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与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单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压力、VSA评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操作成功,无力并发症,最大压力150-300psi,平均229.8±80.4psi,单椎体骨水泥填充量3.4-6.2ml,平均5.6ml,术后96h开始疼痛逐渐缓解,术后VSA评分2.6±1.4分,前后差异显著,随访12个月无疼痛加重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和双与单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成本更低。

  • 标签: 椎体后土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人工管理中程序化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需要进行人工管理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评估,分析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管理中应用程序化评估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湿化满意度以及气囊压力合格率,降低CPIS评分以及ICU监护时间。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管理 程序化气道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程序化评估应用在ICU患者人工管理中,对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人工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设置两组,观察组(程序化评估)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方法)。统计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对比两组的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评估应用在ICU患者人工管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有助于确保患者处于通畅状态,而且湿化效果令人满意,还能使气囊管理和床头抬高得以有效的监管。

  • 标签: 程序化气道评估 ICU 人工气道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下肢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 球囊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6年3月我院应用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46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逆行、顺行或者逆行+顺行三种途径置入安全导丝后,先使用电刀内切开输尿管狭窄段全层,再使用21F扩张器扩张,留置双J管,定期复查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469例中采用逆行途径370例,顺行途径50例,顺行+逆行途径49例。术中1例因移植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内切开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止血成功,现长期更换支架管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电刀切开术后出血5例,保守治疗成功。术后1年获随访381例,275例(72.2%)一次手术治愈;106例出现狭窄复发,其中57例行2-5次腔镜下狭窄段扩张后治愈,5例改作开放手术治愈,13例改用金属网状支架植入术治愈,17例长期定期更换双J管,8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6例行患肾切除术。结论电刀内切开联合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是安全、可靠、有效的,特别对于狭窄段较短、程度较轻和患肾功能较好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电刀内切开 球囊扩张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双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例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因具有引产指征于我院妇产科住院就诊的妊娠晚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产妇应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实验组10例产妇则采用cook双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产程耗时、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分娩结局差异,验证cook双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引产前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引产后的Bishop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则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可有效促进妊娠晚期产妇的宫颈成熟,有助于产妇产程的缩短和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且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新生儿健康的保障,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cook双球囊 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COOK引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21 年1 月- 2022 年1月60 例足月妊娠引产孕妇进行研究,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单纯应用药物引产)与试验组(n=30,采用宫颈扩张器引产),对比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试验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宫颈扩张器可提高足月妊娠孕妇的引产效果,促进宫颈成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球囊扩张器 足月妊娠 引产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骨并取同侧掌长肌腱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骨并用掌长肌腱腱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骨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骨后掌长肌腱腱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月骨 缺血坏死 掌长肌腱 腱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本文就人工管理的护理进行分析,介绍人工固定、气囊压力、吸入气体加温与湿化、内吸引等问题的研究。提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随时掌控导管气囊压力,必要时清除气囊与声门之间的积液,防止误入下呼吸引发感染;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湿化方法,利用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式吸痰法有效清除分泌物。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 气囊管理 气囊湿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温度与速度的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0例ASA1~2级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气管导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插管,而对照组患者仅在喉镜的指导下进行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观察组在插管前5min(120±15),插管时(125±11),插管后5min(110±13)和插管后10min(109±12)mmHg与对照组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明显,同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联合表麻双导管气管插管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插管反应,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清醒时的不适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窥镜 表麻 气管导管插管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腔水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出血的有效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进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研究,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50人主要使用宫腔水压迫法的止血方式,而乙组50人主要使用宫腔填纱术的止血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无论从手术时间、填塞物的留置时间、出血量还是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都比乙组患者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水压迫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和填塞物的留置时间短、患者出血量少,而且患者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词宫腔水压迫法;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止血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4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