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声门癌喉部分切除的局部复发问题。病例分两组:1972年至1980年394例,1980年至1988年339例。两组病例预后的改变与各种喉部分切除的手术指征发生了变化有密切关系,这一变化建立在1772年至1980年病人的喉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和局部复发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不能单一地根据肿瘤的临床分类情况来选择式,同时必须根据悬吊喉镜下明确观察到的肿瘤实际浸润情况以及喉的活动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后进行选择。

  • 标签: 喉切除术 喉肿瘤 上皮癌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人学习曲线的途径.方法对2006年萧县彭年光明行动中完成29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最先完成17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部分手术操作步骤,循序渐进最后独立完成12例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晶植入的全部操作步骤.结论熟练掌握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是缩短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IOL植入学习曲线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缩短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 学习曲线
  • 简介: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病变发生的频度并初步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变性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286人(568眼)屈光度在-7.00D以上的LASIK术前患者进行散瞳眼底三面检查,并对其中存在视网膜变性的115眼术后的眼底情况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结果568眼被检者中,发现各种网膜变性125眼,占被检眼数的22%,其中格子样变性53眼(9.33%),霜样变性30眼(5.28%),囊样变性8眼(1.41%).其他类型变性34眼.发现网膜干性裂洞及亚临床视网膜脱离共11眼(1.94%).格子样变性以颞侧区域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发生率的77.4%,鼻侧占22.6%,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125眼眼底变性中,115眼接受了LASIK手术,其中28眼行氩激光光凝治疗后1~6个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对以上患者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屈光手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三而检查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 术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频度 周边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眼结膜瓣不同瓣位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80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其中A组于眼上方球结膜处结膜瓣,B组于眼下方球结膜处结膜瓣。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个月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刺激症状、角膜结膜愈合情况,结膜瓣存活情况及术后3月胬肉复发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眼球结膜下方结膜瓣与上方瓣疗效相同。且下方瓣可避免上方球结膜区瘢痕化,为今后可能的内眼手术留有余地。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手术
  • 简介:1耳外科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1肿瘤耳科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有骨瘤、纤维瘤、体瘤(球瘤)、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等.恶性肿瘤有癌和肉瘤等.1.1.1体(球)瘤(副神经节瘤、化学感受器瘤)体(球)瘤可发生在鼓室、颈静脉窝、颈动脉分支和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与耳科有关的是前两个部位的球瘤,分别称为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相关疾病 耳外科 耳显微外科 耳科 颈静脉球瘤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在Terson综合征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我科确诊的13例Terson综合征患者的17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疗效。结果13例患者的17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至目前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对于Terson综合征患者而言安全有效。故临床医生需尽早明确诊断,若病情许可,宜早日手术,以避免部分患者视力发生永久性损伤。

  • 标签: TERSON综合征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正>[手术程序]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途径有鼻侧、口腔、颈侧和鼻腔4种。由于颈侧途径过于复杂,鼻侧切开有术后萎缩和瘢痕。软腭切口易留瘘孔的缺点,故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57年以后吴学愚借用裂腭修补技术,改进了硬腭部舌形切口方法:1.切口前端距门齿1cm左右,向两侧延伸越过腭大孔之后外方,注意避免损伤腭大动脉。2.将粘膜瓣向后剥离,暴露鼻咽腔,凿去部

  • 标签: 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咽腔 肿瘤 切除术 手术途径 耳鼻喉科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配戴散光对散光的干眼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电脑验光仪筛查出正常人10例(20眼)及干眼病患者30例(60眼),并将干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A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同时联合配戴散光;和对照B组:只给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A组30眼,B组30眼。分别对其治疗前后进行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检查。结果:干眼病患者的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检查结果同健康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90d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治疗后14d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d及90d后其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散光矫正对具有散光的干眼患者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 标签: 干眼病 人工泪液 角膜 散光镜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塑形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方面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423例789眼使用角膜塑形验配和定期的跟踪复查,观察使用角膜塑形后的角膜健康状况以及视力、屈光度等变化;同时针对15岁以下戴人群,观察戴1a后近视度数增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矫正视力;针对以控制近视增长为目的戴者,1a后对戴结果基本满意。结论:在使用合格的产品、规范的流程、合格的验配技术和严格的复查的前提保障下,角膜塑型是青少年阶段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是眼视光技术针对青少年近视治疗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矫正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64例(69只眼,其中有复发性翼状胬肉合并轻度睑球粘连的5只眼)分别用两种方法手术,均在显微下,其中33只眼行球结膜瓣转位移植,另36只眼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后随访6-18月。结果球结膜瓣转位移植组有6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8.18%。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组有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56%。两组复发率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是治疗胬肉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复发率 自体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合并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03/2017-03于我院治疗的50例98眼DR合并DME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5例48眼采用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25例50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及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评价两组患者DME消退情况并比较治疗前、治疗7d,1、3mo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7眼,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40眼,总有效率为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CVA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7d,1、3m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7d,1、3m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高眼压2例2眼和1例1眼,给予降眼压药物后迅速缓解,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DR合并DME症状,降低CMT,改善视力。

  • 标签: 芪明颗粒 格栅样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 简介:AIM:Toevaluatechangesintheanteriorchamberdepth(ACD),crystallinelensthickness(LT)anditsrefractivepoweraft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METHODS:Inallcases,the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entralACDwhichweremeasuredwithPentacam,Orbscan,IOL-MasterandA-scanultrasonography,centralcornealtruenetpowerwhichwasmeasuredwiththePentacam,OrbscanandIOL-Master,axiallength(AL)whichwasmeasuredwithIOL-MasterandLTwhichwasmeasuredwiththeA-scanultrasonographywerecomparedusingthepairedsamplettest.OcularrefractiveerrorsandlensrefractivepoweratcornealplanewerecalculatedandtheircorrelationswerealsoevaluatedbeforeandafterLASIK.RESULTS:At1weekafterLASIK,LTandcrystallinelensrefractivepoweratcornealplane(Dlens)whichwereassociatedwiththeIOL-MasterandPentacam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05),ACDdecreasedsignificantly(P≤0.001),butnosignificantincreasewasobservedintheDlenswhichwasassociatedwiththeOrbscan(P=0.261).SignificantcorrelationsbetweenthechangesintheocularrefractiveerrorsandDlenswhichwereassociatedwiththePentacamwereobservedat1weekand6monthsafterLASIK(P=0.028;P=0.001).CONCLUSION:LTin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LASIK,andthismightpartiallyleadtoACDdecrease,Dlensincreaseandasmallquantityofmyopicregression.

  • 标签: ANTERIOR CHAMBER depth CRYSTALLINE LENS thickness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9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49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3个月后BCVA水平较对照组高,C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对临床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长期的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scanninglaserpolarimetrywithvariablecornealcompensation,GDxVCC)随访,分析GDxVCC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可疑青光眼的眼底检查视乳头杯/盘比(C/D)≥0.4,或双眼不对称且C/D差值〉10.2,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正常患者68例,随访前后均用GDxVCC检查(采用相同的角膜补偿值)。如双跟C/D值相同,随机选取1眼,如C/D值不同,则选取C/D值大的1眼,对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5±7.0)个月,眼底C/D值为0.57±0.17。随访前后GDxVCC检查:椭圆平均值分别为50.33±7.72和49.66±8.12,上方平均值为58.72±13.56和58.18±12.01,下方平均值为60.71±11.31和59.13±11.95,神经纤维指数为30.85±19.62和33.03±2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绝对数值上,椭圆平均值、上方平均值和下方平均值变小,神经纤维指数变大。其中7例(10.3%)诊断为青光眼,21例(30.9%)排除青光眼,40例(58.8%)仍需进一步随访。结论对临床怀疑青光眼的患者应长期进行随访,GDxVCC随访对青光眼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92—94)

  • 标签: 青光眼 偏振激光扫描仪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老视的科学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年龄在40~75岁之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视患者80例(118眼)从术后1wk开始随访6mo以上,检测角膜散光度数变化,并根据患者的阅读需要和距离进行客观和主观验光。结果: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1wk~1mo的平均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mo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眼的老视近附加3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验配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应待角膜散光稳定后根据被测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的验配,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经验公式开出处方。

  • 标签: 人工晶状体眼 老视 角膜散光 近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