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合理用药医嘱,加强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提高治疗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方法 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 2021年4月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分析与干预,以达到药物规范和合理使用的治疗目的。 结果与结论 静脉配置中心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执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配伍禁忌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引起的不必要的用药危害。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医嘱 统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环节质量管理对提高静脉化疗药物配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以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后,肿瘤内科病区静脉化疗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数据,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逐年对比。结果通过实施为期3年的项目管理,静脉化疗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评价指标静脉化疗准确率逐年上升,各项指标中化疗给药顺序准确率及化疗药物滴注时间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质量管理实施,可提高静脉化疗质量,达到护理质量的管理预期。

  • 标签: 环节质量管理 静脉化疗 药物配置
  • 简介:【摘 要】目的: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为满足新医改发展要求,优化其人力资源配置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围绕我国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优化对策以供参考。旨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医改 医院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期间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静配中心内34份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制定出干预、改善策略。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34份不合理医嘱中,剂量填写不当为份数为24份,占全部不合理医嘱中的(70.59%),其它不合理数量为10份,占全部不合理医嘱中的(29.41%).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各种辅助策略,帮助医生完善临床治疗决策,并合理的改进治疗、化疗方案,降低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开展深入分析,并比较应用防范举措前后的锐器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1年8月结束于2022年8月,分析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分别统计防范措施应用前后我院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数。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导致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为针头刺伤、安瓿割伤等,在应用对应的防范举措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中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中主要的受伤原因为针头刺伤与安瓿割伤的,在采取对应的防范举措后将有效降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锐器伤害 配置人员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静配中心是医院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准确的静脉药物配置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静配中心的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配置 工作质量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配的药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益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调配的药物品种数、出错率、调配时间及成本。结果:观察组药物品种数少于对照组,出错率低于对照组,调配时间短于对照组,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物配置中应用精益管理,可减少药物品种,降低出错率,缩短调配时间,节约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药物配置 精益管理 品种数 出错率 调配时间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护理质量及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行持续质量改进为研究组,以未行持续质量改进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 0.13%高于参照组的 0.56%,且护理满意度为( 82.17±9.33)分高于参照组( 65.48±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持续质量措施可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差错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了解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对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分析,并为临床治疗与药物配置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静脉配置中心的900份病例进行采集,并收集其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样本进行患者基本情况的调查与采集。结果900份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93份,占比10.3%,其中共包括了给药次数超过规定情况、在药物适应症范围外用药、单次剂量超标准、疗程超标准等原因。而主要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生素类等。结论就我院超说明书用药实验结果来看,此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且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应严格控制医嘱中的药物剂量,加强配药师与临床医生的工作交叉情况,从而尊用量开医嘱用药,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超说明书用药 静脉配置中心 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腔镜手术器械的维护费用,缩短维修周期,提高临床使用率。方法将本院2017年10月后进行单把培训并附拆装配置图的新购腔镜器械使用情况列为观察组,与之前未单把培训无拆装配置图的腔镜器械使用情况列为对照组,两组器械进行错配率、损坏率、维修频次及费用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错配率、损坏率及维修频次、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腔镜器械单把培训并附拆装配置图,可以明显降低器械的维护费用,提高临床使用周转率。

  • 标签: 腔镜器械 配置图 正确维护
  • 简介:目的分析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配药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前4000份配药作为实验1组,将2018年6月后4000份配药作为实验2组,对比两组配药质量评分、配药差错率。结果实验2组配药总差错率为1.5%,明显低于实验1组,其中x2值为12.8360,T值为0.0003,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够有效的提高配药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安全管理模式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药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 安全管理模式 应用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对 配药质量的影响 。 方法: 将 2018 年 6 月前 4000 份配药作为实验 1 组,将 2018 年 6 月后 4000 份配药作为实验 2 组,对比两组配药质量评分、配药差错率。 结果 : 实验 2 组配药总差错率为 1.5% ,明显低于实验 1 组,其中 x2 值为 12.8360 , T 值为 0.0003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够有效的提高配药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安全管理模式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药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护理质量及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10月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行持续质量改进为研究组,以未行持续质量改进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期间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 0.13%高于参照组的 0.56%,且护理满意度为( 82.17±9.33)分高于参照组( 65.48±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持续质量措施可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差错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输液,输液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病患的康复情况。而输液中的不溶性的微粒污染是较为严重的,同时对病患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在静脉输液中的微粒产生,作者以我院的静脉药物的配置中心为研究地点对输液中的微粒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配置中心 输液微粒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责任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的类型,及时构建责任药师制度,进一步对比评价干预前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结果干预前,溶剂种类不合理、溶剂体积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以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0.027%、0.087%、0.049%、0.011%、0.008%、0.009%;干预后,上述6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分别为0.012%、0.040%、0.021%、0.005%、0.001%、0.001%;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药师制度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显著,能够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进一步使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责任药师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医嘱干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与护理人员配置的情况,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究并设计的儿科护理项目调查表,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跟踪观察。结果儿科护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日均护理时间为563.79分钟,工作量已超负荷,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基本需求。结论在进行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进行儿科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具体特点,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工作,保证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 标签: 儿科病房 护理工作量 护理人员配置 工时测算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分析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静脉用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配置评分、药品发放评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4.535、17.508、22.281、43.03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空气沉降菌生成事件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感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0.05),差异显著。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实行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管理质量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