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预防接种对于儿童传染病的临床防治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地的100例儿童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有50例。对照组的儿童给与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的儿童在此基础上结合预防接种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儿童的接种状况、以及接种一年后传染病的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的儿童最终确认接种的有49例(98%)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41例(82%);研究组的儿童出现传染病总例数仅1例(2%),远低于对照组儿童的7例(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预防接种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于疫苗接种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儿童的接种率,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有效降低儿童出现传染病的几率,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宣传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儿童传染病 防治 效果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8年至2020年期间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爱护儿童以及听取家长的意见等。结果: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使得更多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同时也能够减少接种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提高儿童及家长的满意度。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至2020年期间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对家长进行调查,其家长的满意度有着持续增长的趋势。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区 儿童预防接种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接种疫苗意愿的改变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将88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人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之后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后两组肺炎及肺炎疫苗认知水平、肺炎疫苗接种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肺炎及肺炎疫苗认知水平差异不大的前提下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接种率相比差异相当明显,且对比结果差异较大,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受到健康干预效果的影响,干预后患者对肺炎及其疫苗认知能力更高,接种率更高,可以加强健康干预。

  • 标签: 健康干预 老年人 肺炎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预防接种门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预防门诊接种的患儿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种率以及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手段应用于预防接种门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提高了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以及接种率,值得在临床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预防接种 门诊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犬咬伤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中心处理的60例犬咬伤患者,均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60例犬咬伤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0.25±2.13)天,均未发生感染,也未见狂犬病发病病例。结论 犬咬伤后实施规范化伤口护理和疫苗接种护理能加快伤口愈合速度,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犬咬伤 狂犬病疫苗 接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8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儿童未接种手足口疫苗,实验组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对比两组儿童各年龄段发病率,以及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率。结果:经接种后,实验组儿童总安全性方面高于常规组,常规组研究期间症状出现几率为53.33%,实验组为6.67%,(P<0.05);常规组各年龄段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常规组总发病率为33.33%,实验组为6.67%(P<0.05)。结论: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儿童预防疫苗接种时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60例预防接种儿童,参与此次研究,60例研究对象在我院接种时间在2021.08~2022.02,接种前30例儿童实施常规接种护理(常规组),接种后30例儿童实施加强护理干预(研究组),比对不同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在接种护理、接种知识以及依从性方面评分均更高,且研究组接种不良反应率(6.66%)更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儿童接种成功率(100.00%)高于常规组(96.66%),但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时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儿童接种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同时还能提高家属接种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接种儿童 护理干预 接种不良反应 接种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6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儿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预防接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轻度疼痛儿童占比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预防接种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减轻儿童的疼痛,提高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接种 心理护理 疼痛程度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 200例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来我院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来院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精细化组( n=100)与对照组( n=100)。对照组患儿给予我院常规接种护理,精细化组患儿在接种时施予精细化护理。统计两组患儿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精细化组患儿接种后的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接种后的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接种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精细化组患儿家属对接种的满意度评分( 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在预防接种时,通过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儿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以告知家长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提升其满意度评分,降低出现医患纠纷的可能。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精细化护理干预 接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 50例儿童,根据其不良反应指定干预措施。选取我院 2017年 01月 ~2018年 06月 预防接种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路径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25例)和针对性护理观察组( 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深入分析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提升接种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于儿童预防接种,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选择了88例儿童,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2020年5月,将其按照奇偶数的方式进行排序并分组,每组均为44人,常规组,给予儿童院内最基本的护理方式,而精细组,从健康宣教等多方面实施了进一步优化,整个流程结束之后,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记录出家长的满意情况。结果:其数据结果表示,精细组中,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27%,其家长的满意度为97.73%。而在常规组里,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82%,其家长的满意度为90.91%(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采取更精细化的护理,能够降低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效果明显,也得到了其家长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儿童 精细化 家长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围绕小儿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分析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10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且年龄在1-6岁的儿童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时将儿童分组实施护理措施,50例开展综合护理安排在研究组,另外50例开展常规护理安排在参照组。对两组护理措施实施后各组儿童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儿童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然后组间进行研究,并分析护理措施对儿童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低,同时本组家长对护理综合护理措施满意度高,参照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偏高,而且家长护理满意度低,组间研究数据对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结论 为更好预防或减少在小儿预防接种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施于儿童更加全面且针对性强的综合护理措施,实际效果显著,使不良反应发生降低的同时还能够让儿童家长满意度提升,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择100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小儿进行安全性护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按照接种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与实验组(安全性护理,50例),分析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实验组更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疫苗接种的小儿安全性护理能够缓解小儿的紧张情绪,降低了不不良反应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安全性护理 接受疫苗接种的小儿 护理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高危妇女人群进行HPV疫苗接种的预防效果。方法 于本院接诊的高危HPV妇女中筛选96例,其中48例未接种HPV疫苗,设为对照组,另外48例按照HPV疫苗接种要求接种疫苗,设为实验组,分析预防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HPV持续感染率、16/18型机会感染率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危妇女 HPV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狂犬疫苗的2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采用心理疏导,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在我门诊接受狂犬疫苗的接种工作,且患者在护理后的SDS评分为(46.18±6.84)分、SAS评分(48.31±7.25)分,得到明显的改善,本次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取得了理想效果;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诊所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口面临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心理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各种心理治疗措施适用于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

  • 标签: 门诊 狂犬疫苗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实施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干预效果及护理价值。方法:抽选2013年4月~2021年4月期间于疾控中心接受疫苗接种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1:1设置组别为参照组100例,试验组100例,疫苗接种期间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强化护理。比较疫苗接种时儿童疼痛评分、家属疫苗接种知识掌握评分,疫苗接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儿童接种即刻、接种后5min时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试验组,且试验组家属预防接种类型、预防接种流程、预防接种注意事项评分,及时接种率、总体接种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实施对疫苗接种前家属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儿童疫苗接种率、安全性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强化护理 儿童疫苗接种 干预效果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及处置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1-2021.1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个案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在80例AEFI报告中得知,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各有60、20例,占比率为75.00%、25.00%;发生AEFI概率较高的疫苗包括23价肺炎、麻疹风疹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5例;临床诊断中一般反应症状最多的为发热66.67%,其次便是红肿浸润与局部硬结33.33%;异常反应中,发生过敏性皮疹、热性惊厥、荨麻疹各有50.00%、25.00%、25.00%。结论 我院现阶段AEFI监测情况相对良好,还需各级医疗人员继续加强AEFI的诊断及分类、处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 标签: 监测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处置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妈妈课堂”后,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48名出生1月龄婴儿的家长。每季度开课1次“妈妈课堂”,对比开课前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开课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身份是父亲的家长知晓率高于其他身份。结论 通过“妈妈课堂” 能够提升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可以改变家长的接种行为。

  • 标签: “妈妈课堂” 预防接种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