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微型支抗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为今后种植体的设计及临床维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分析128枚微型支抗种植体的临床使用情况,定期监测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和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8枚微螺钉种植体中7枚PD大于或等于4mm,5枚支抗种植体脱落。微螺钉种植体组的PLI、mBI及PD等临床指征均高于对照天然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种植体组内在不同时期之间检查指数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黏膜炎的种植体的PLI、PD普遍高于健康种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的趋势。结论大部分微型支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均出现轻微炎症,在考察支抗种植体颈部软组织健康状况时,应综合采用mBI、PLI与PD这3个临床指征。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正畸 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透明的、可快速成形的缺隙保持器,应用于儿童乳牙早失后缺隙的保持。结果:30例患儿配戴透明压模式缺隙保持器后,无不良反应,保持效果肯定。结论:利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的缺隙保持器,制作工艺简单,配戴舒适,间隙保持效果稳定。

  • 标签: 压模 缺隙保持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细小钙化根管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患者中有细小或钙化根管的患牙65颗,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和小号手用K锉疏通细小根管,超声锉与EDTA、小号手用锉结合处理钙化根管,完成根管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59颗患牙的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0.8%,细小根管疏通成功率为100.0%,钙化根管再通成功率为81.3%.牙根折裂、台阶形成、根管壁侧穿或器械折断发生.结论:超声器械、EDTA、小号手用K锉相结合,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老年患者细小钙化根管的有效方法,但超声器械不宜用于根管的下段或弯曲部位.

  • 标签: 根管治疗 钙化 老年患者 超声器械 临床治疗 成功率
  • 简介:牙列拥挤、拔牙矫治,以往常用不锈丝弹簧,或用橡皮牵引圈拉尖牙向远中。但不锈钢弹簧力大不柔和,橡皮圈易老化。而镍钛簧是一种超弹性的新型正畸元件,经较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后,性能良好,现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和方法选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的供口腔正畸专用镍钛丝拉簧。长为10mm,两端各有一圆圈,匝数为22圈,弹簧丝0.3mm,弹簧圈外径为1.45mm,内径为0.85mm,两端圆圈,一端挂在支抗牙带环的拉钩上,另一端结扎在需要牵拉的尖牙托槽上。力学试验:镍钛拉簧及不锈钢丝拉簧分别在拉伸机上进行拉伸试验(室温下)。试验结果可见在相同的变形率的情况下,不锈钢丝拉簧的拉力是镍钛拉簧的4.5倍,而恢复率则不到镍钛簧的一半,力学性能表明镍钛拉簧是用于牙齿正畸的良好材料。2、临床应用:我们对牙列拥挤,矫正需要减数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治器,以镍钛丝拉簧拉尖牙往后。统计测量了拔牙后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是上尖牙7.6±1.2mm;拉簧开始拉上尖牙的作用力量1.74N(177.4克);拉下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是7.6±1.2mm,开始拉尖牙的作用力是1.65N(168.3克)。3、临床效果:33例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牵引尖牙往远中的病例,?

  • 标签: 镍钛丝 拉簧 口腔正畸 方丝弓矫治器 不锈钢丝 正畸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小吸盘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因牙槽嵴条件差而导致全口义齿固位不良修复失败的患者,重新进行义齿修复。于使用原义齿和使用吸盘式义齿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满意度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使用弹性小吸盘后,在固位效果、咀嚼功能、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都有显著性提高(P〈0.01);使用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满意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因牙槽嵴重度吸收导致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患者,使用弹性小吸盘后可提高义齿使用的满意度。

  • 标签: 义齿 全口 弹性小吸盘 满意度 义齿 全口 上颌 义齿 全口 下颌
  • 简介:目的:研究5种正畸临床操作[分牙、放置带环、初始弓丝扎入(0016镍钛)、T形曲加力、颌问牵引]所引起疼痛的峰值强度、峰值出现时间、是否需要止痛药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共纳入100名(男52.女48)进行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分为分牙,放置带环、初始镍钛丝、T形曲加力、颌问牵引5组。要求每位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疼痛峰值出现时间、疼痛峰值强度、是否需要镇痛药和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分牙及初始镍钛丝组对镇痛药需求最高。颌问牵引和初始镍钛丝组疼痛对生活影响最大.但差异统计学意义。放置带环组分别与T形曲加力组、颌问牵引组的疼痛峰值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峰值出现时间分牙组为第24小时.其余组大部分为第6小时.但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正畸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强度不同。T形曲加力和颌间牵引比放置带环引起的疼痛更强烈。

  • 标签: 正畸 疼痛 T形曲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目的临床使用种植支抗牵引全牙弓后移,治疗前牙拥挤或面型前突,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择19例应用种植支抗牵引全牙弓后移的病例,上颌种植支抗钉植入颧牙槽嵴区,下颌植入下颌骨外斜线,常规排齐整平后应用镍钛拉簧牵引全牙弓后移。结果16例病例成功完成矫治,3例因种植体支抗松动而失败。结论使用种植支抗牵引全牙弓后移是正畸临床的一种有效的矫治方法。

  • 标签: 种植支抗 推磨牙向后 智齿 正畸治疗
  • 简介:金属翼板粘接桥是以金属翼板为固位体,金属熔附烤瓷为桥体,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基牙上的一种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牙齿磨除量小,避免牙髓损伤,预备时不需麻醉,制取印模不需要排龈等。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翼板粘接桥的设计、牙体预备、金属翼板的处理方法、粘接剂等相关问题以及粘接桥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

  • 标签: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非刚性固体
  • 简介:往第一部分已讨论了使用支抗种植体的适应证,支抗钉植入前的准备和植入后的检查等问题。在这部分将重点讨论支抗种植体的种类和主要结构;不同植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注意事项;临床中根据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植入部位等问题。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临床 错[牙合]畸形 支抗种植体 应用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成釉细胞瘤不同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切概率法(SAS9.13软件包)检验各相关因素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见于青少年。10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单囊型术后复发率7.69%(3/39)、外周型复发率为40.00%(2/5)、一般型复发率为57.14%(32/5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术治疗29例,术后8例复发;刮治术治疗38例,24例复发;颌骨方块切除11例,3例复发;根治性切除22例,术后2例复发。不同术式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不同术式治疗的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显著不同,设计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型、发病部位等因素,选择相应的适应证。不当的手术方案设计也是引起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复发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特点。方法对1979—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病理确诊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0~86岁,平均52.12岁;40~60岁年龄段为22例(64.71%);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居首位(70.59%);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35%、76.47%、47.06%。结论舌下腺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腺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正确选择术式,且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舌下腺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回顾分析,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8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1例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男女比为2.80∶1;20~29岁(30.07%)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48.45%)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口腔颌面创伤中,下颌骨骨折573例,发生率最高。合并伤以眼部最多见(171例),其次为颅脑伤和四肢创伤。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以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性质及相应部位的解剖结构有关。眼部创伤、颅脑创伤及四肢创伤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充分重视,治疗时不可忽视全身状况。

  • 标签: 颌面部 创伤 流行病学调查 合并伤 陈旧性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80例前磨牙缺失病人,有选择的采用改良式金属烤瓷桥修复设计,同时与传统修复法相比较,并经5—7年以上追踪观察。结果:80例中4例异常,2例因进食不慎脱落(分别在使用27至29个月咬硬物和韧性食物时);5年后有2例在后桥基牙处有敏感出现;76例正常使用,占95%,修复设计与结果理想。结论:采用此设计修复,切削牙体组织少,固位好,不影响美观,经济节时,操作简便易行,是前磨牙缺失修复理想设计,方法可行。

  • 标签: 金属烤瓷桥 前磨牙 修复 观察 粘结剂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特点。确定早期咬合的概念范围与定义,初步探讨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法。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17例病例进行检查,治疗的临床分析。结果:17例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病例包括前牙3例,前磨牙5例,磨牙9例,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牙痛,偶有咬合至某一个位置疼痛,有时定位不准确,检查偶有叩痛,经反复检查可查及咬合高点,但X线片检查牙体及牙周膜并未见改变,经调He治疗后1周内症状可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临床上确实存在单纯因咬合创伤引起的早期牙痛,仔细检查可查到咬合创伤点,但不能查到牙体及牙周组织的损害,在临床应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引起进一步的损伤,有关单纯性咬合创伤引起早期牙痛的发病原因及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咬合创伤性牙痛 诊断 临床分析 咬合调整
  • 简介:目的:总结高龄老年人根管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患有各种系统性疾病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243例共292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齿的诊断治疗进行临床研究.结果:高龄老年人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是可行的,是治疗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老年人的根管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结论:在老年人牙齿的根管治疗过程中,要兼顾老年人的全身性疾病.

  • 标签: 老年人 根管治疗 临床特点 诊断 牙齿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印模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同时检测口腔印模标本和外科患者血液标本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确定HBV污染的程度和传染性强度.结果:206份口腔印模标本中8份(3.9%)有肉眼血液,19份(9.2%)HBsAg阳性.HBsAg阳性标本中4份(21.1%)HBeAg阳性,15份(78.9%)HBVDNA阳性.992份外科患者血液标本中156份HBsAg(15.7)阳性.其中31份(19.9%)HBeAg阳性,115份(73.7%)HBVDNA阳性.31份HBsAg和HBeAg双阳性血液标本中,HBVDNA均为阳性,HBV传染性范围为102-109感染剂量/ml.结论:口腔印模受到严重的HBV污染,这种污染可能是医院HBV感染的重要来源.

  • 标签: 口腔印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血液 检测
  • 简介:目的向临床医生查明不同的牙齿磨损定量表示法的实用性和其理解的简易性。材料与方法向67位临床医生发放调查表,该表试图查明用不同方式描述牙齿磨损量时的实用性和理解的简易性。这些方式(外形图,表面差异标绘图以及有颜色标码的表面差异标绘图)都是不断发展的新方法-即用数学算法来测定并量化随时间的牙齿磨损情况。将第二份调查表发放给最初参与者中的40个,以查明上述2项评定指标有无提高。该问卷基于表面差异标绘图和有颜色标码的表面差异标绘图二者优点的融合。结果在各方面,外形图与其他评估方式相比,解释困难,实用性小;而其他各方式间的差异显著性。第二份调查结果表明,修改后的绘图在让临床医生了解磨损部位和磨损量方面有很高的实用性。结论用各种方式结合的绘图方法来表示磨损结果似乎更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的使用。

  • 标签: 牙齿磨损 定量表示方法 牙体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口底畸胎样囊肿临床病理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方法:对2000年4月-2008年5月有详细记载的10例口底畸胎样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口底畸胎样囊肿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儿童,表现为活动的囊性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由于位于口底,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进食困难,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组织学观察该囊肿除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外,还有呼吸道上皮和(或)胃肠上皮。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摘除,随访3-103个月复发。在对患儿呼吸道无明显压迫等情况下,可以待患儿身体状况较好时行囊肿摘除术。结论:口底畸胎样囊肿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尽管系囊性病变,但对患儿影响较大。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处理,早期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口底 畸胎样囊肿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三、橡皮障的安装(一)选择橡皮布橡皮布有不同的颜色可以选择。黑色或灰色的橡皮布与牙齿对比强烈,视野清晰。自然色或透明的橡皮布可以在拍摄口内X线片时看到下方的胶片。蓝色或绿色的橡皮布比较美观悦目,可以用于拍摄临床照片或日常使用,但会影响比色。橡皮布的大小应能完全盖住口腔。

  • 标签: 橡皮障 临床应用 安装 视野清晰 日常使用 临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