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未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研究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会阴疼痛程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压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发生概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以起到分娩镇痛效果,且不会使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损伤风险,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有利,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椎管内阻滞麻醉 阴道分娩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82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应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41例,应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术毕至睁眼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照组(26.83%)更低,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效果较全身麻醉更佳,安全更高。

  • 标签: 手术 老年 骨折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对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CT诊断和X线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有78例被CT检测出胸腰椎骨折,检出率是89.7%,X线检出61例,检出率70.1%,CT检出率高于X线,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骨折脱位型和安全带型胸腰椎诊断中,CT诊断结果和术中观察结果较为接近,CT诊断比X线诊断更加优秀。此次CT诊断满意率是96.6%,X线诊断满意率是69.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中接受CT诊断的效果优于X线诊断,检出率较高,医疗人员比较认可,是非常可靠的诊断方式,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CT诊断 X线片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总结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6例患者实施常规理疗治疗,B组66例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组间经过治疗后,其疗效比较,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4%明显高于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8%(P<0.05)。结论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综合治疗 针灸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应用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应用CT检测进行诊断,研究组应用MRI检测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以及检查所得征象检出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测方式对椎间盘变性、硬囊膜受压以及脊髓变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理和征象的检测过程当中,通过对MRI和CT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表明MRI的病理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但在对患者征象的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同时CT检测速度较快价格较低,而MRI检测较慢且价格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会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CT MRI 诊断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因腰椎间盘变性,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所致。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异常、放射疼痛,是常见的腰腿痛疾以及常见病,我院采用中医手法、骨盆牵引、中药熏蒸、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该疾病,具有安全简便、费用低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短期内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减轻至消失。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治疗中,由于采用非手术持续腰椎牵引治疗,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护理工作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积极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 辩证施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高龄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腰背部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折输送腰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共106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六味地黄丸 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6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20例,血栓闭塞脉管炎20例,闭塞动脉硬化20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17±5.9)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普通B超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三种疾病各占20例。两组以上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结论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诊断比普通超声检查和诊断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准确率高。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对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与对照组70.0%(14/2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输尿管钬激光术对尿道狭窄并尿道结石的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提高碎石概率,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恢复颈动脉畅通,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微创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经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并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A检查CABG术后200例,桥血管461支,内乳动脉桥血管298支(占64.6%),大隐静脉桥血管163支(占35.4%);桥血管狭窄69支(15.0%),闭塞60支(13.0%),通畅332(72.0%);桥血管狭窄或闭塞129支(28.0%)。结论双源CTA随访检查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闭塞优于CAG,是目前最佳的随访检查手段。

  • 标签: 双源CTA,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01月--2016年05月年在我院就诊的8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肝侧叶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实验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39例,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25例,优良率为62.5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实验组低;同时实验组41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实施肝侧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2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本次观察,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开展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本次观察中的52例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CEA治疗。术后1周、术后6个月时的颈内动脉狭窄处血管内径、SPV、PI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增大;且PSV、EDV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TIA,采取了保守治疗措施。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分析后,对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与治疗效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高龄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三年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应用药物治疗,研究组100例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三年对比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狭窄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年的狭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三年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卒中再发率以及狭窄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脑灌注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3年的脑灌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ADL评分、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3年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狭窄程度以及脑灌注情况,同时长期效果安全可靠。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脑灌注 再狭窄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行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联合组(行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73.91%,且各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采用神经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氯吡格雷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共撷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患者118例。按照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分组,将11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疼痛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对比为94.92%、74.58%,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疼痛症状改善时间实行对比,前者均明显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早消除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广价值。

  • 标签: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照射治疗 椎管内麻醉 腰背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打算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实验组,每组各30名患者。在对患者实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15分钟时,给实验组的患者肌肉注射10mg2ml地佐辛,对照组注射2ml的0.9%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安静平卧位、体位摆放时、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的数字镇静评分(NSS)、VAS评分的改变情况以判断两组情况下对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安静平卧位时,两组评分有较小的差异,对照组VAS评分略大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摆放时和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实验组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远小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很好,而且能显著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高。

  • 标签: 地佐辛 下肢骨折患者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此中医热敷法的可行。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中药热敷治疗,并全部病例严格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纳入。结果采用中药热敷法治疗,及严格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为62例,良为7例,优良率达91.04%。结论本中医热敷疗法简便易行,价格便宜,舒适好,无任何副作用,疗效显著,且外敷中药取材简单,容易自行制作,易于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热敷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腰痛、劳损、痹证等范畴。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及治疗观察发现,无论是采取保守或是手术治疗,在其康复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均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中医治疗的依从,最终促进疾病的康复。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程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