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的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用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如何规避,达到安全用药。方法:采取全院大查房的形式讨论药物在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科在临床工作中安全用药经验。结果:促进了医护及临床药剂师人员之间的沟通及对药物知识的掌握,药品的规范管理,安全用药。结论:严格的药物使用、保管制度及对药物使用知识的掌握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

  • 标签: 药物 使用 安全 管理
  • 简介:我院自2005年1月始在脑系科试行无陪伴病区,截至2005年6月除产科、儿科外的所有病区全部实行了无家属陪伴制度。实施住院患者无陪伴制度以来,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无陪伴病区护理工质量,推行了一系列护理改革,探索出了一套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及时到位的治疗护理;责任明确的规范化工作流程;周到的生活护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身心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 标签: 现代护理管理 病区 护理工作质量 陪伴制度 心理疏导 治疗效果
  • 简介: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年度报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部分省市达到25%,全国患病人数估计达2亿,即每6个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在中国,高血压所导致最常见疾病是卒中,而血压对卒中的影响远远高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血压的控制率对于减少卒中的发生、再发以及死亡是至关重要的。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中发现:老年人是血压控制不好的人群,也是卒中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血压波动特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特点以及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使治疗难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特点及提出指导性的治疗建议有助于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另外,高血压的急症和亚急症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难点,高血压患者在发生过度血压增高或突然血压增高时受累最明显的器官就是脑血管,因此,高血压急症中最常导致是卒中发生,其次才是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而对这类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治疗
  • 简介:《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是由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的国际性医院管理专业期刊,具有ISSN/CN标准刊号,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国家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首席医学网等收录,并得到国内1000多家权威医院及2000多

  • 标签: 中华现代医院 杂志征稿 现代医院管理
  • 简介:脑卒中,又称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两者发病率之比在欧美为80/20,在中国大陆为65/35。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有二:1、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占55%。2、心脏病的心脏手术,占40%。其它颅内、颅外病因不少,但总数不及5%。故脑缺血脑梗塞绝大多数(>95%)病在颅内而因在颅外颈部。心腔内形成的血栓,或颈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区形成的血栓,随血流经颈内动脉入颅.阻塞脑动脉的分支,从而引起脑梗塞。监控心脏病、预防心腔血栓形成,或早期发现颈部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则脑梗塞可以预防。通过无创、无痛、无害的颈部“B”型超声波简捷检测方法,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亚健康情况下,可以查出颈部颈动脉潜藏的颈内动脉斑块及附于其上的血栓,故目前脑卒中的预防已成为可能。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B超检测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体检项目 预防
  • 简介:近年来,虽然我国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高风险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由此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令人堪忧的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和规范,就很难保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均建立了技术准人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应该说,实行技术准入管理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护理技能 准入 临床应用 人民群众 高风险
  • 简介:2010年1月底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护理工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管理。我院成为了全国首批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中的一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落实护士职责,

  • 标签: 护理管理模式 护士职责 改革 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机动护士的岗位设置与管理方法。方法:针对临床科室的特殊用人需求,如护士短缺、病人需要特护、执行应急任务等,护理部在每年新毕业的护士中选拔机动护士,制定机动护士工作要求和管理制度,对机动护士进行统一调配,支援护士紧缺的科室或完成医院的各项应急任务。结果:2003-2010年,先后有78名新毕业护士担任过机动护士的工作,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外出参加保健26人次,支援护士紧缺科室117人次,参加特护11人次,H1N1甲型流感期间支援发热门诊23人次,有效地保障了临床科室在护士紧缺时能正常运转。结论:机动护士的设立有效支援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满足了医院各项应急任务对护理人力的需求,并圆满完成了一些特殊护理任务。

  • 标签: 机动护士 管理
  • 简介:建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轮流出诊,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与筛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辅助医生治疗师进行康复科专业检查及治疗等。康复专科护理门诊开诊以来共进行康复护理评估220人次,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198人次,进行健康指导425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109人次,配合医生进行肉毒素注射45人次,配合治疗师进行吞咽筛查232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吞咽造影45人次,随访患者163人次,参与压力性损伤会诊68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满足患者、医生、护士、治疗师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综合满意度,为专科护士提供了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康复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康复 护理 门诊 构建 管理
  • 简介:通过探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管理方法,达到加快护理人才成长步伐,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文章对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必要性、程序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有效进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和实施方法.

  • 标签: 护士 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制度 自我评估
  • 简介:2011年7月10日上午,《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中文第2版(原著第37版)译委会工作会议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圆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李大魁,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金有豫,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主任药师汤光等40余位知名专家。

  • 标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会议 中文 大典 药物 药学专业委员会
  • 简介: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蛋白质组学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1]。目前,血管神经病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4]。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为临床上疾病分子标志物筛查等提供科研支持,同时,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变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神经学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 标签: 神经 血管 教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既往新生儿疼痛反应往往未被重视,本文阐述新生儿疼痛的定义、来源、发生机制以及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以此指出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继而,分析国内外多种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非药物性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群体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群体体检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组导检,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和优化体检流程,为老年群体提供全程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结果:精细化管理使体检流程快捷、有序、高效。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老年群体对体检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老年群体 健康体检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室护士科研能力培训方法与管理效果。方法:成立手术室护理科研小组,应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临床护士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管理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方法于2015年1-12月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比较2014年培训前和2015年培训后护士的科研设计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以及护士科研论文达标率。结果: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方法后护士科研设计能力显著提升,撰写论文数量与质量、论文达标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科研论文培训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士临床科研设计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科研能力 培训 管理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质量挑战的时代,质量保证管理已是21世纪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题.我院以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为抓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把握了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二是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三是护理质量监控与考评;四是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标准 质量考评 质量管理 动态监控
  • 简介:目的:介绍我院护理管理组织改革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为其他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借鉴台湾护理管理经验进行护理管理组织改革的过程,同时对改革后的护士满意度和离职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提高了护士满意度,降低了护士离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护理专业管理组织,发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和理顺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与专业管理组织的关系,提高了我院护理管理效率,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组织体系 护士满意度 护士离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