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官腔镜诊断子宫异常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5年6月至2005年11月因子宫异常出血行官腔镜检查并宫内膜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官腔内异常30例(占27.7%),而官腔镜发现宫内异常共68例(占62.9%)。活检内膜病理结果异常87例(占80.6%)。结论:官腔镜检查能直视官腔内的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很好手段。但官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肺癌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肺癌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386例肺癌患者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6例肺癌患者中有62例发生呼吸道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06%,其中,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43株,占69.35%,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0株,占16.13%。肺癌患者真菌感染与年龄、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激素、化疗、放疗和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减少各种危险凶素,重视肺癌患者早期感染病原学监测,可减少肺癌患者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 标签: 肺肿瘤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venousindwellingneedles)置入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置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留置针相关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患者共计540例,留置针相关感染患者共计19例。年龄〉60岁,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1年为感染发生率高危因素(均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感染发生率正相关(P=0.037)。结论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高危因素为老年,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低,留置时间过长,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注意或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推荐留置针留置时间〈72h。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感染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与目的: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母细胞瘤,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发现率较低。本文探讨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适宜的外科处置。方法:采用同顾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一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血管母细胞瘤8.92%(10/112),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产生新病灶率(40%)明显高于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3.92%);肿瘤伞切除18枚(其中囊结节肿瘤13枚,实质性肿瘤5枚),手术死亡1例,出院9例中5例复发.复发问隔4~127个月.平均42个月一恢复劳动或丁作6例,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1例。结论: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较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易产生新病灶和复发,预后较差,应终身随访;临床应加强对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认识.VHL基因诊断是现今可取的诊断手段,并改变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处置过程。

  • 标签: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家族性 VHL
  • 简介:支气管肺癌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一般容易诊断.但临床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并不少见,由于缺少呼吸道症状,首诊常涉及多个科室,极易漏诊误诊.本科于1995年5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其患者3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肿瘤 肺外表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等.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8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D2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70例,全胃切除11例.手术时间为(173.5±60.5)min,术中失血(101.5±89.5)ml,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3±1.0)d,术后住院时间为(9.3±4.5)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1.20%)、术后胃瘫综合征4例(4.82%).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22.3±8.4)枚.术后随访1~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有优势.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根治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对于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到2009年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淋巴结比率LNR(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总数)的截点值并分组,分析LNR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清扫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数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P=0.03)、肿瘤直径(P〈O.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01),转移淋巴结(N分期)(P〈O.001)和TNM分期(P〈0.001)与LNR有显著相关性nLNR与阳性淋巴结数有显著相关性(r=O.88,P〈0.001),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8,P=0.4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TNM分期、LNR影响胃癌患者预后,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大小、TNM分期、LNR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NR可用来评价胃癌患者预后,其与清扫淋巴结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比率 预后
  •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症临床常见,但发生癌变者并不多见,故易延误诊治。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以便及时治疗。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1986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增生症局灶癌变患者19例,年龄为31~67岁(45岁者2例),平均56岁。其中15例在我院门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3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腺囊及腺瘤混合型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癌变3例;另4例中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各1例。所有病例均住院行手术治疗。本组19例患者子宫的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同时伴有子宫平滑肌瘤者3例(含1例红色变性)、子宫弥漫型腺肌病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颈息肉2例。16例再次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局灶癌变。均已婚,原发不育症2例,继发不孕1例。均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1.2临床表现本级事伴有月经失调者11例,病程为9个月~7年,平均3.7年,其中3例经内分泌制剂治疗效果不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症 癌变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厚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基层医院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7例(26.9%),以平滑肌瘤多见;恶性肿瘤19例(73.1%),腺癌多见。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6例(23.1%),空肠8例(30.8%),回肠12例(46.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黄疸等。术前与术后诊断相符1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1.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该病可能;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至2007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共收治5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病人。结果①腺鳞癌占同期全部宫内膜癌的4.7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14.0%。②肌层浸润〈1/2与〉1/2的宫外转移率分别为26%和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腺癌分化程度与浸润肌层深度有关(P=0.035)。④Ⅰ期5a生存率85.7%,Ⅲ期5a生存率66.7%,而Ⅳ期2a生存率分别为33.3%。结论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特征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区别。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其预后的重大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腺鳞癌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I期子宫体癌手术加放疗的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分析。方法:1990年10月—1999年12月收治的I期子宫体癌14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14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1例加盆腔淋巴结清扫。14例均行术后放疗,TD40—65Gy。全部患者得到随访。结果:5年生存率为14/14,局控率为100%,10例在放疗过程中有轻度—中度的急性放射并发症,14例均无明显晚期放射并发症。结论:术后放疗对提高I期子宫体癌局控率及生存率可能有利。

  • 标签: I期子宫体癌 手术疗法 放射疗法 疗效 并发症 手术方式
  • 简介: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且有上升趋势。中国人青年直肠癌所占比例比西方人高,约占同期直肠癌患者的15%。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了解青年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减少误漏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我院1993年1月~2001年12月间手术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7例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与同期中老年患者489例作对比分析,探讨青年人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

  • 标签: 直肠癌 青年 临床病理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22例获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2例,姑息性手术10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空肠“P”袢代胃、胃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组中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切1:3裂开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未行手术组生存时间为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姑息性切除者生存时间为6~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时间为12~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病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残胃癌诊断 残胃癌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筛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或多西他赛75mg/m^2)静注,d1;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结果147例患者中20例(13.6%)为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原发灶大小与非三阴性乳豫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余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率(55.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2.3%,19=0.048),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5月和6.5月。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较敏感,但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则劣于非三阴乳腺癌。

  • 标签: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椎管内脊膜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79例,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膜瘤,术后随访2—10年,4例复发,均再行手术切除。统计随访结果显示89例恢复良好,2例效果一般,3例效果不佳。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根本方法。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胭窝囊肿关节镜下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胭窝囊肿患者5l例。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胭窝囊肿分级。其中关节镜组27例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胭窝囊肿,Ⅱ级8例,Ⅲ级19例。开放手术治疗组24例为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胭窝囊肿,Ⅱ级6例,Ⅲ级18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至0级的恢复率,囊肿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8~16个月随访,平均13.6个月。切口长度:关节镜组(1.08±0.14)cm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08±0.7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30.25±3.38)min长于开放手术治疗组(19.85±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胭窝囊肿分级,关节镜组:0级24例,Ⅰ级1例,Ⅱ级2例。开放手术组:0级21例,Ⅰ级2例,Ⅱ级1例。恢复率:关节镜组(88.9%)与开放手术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关节镜组(3.7%)与开放手术组f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胭窝囊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 标签: 关节镜 囊肿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结肠癌自发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仅3例术前诊断明确,7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术中行肿瘤切除I期肠吻合1例,肿瘤切除近端肠造瘘Ⅱ期吻合8例,单纯结肠造瘘1例。术后3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肺部感染。经治疗,6例顺利出院,4例死亡。结论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恰当的术式选择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癌 自发性穿孔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常规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影响,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结果两组间主因素构成均衡,具有可比性。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治疗后总生存质量及EORQLQ-LCl3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生存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其与放化疗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肺癌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TKA术后感染的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TKA且未发生感染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OR,2.21;95%CI:1.10~4.50)、BMI≥24(OR,1.29;95%CI:1.09~1.56)、糖尿病(OR,4.50;95%CI:2.28~10.25)、ASA评分≥3(OR,1.19;5%CI:1.01~1.43)、出血量≥200ml(OR,1.15;95%CI:1.02~1.37)以及引流时间≥24h(OR,1.30;95%CI:1.08~1.54)是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TKA术后感染受患者机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的共同影响,提示临床医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细菌感染 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放疗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对96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前程加速超分割组(前超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63例,女性33例;年龄41岁~70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1例,胸中段63例,胸下段12例.病变长度:<5cm29例,5.0cm~7.0cm57例,>10cm10例.全部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组1次/天,2.0Gy/次,5次/周,总剂量64Gy~68Gy,44~45天完成.前超组2次/天,1.5Gy/次,间隔6小时以上,总剂量64~68Gy,35~37天完成.结果:随访率96.9%.1、3、5年生存率前超组为81.15%、44.1%和26.8%,常规组为61.7%、25.1%和16.9%.前超组1、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u值为2.97及2.64,P<0.01),5年生存率无显著意义(u=1.71,P>0.05).前超组和常规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7.16和16.7%(χ2=1.52,P=0.20);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前超组为18.8%,常规组为12.5%(χ2=0.71,P=0.40).结论:食管癌前程加速超分割治疗的1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前超组放疗副作用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增加.

  • 标签: 加速超分割 食管癌 生存率 放射治疗 常规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