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高龄病人本身多伴有其他疾病,手术风险大。固定架固定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实施,创伤小,并可早期行关节训练。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0月应用单侧固定架治疗70岁以上老年粗隆间骨折68例,术后通过康复训练程序进行阶段性的训练,其髋、膝关节活动均能达到入厕及上、下楼梯等生活自理。现将术后功能康复训练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康复训练 外固定架治疗 外固定架固定 康复训练程序 膝关节活动
  • 简介:交腿皮瓣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皮瓣和游离皮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固定架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固定架固定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皮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固定架固定及交腿皮瓣修复术。11月9日皮瓣存活,行断蒂术。

  • 标签: 交腿皮瓣移植术 外固定架固定 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周静脉穿刺是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最多的临床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静脉损伤的评估十分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常因静脉穿刺引发相关并发症和心理恐惧,造成再次穿刺困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作用。它是患者随时补液、给药的开放式的静脉通路,也是特殊功能性实验检查和临时应急采血样的问接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报道,2005年8月USA.EmergNurs杂志报道了DuganL等做的一项研究,即从新置入的周静脉导管途径取血,用不同型号导管、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抽取血样,对影响溶血率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袁小平等对此也有一些研究和可行的方法,但是,就静脉留置针间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尚未见更多报道。我们发现应用静脉留置针问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有时会有明显出入,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特殊血浆标本。我们对准备行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得到确切的血标本结果,选择静脉条件较差、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老年患者 血标本 影响的研究 外周静脉穿刺 外周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了解冻盐袋与盐袋压迫方法对腹疝术后切口局部镇痛、消肿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腹疝手术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切口部位采用冻盐袋间歇冷敷法,2h更换1次;对照组则采用盐袋持续压迫切口部位,两组压迫时间均为6h。比较两组镇痛、消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肿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疝术后切口局部采用冻盐袋间歇冷敷法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水肿,对术后病人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腹外疝 冻盐袋 疼痛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集束化护理预防心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85例心术后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用健康宣教+集束化护理,比较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宣教+集束化护理预防心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健康宣教 集束化护理 谵妄
  • 简介: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颈静脉穿刺;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6例,成功率97.3%;平均穿刺时间为1.48min。结论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颈静脉留置针穿刺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颈外静脉 静脉留置针 穿刺 绕指负压法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经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经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最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22例B超引导下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及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 标签: 超声引导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前列地尔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循环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药物本身存在致痛、致炎性,在应用过程中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本文就前列地尔致周静脉炎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前列地尔 外周静脉炎 预防措施
  • 简介:中心静脉置管是ICU急危重病人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院ICU自2006年1月开展了经颈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在当前“医改”的背景下,医院自身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威胁与挑战。传统的工作方法、方式已不适用于新时期的医院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因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抽选86例列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内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6.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心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然后在心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控制感染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外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童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方法  我院2018年7 月~2021年7 月600例小 儿周留置针患儿采取计算机生成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按临床指征更换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常规72-96h更换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儿对治疗满意度(96.33%)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物价成本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儿童周留置针留置时间可影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按临床指征更换周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 时间在5~6天,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的同时可降低物价成本,提高患儿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外周留置针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设施发展也呈现较高的水平,就目前来说,静脉输液成为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且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医护人员只需要将无菌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输入到病人体内,可以起到抢救病人的作用。在小儿的治疗护理中,将药物通过注射到静脉实现给药,这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法。但是在临床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液体外渗这一现象频发,患者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的现象,如果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坏死。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预防手段,并且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护理工作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液体外渗 预防 处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周静脉 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伴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出本院直肠癌术后复发伴肠瘘患者20例(收治时间范围: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20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细致化护理——观察组(10例/组)。比较2组直肠癌术后复发肠瘘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比较而言,观察组直肠癌复发伴肠瘘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复发伴肠瘘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服务,可显著调节患者的负面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直肠癌 复发 肠外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护理干预对肺癌咳嗽剧烈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肺癌咳嗽剧烈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咳嗽剧烈患者,实施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配合优质护理能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肺癌 咳嗽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肠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入院的恶性肠梗阻患者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肠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炎症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肠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肠外营养支持 恶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金黄散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传统治疗手段给予对照组(n=25),观察组(n=25)给予中药金黄散治。将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患者采取中药金黄散治,可有效帮助患者消除硬结、软化血管,改善动静脉内瘘的情况。

  • 标签: 中药金黄散外治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