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与分析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四组(A、B、C、D组),进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后,A组、B组、C组分别用20.0μg·ml~(-1)三氧水、42.2μg·ml~(-1)三氧水、0.12%醋酸氯己定(洗必泰)行牙周袋内冲洗,D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连续4周每周冲洗一次,通过治疗前后牙周各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液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A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分别为0.65±0.67、1.70±0.73,均显著优于醋酸氯己定组及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指数为1.40±1.05,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但无醋酸氯己定组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及临床附着丧失分别为0.70±0.73、0.95±0.69,疗效优于醋酸氯己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浓度三氧水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治疗后牙周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氧水作为龈下冲洗液有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增强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三氧治疗 龈下冲洗
  • 简介:目的:研究洁白牙贴增白牙齿的效果.方法:将50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两周的临床实验,用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色度的变化.结果:洁白牙贴使用两周后,实验组牙面色度值变化非常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2.11、0.84、1.89和3.06;对照组牙面色度值变化不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0.29、0.12、-0.22和0.59.结论:洁白牙贴具有明显的增白牙齿的效果.

  • 标签: 漂白剂 增白牙齿 颜色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橡皮障在口腔正畸科粘结托槽中的作用。方法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粘结托槽400个。橡皮障组作为试验组;另一组棉球隔湿后作为对照组,对托槽脱落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托槽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橡皮障隔湿作用高于棉球隔湿法,有助于减少托槽脱落率。

  • 标签: 橡皮障 正畸 托槽粘结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应用复合树脂对临床不同类型牙体美容缺陷进行美学修复的临床设计方案、洞斜面设计、牙体美学分层修复颜色设计理念与方法,并结合临床病例对修复过程中重要环节如口腔微笑分析、牙体比色、牙体预备、酸蚀、粘接、牙体修复、抛光修整等操作步骤及临床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复合树脂进行牙体修复,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帮助,以期共同努力提高复合树脂牙体美学修复水平。

  • 标签: 复合树脂 美学牙科 牙体修复 粘接技术 临床治疗 微笑美学
  • 简介: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慢性根尖周炎、咬合创伤及牙周炎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磨牙某一牙根严重病变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法保留患牙或经过常规治疗后不能取得较好疗效,反复出现临床症状,被迫拔

  • 标签: 截根术 联冠 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阻生上颌尖牙合适的临床处理策略,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0-2012年期间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35例阻生上颌尖牙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尖牙阻生状况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和疗效。临床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助萌和导萌。结果拔除2例;只做正畸治疗的助萌法16例,留出足够间隙后等待阻生尖牙自行萌出,观察时间5~24个月,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矫治后阻生尖牙牙龈形态及牙根状况良好;正畸附加外科手术牵引的导萌法17例,除1例21岁男性患者外,其余16例均牵引到位,但矫治后部分阻生尖牙牙龈形态不如助萌法矫治后。结论当阻生上颌尖牙牙体严重畸形、根弯曲短小及高位近远中向横位阻生时考虑拔除;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不严重,扩弓或减数拔牙即可为阻生尖牙留出足够萌出间隙,判断其能自然萌出时首选助萌法;阻生上颌尖牙近远中向错位严重或阻生尖牙已伤及邻牙牙根、仅用正畸治疗无法去除阻生尖牙萌出障碍时采用导萌法,导萌术后的牵引需注意控制牵引方向及大小,要避免伤及邻牙牙根,尽量使阻生牙从附着龈萌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牙龈形态。

  • 标签: 上颌尖牙 阻生 临床处理
  •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包括:(1)阐明有经验的修复医师对于无牙颌患者的义齿支持组织的综合评价的影响因素;(2)发展一种方法对支持组织予以定量评价。材料和方法采用7个因素对317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评价,每个因素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对于支持组织的总体评价采用10分制。7个因素中,每个因素对总体评价的作用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结果基于7个因素的作用,产生了定量评价支持组织的方法,计算这些因素的分类分数,而分类分数的总和又被转换成0~100之间的整数。定量分析的分数的结果与有经验的修复医师对支持组织的总体评价紧密相关。结论阐明了临床上影响有经验的修复医师评价无牙颌患者义齿支持组织的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应用于操作前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 标签: 影响因素 义齿 支持组织 综合评价 无牙颌
  • 简介:残根、残冠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传统方法是由成品桩或螺纹钉固位,用树脂套冠或光固化树脂等修复,由于成品桩与根管不密合,易脱落,多次桩冠或多次光固化导致牙体继发龋,使牙体组织缺损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牙缺失.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共50例70颗牙,并随访1—2年,无一例脱落及牙根折断,仅二例出现崩瓷,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残根 残冠 金属桩核 根管制备 桩核 FX玻璃离子
  • 简介:目的:改进弹性义齿灌注方法,提高灌注效率。方法:改不规则状蜡注道为网络状蜡注道。结果:不规则状蜡注道灌注弹性义齿不全率25.6%,网络状蜡注道法灌注弹性义齿不完全率2.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网络状蜡注道灌注弹性义齿具有成功率高,节约材料,无气泡等优点。

  • 标签: 弹性义齿 网络状注道法 不规则状注道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翻瓣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技巧.方法:45例患者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A组)和60岁以下非老年组(B组).术前行CBCT检查,制作手术导板.所有植体采用不翻瓣种植技术植入,术后2-6个月进行永久修复.于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行X线检查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A组14例患者植入17枚植体,植入扭矩均≥25N.cm,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2.1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9±0.40mm、平均探诊深度2.01±0.87ram.B组31例患者植入33枚种植体,3枚植体的植入扭矩<25N.cm,采用埋入式愈合,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1.8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4±0.29mm.牙周平均探诊深度为2.13±0.90mm.两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植体存留率100%.两组间骨丧失量及牙周探诊深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计划和精湛手术技巧的前提下,不翻瓣种植手术具有过程简单,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等优势,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短期内可达到与翻瓣手术相同的存留率.

  • 标签: 不翻瓣术 牙种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根管预备系统在弯曲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03例有弯曲根管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患者患牙120颗,随机分为3组:手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评价根管预备和填充的效果。结果:手动不锈钢K锉组、PROTAPER组、Mtwo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31%、98.44%、98.50%。手动不锈钢K锉组操作时间为16.25±3.26min,PROTAPER组与Mtwo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7.22±2.11min、7.08±3.38min,显著短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手动不锈钢K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4%;PROTAPER组与Mtw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7%、3.01%,显著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组(P〈0.05)。结论:Mtwo和PROTAPER机用NiTi旋转系统对于弯曲根管的预备效果良好,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根管预备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低于手动不锈钢K锉。

  • 标签: 根管治疗 机用旋转系统 弯曲根管
  • 简介:多年来,治疗前牙缺失的方法通常是义齿修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正畸与修复结合治疗前牙缺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在于,在正常牙弓形态及咬合关系基础上制作修复体效果会更好.有利于牙体牙周组织的健康,能增进口腔的功能和美观.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正畸与修复结合的方法,治疗28例前牙缺失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前牙缺失 正畸 修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分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分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过长上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5名成年患者,因无法使用种植体支抗而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5颗过长的上后牙。在矫治前、后采取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明确过长后牙的压低量和支抗后牙的移动量。通过曲断体层片观察上后牙压低后其牙根吸收情况。结果5名患者均完成上后牙压低,平均疗程为6个月。模型测量表明:过长后牙的压低量为(2.29±0.44)mm。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过长牙的压低量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支抗后牙有的伸长,有的被压低,移动量范围是-0.24mm~0.71mm(负值为伸长量,正值为压低量),支抗牙的移动量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X片显示被压低的上后牙和支抗牙没有出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结论对于不适合植入支抗钉压低过长后牙的患者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是一种有效的正畸矫治方法。

  • 标签: 腭杆 过长牙 压低
  • 简介:目的探讨3种人工骨在自体牙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年龄16~54岁.第一或第二磨牙缺失或残根.口腔内同时有能完整拔出无功能的第三磨牙患者96例,患牙103颗,分A、B、C3组。拔出供牙,体外根管预备充填,拔除患牙,制备受牙区牙槽窝,植入供牙后,根周骨腔分别填塞BAM、Bio—Oss和PerioGlas人工骨,缝合、结扎固定,术后6、12和24个月复查、观察临床效果并记录牙周指数。结果3组牙移植术后6个月因松动A组拔出2颗,B组和c组各拔除1颗:术后1~2年复查A组再拔除3颗,C组拔除1颗;3组其余移植牙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结论3种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接近,2年复查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人工骨 牙周指数 牙列缺损
  • 简介: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装置〔1〕,临床上用来矫治Ⅱ类磨牙关系,达到中性,以矫正由磨牙近中移导致的错畸形。笔者收治了10例Ⅱ类磨牙关系的患者,观察口外弓疗效,目的在于探讨①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变化,效果。②第一恒磨牙移动的实质。③口外弓...

  • 标签: 口外弓 推磨牙 临床应用 第一恒磨牙 非拔牙矫治 深覆盖
  • 简介:尽管近年来对口腔癌的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技术取得了进步,但患者的5年存活率仍然不到50%.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诊断时机过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肿瘤局限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80%,而发生转移者则下降到20%。因此.我们对具有恶变潜能的疾病实施监测和风险评估.这对降低口腔癌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维护健康的意识也在增强。这就为疾病的防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口腔癌前病变 风险评估 临床检查 5年存活率 5年生存率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金沉积、金合金和镍铬合金3种不同基底烤瓷冠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进行烤瓷冠修复的患者35例(120颗牙),根据患者要求分别制作镍铬合金基底、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每种基底烤瓷冠40颗牙。观察比较戴冠2年后3组烤瓷冠在颜色、边缘的密合度、牙龈染色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金合金基底、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在颜色、冠边缘的密合度及颈缘染色均优于镍铬合金基底烤瓷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合金基底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临床效果好。

  • 标签: 烤瓷冠 金沉积 金合金 镍铬合金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翻瓣和不翻瓣种植技术完成的种植手术病例进行比较,评价不翻瓣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牙区单牙缺失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不翻瓣种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翻瓣种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以种植体植入即刻为观察基线,观察冠修复后即刻及6个月、12个月三个时间点时的种植体稳定性,软组织的沟内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以及牙槽嵴边缘骨高度变化(MBL)。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两组种植体稳定,无术后感染发生。牙周软组织健康,SBI(0)占总观察数的85%(34例)。研究组三个时间点PD分别为2.645±0.401mm、2.545±0.270mm和2.550±0.278mm,对照组分别为2.690±0.401mm、2.630±0.342mm和2.545±0.333mm。研究组术后12个月总MBL为0.255±0.105mm,对照组0.325±0.273mm。两组PD和MBL均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种植与翻瓣种植的软组织表现和边缘骨改变无差异,但不翻瓣种植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反应,尤适用于老年缺牙患者。

  • 标签: 种植 不翻瓣 边缘骨吸收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