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负压封闭技术对患者完成严重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2月收治的20例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展开常规肢体再植手术治疗;手术后一期,选择负压封闭技术对再植创面进行覆盖;手术后二期,选择常规植皮方法对创面进行修复治疗;最终就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治疗结果加以观察记录。结果所有患者负压引流平均时间为(12.83±1.39)d;创面肉芽表现出良好生长状态的患者18例,成功完成断肢再植手术治疗;2例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表现出感染现象,主要因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造成,临床对其施以抗菌治疗后,最终获得痊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39±2.82)d。结论对于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选择负压封闭技术展开断肢再植治疗,最终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为二期植皮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负压封闭技术 严重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82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为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研究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分诊及转诊时间,进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率,挽救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严重创伤 急救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外伤手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MA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眼外伤手术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分析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术前进行诊断评估,采用ASIA总评分标准、ISS评分标准,分组时参照ISS评分标准,A组(7~24分)为不全截瘫合并多发创伤患者,B组(25~34分)为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患者,C组(35分以上)为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数据。结果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C组,A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照损伤控制原则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可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判定。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多发伤 损伤程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胀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80例,并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则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乳汁分泌量和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研究组产妇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研究组产妇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量,缓解产妇的乳房肿胀疼痛,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护理 乳汁分泌 乳房肿胀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心理干预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显著优于干预前,而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室心理干预 焦虑程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肿瘤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脑出血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脑水肿程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水肿程度及神经评分(MESS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ESS评分和脑水肿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ESS评分和脑水肿体积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硝苯地平 脑出血 脑水肿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6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轻损伤组52例,重损伤组24例,组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比较,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外加针灸治疗。结果轻损伤组52例患者中,观察组(n=26)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n=26)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P<0.05)。重损伤组24例患者中,观察组(n=12)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n=12)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P<0.05)。结论无论轻损伤患者还是重损伤患者均可采用基础常规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为面神经炎患者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针灸 面神经炎 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贫血程度与小儿营养不良类型的关系。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700例6个月-7岁的儿童进行体重、身高、体格、血红蛋白的检查,进而探讨分析小儿贫血程度与小儿营养不良类型的关系。结果体重低下患病率为35.57%,生长迟缓患病率为34.86%,消瘦患病率为15.29%,贫血程度与儿童营养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与儿童的贫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贫血程度与营养不良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小儿贫血 营养不良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肾结石手术120例患者(在2017年1月22日至2018年1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人文护理关怀,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85±0.33)分、睡眠质量(89.58±5.43)分、并发症发生率(1.67%)、护理满意度(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结石手术患者实施人文护理关怀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人文护理关怀 肾结石手术 术后睡眠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乳酸乳膏联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确诊为掌跖角化性湿疹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观察组40例则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乳酸乳膏治疗,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皮肤瘙痒、皲裂、肥厚等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与复方乳酸乳膏联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掌跖角化性湿疹 复方乳酸乳膏 复方氟米松软膏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的76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34例(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65.79%),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5.26%)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23.6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治疗效果。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神经内科 严重感染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沉的变化。方法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沉仪上进行静脉血白细胞和分类及血沉的检测。结果87例SARS患者静脉血检查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和血沉(E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7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25%的患者减低。SARS患者静脉血血象变化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对升高;血沉升高。结论这些特点可以作为SARS疑似病例筛查的有用指标,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应为主要的特征,动态观察淋巴细胞绝对值改变可以作为病情恢复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静脉血 白细胞计数 血沉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6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33例、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训练)33例,对比2组康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第1、第3个月时大部分均处于瘫痪状态,而观察组在第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及四肢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基本恢复至正常,观察组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总分值及MBI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四肢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理想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ICU肌无力 早期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内固定在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7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8)。实验组实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保守治疗。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的缓解情况,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60.1±2.9)h、ICU停留天数为(5.0±2.3)d,比对照组(81.3±3.6)h、(10.4±3.1)d短,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89%,比对照组28.95%低,P<0.05。结论积极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与胸骨骨折病患采用早期内固定疗法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胸骨骨折 应用价值 肋骨骨折 早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情好转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3.33%,实验组的痰菌培养转阴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提高疾病疗效、加快病情好转速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急危重症 肺部感染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前胶原/血液 透明质酸/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Ⅳ型/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使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术后疼痛程度与胃肠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予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有50例,记为腹腔镜组,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有41例,记为开腹组。对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疼痛情况、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术后24h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远低于术后2h(P<0.05),术后72hNRS评分远低于术后24h、术后2h(P<0.05),腹腔镜组术后2h、术后24h、术后72hNRS评分远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远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手术,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使用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疼痛程度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