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儿感染细菌的变迁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期间检出病原菌的构成和前几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Phoenix100仪器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0-2015年检出病原菌105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40株,占80.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9.3%、16.7%、9.9%、8.6%、3.3%。革兰阳性菌1490株,占1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2.2%、1.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10%,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0%,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20%;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接近8.4%和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菌。结论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患儿感染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细菌未见趋势性变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较多。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细菌变迁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6种编码16SrRNA甲基酶的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12月分离的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采用PCR检测其中6种甲基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的分布。对16SrRNA甲基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用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91.5%(193/211)被检出16SrRNA甲基酶基因,其中133株含armA(133/211,63.0%),60株含rmtB(60/211,28.4%)。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10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甲基酶基因检出达100%,且armA和rmtB的检出相仿(分别为49与55株)。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甲基酶检出94.7%(89株),以armA(84株)为主。未检测到rmtA,rmtC,rmtD和npmA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该类基因并非单克隆传播。结论几乎所有临床分离的阿米卡星MIC〉512mg/L的革兰阴性菌中都能检出armA或rmtB基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 革兰阴性菌
  • 简介:随着细菌耐药性日益加剧,传统四环素类药物,诸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omadacycline是一种新型9-氨甲基环素类药物(PTK0796),为米诺环素基础上进行化学基团修饰后得到的半合成化合物,目前正处于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 标签: 四环素类药物 药效学 体内外 米诺环素 细菌耐药性
  • 作者: 杨有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穿刺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叉神经痛疾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叉神经痛疾病患者,随机选取86例,其治疗时间在2019.1-2021.2之间,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叉神经半月节脉冲射频、经皮穿刺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95.34%),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6.98%),低于对照组(23.2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穿刺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疗效较为理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
  • 简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的"第期不明原因发热诊治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6月6日(星期六)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我们诚挚邀请您前来参加此次学习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是临床难题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诊治过程涉及临床各科,是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疾病能力的巨大挑战。本次学习班将围绕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最新进展和疑难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促进各位同道的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

  • 标签: 疑难疾病 北京友谊医院 疑难病例 现代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临床难题
  • 简介:布鲁菌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可以通过未灭菌的奶制品或肉制品感染人类。目前该病在南美洲、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国家仍有流行。尽管目前治疗布鲁菌感染的药物有一定疗效,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更优的治疗方案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患者的布鲁菌DNA载量是目前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在希腊Thessaly地区,该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8-12例/10万人)。

  • 标签: DNA载量 布鲁菌病 布鲁菌感染 三联疗法 动物传染病 中东地区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标签: 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 磷霉素氨丁三醇
  • 简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12日在扬州京华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大省市的33位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主编汪复教授致欢迎词,感谢各位编委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会议,感谢大家对杂志的一贯支持。2006年《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改名为《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使载文内容的范围扩大,覆盖面更广。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听取各个专业专家对我刊发行、内容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把杂志办得更好。

  • 标签: 编委会 抗感染 杂志 化疗 中国 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