此同时,随着治疗病例数量增加,根管治疗操作缺陷(endodonticmishaps)也成为牙髓治疗专家们面临的更具挑战的问题。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和掌握,我们按照根管治疗的操作顺序对髓腔入路和根管机械预备这两部分操作产生的失误和缺陷分别加以讲解。本讲主要讨论髓腔入路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和缺陷。

  • 标签: 根管预备 缺陷 入路 髓腔 机械 根管治疗
  • 简介:为规范牙体牙髓专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根管治疗操作、学习现代根管治疗理念和技术、提升牙体牙髓疾病诊疗水平和操作技巧,有效防治牙髓根尖周疾病治疗中的并发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将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现代根管技术在牙髓病治疗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批号[2013-08—01-013],培训班拟于2013年12月6日至12月8日在北京举办。

  • 标签: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并发症防治 根管治疗 临床应用 根管技术 学习班
  • 简介:目的: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以口腔种植为例的骨结合种植过程,研究与触觉感知相关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本文通过横断面试验方法,有9名患者被列入试验组,10名年龄相仿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每一名试验者上颌切牙区,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点状机械刺激自然牙或种植牙表面后大脑皮质相关改变。材料和方法:在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在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种植体中切牙表面应用1HZ强度点状触觉刺激干预。分别在9名试验组患者上颌左侧种植体中切牙(I21-p),尖牙(T23-p),10名对照组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T21-c、T23-c)表面应用-特别设计机械刺激进行试验干预,对于每个刺激牙位试验结果应用随机效应组间分析,而自然牙或种植牙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变化结果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I21-p、T23-P)双侧S2躯体感觉大脑皮层区域被激活,对照组(T21、T23)双侧S1、S2区域均被激活。组内比较,9名试验组中有4名S1区域被激活,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侧,口腔种植体被刺激后能够激活双侧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外围更大范围皮质网络区域: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和岛状脑叶,簇集激活区位于顶叶前脑回,试验组患者T23被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范围介于天然牙和种植牙之间。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点状机械刺激口腔种植体能够激活大脑初级、二级皮质相关躯体感觉区域,而且显示,口内牙拔除区域被骨内种植体取代后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上述大脑皮质被激活现象可能和发生骨感知的潜在机制相关。

  • 标签: 牙齿 功能性磁共振 神经可塑性改变 口腔种植体 骨感知 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