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将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2,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结果上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为9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治疗总有效率的调查上,观察组为91.25%,对照组为86.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探究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肺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90例 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 45例、试验组 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健康教育,试验组予以团队式授权教育。收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 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使用 CAT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 6MWD、焦虑量表评分、 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训练中进行团队式授权教育,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团队式授权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 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中抽取 58 例,将患者均分为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 29 例,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症好转率和护理配合度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 病症好转率好 于 对照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的帮助其病情康复,提升其护理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调研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的110名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58.71±11.03)分;年龄、性别、照顾时间、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是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处于较低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稳定期 照顾者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6月接收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08例,对全部患者实施随机分配,即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4例,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患者舒适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距甚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体系中,促使患者舒适度得到大大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而高效。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舒适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143例,采用COPD自我效能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80.93±15.32)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5.02±1.63)分,两者总分及各维度间呈正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家庭关怀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家庭关怀度越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也越高。医护人员应倡导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自我效能 家庭关怀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运用整体护理的实际运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关键目标选择我院接收的62名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选择时间范围为2018年3月到2023年3月之间,且依据平均分配的方法来把62名病人分成两个组,每组31人,分别是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首先,针对对照组的病人实施基本的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最后针对两组病人的医治效果和生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的发作频次以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都比对照组病人的少,且观察组病人的生活品质显著好于对照组病人,两组病人的研究数据比较,差别均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模式运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降低病人心绞痛的发作频次,使病人的心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全面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因此,临床上值得长期地运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整体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肺康复护理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3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延续肺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6MWD结果、心理情况比较,实验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行延续肺康复护理,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延续肺康复护理 稳定期 慢阻肺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评分, 自护能力定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SAQ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改善患者自护能力有积极意义,更加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9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管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周发作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以及平均发作时间,心率变异性,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健康相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管理 不稳定心绞痛 应用探究
  • 作者: 聂淑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临床疾病诊断中,护理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是较长应用的一种辅助诊疗方法,其检验的结果不仅仅能够显示患者血液细胞形态改变,还可以从结果中分析得到细胞数值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照作用。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中,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在采集过程中,血标本易受护理人员、采集方法、保存手段和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致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会不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现根据长期的护理实践经验,总结静脉采血中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控制静脉采血的质量方法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检验;控制方法
  • 简介:护理科研论文中,分析计量资料最常用、最简单的假设检验是t检验。随着护理人员受教育层次提高和SPSS统计软件使用普及,t检验应用逐渐规范。SPSS软件(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是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SPSSforWindows操作简单,分析结果清晰、直观、易学易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

  • 标签: SPSS软件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05 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 105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液检验,比较最后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 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 MCV 以及 MCH 、 MCH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同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 RDW 、 MCV 水平均高于地中海性贫血患者,而 MCH 、 MCHC 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血液检测能为贫血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病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同时挑选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乙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甲乙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的不同。结果:检验结束后,甲组TBil、ALP、ALT、DBIL、γ-GT、AST等指标显著高于乙组,另CHE、ALB、TP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对于血液检验的影响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针对本医院当中血液检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100例入组,采用单双号方式实施分组,每小组50例,分析组均采取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误差率及误差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组误差率低于参照组(P<0.05),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空腹时间、采血时间、采集部位、体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率。

  • 标签: 标本采集 血液检验 护理干预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贫血的诊断鉴别当中应用血常规检验,探究其实际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邀请25名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A组)、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50名健康人员参与本次实验,三组人员均接受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比结果当中的RDW、MCV、Hb、RBC、MCH、RBC/MCV对血常规价值进行判定。结果:A组的RBC/MCV和Hb数值最低,为3.49±1.18和86.20±7.84。B组的RBC、MCV和MCH数值最低,为3.18±0.37(×1012)、70.02±6.54、24.12±3.39。对照组的RDW最低,为14.20±1.34。结论:血常规可以有效诊断贫血并鉴定部分贫血类型。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数据准确性提供保证。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L市某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同年龄段临床确认的健康人群54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肘部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静脉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标本(p<0.05);立即送检的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放置超过3h的血液样本(p<0.05);当放置温度不同时,室温放置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同样高于冷藏放置的血液样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样本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放置温度会影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值,推荐静脉采血后在室温下立即送检,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