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王龙强王欢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三科;山东威海264400)

【摘要】目的:比较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球囊压力、VSA评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操作成功,无力并发症,球囊最大压力150-300psi,平均229.8±80.4psi,单椎体骨水泥填充量3.4-6.2ml,平均5.6ml,术后96h开始疼痛逐渐缓解,术后VSA评分2.6±1.4分,前后差异显著,随访12个月无疼痛加重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和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成本更低。

【关键词】椎体后土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为了比较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临床检查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征象,MRI提示水肿,确认疼痛病原性椎体节段,全部患者均经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症。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8.5±12.4岁;男13例,女12例;均为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对照组25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67.4±11.8岁;男12例,女13例,均为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两组患者均接受10分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年龄、性别、功能障碍评分与疼痛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双球囊扩张术,从两侧分别置入椎体内,协同扩张,观察组行单侧扩张,单球囊组用单球囊完成两侧扩张,配制X射线下显影的骨水泥,牙膏状填充椎体空腔,有外溢征象停止填充,插入针芯,取出套管。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之后,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变化情况。术后6-12h患者可下地行走,常规使用抗生素,4-6d出院,随访6-12个月,出院前脊柱X光片,检查骨水泥的外溢情况,测量椎前缘与Cobb角度变化,X线片选择上下2个正常椎体作为参照,计算椎体恢复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操作成功,无力并发症,球囊最大压力150-300psi,平均229.8±80.4psi,单椎体骨水泥填充量3.4-6.2ml,平均5.6ml,术后96h开始疼痛逐渐缓解,术后VSA评分2.6±1.4分,前后差异显著,随访12个月无疼痛加重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为骨质进行性脱钙导致的骨结构异常,结构强度下降,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出现压缩性骨折[1]。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脊柱的生理功能,限制患者的活动,而且脊柱后凸畸形会对患者胸腔的有效容积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减弱[2]。有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一个胸椎出现压缩骨折,患者肺活量将下降9%,即便发生压缩性骨折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5年内病死率也将增加23%-34%[3]。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止痛效果比较满意,但是只能固定畸形,不能复位椎体。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塌陷的椎体腔内置入膨胀球囊,使用球囊扩张创建空腔,压实周围疏松骨质,减少骨水泥渗漏,降低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注入治疗能够有效固定椎体,同时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以及脊柱正常力线,骨水泥的热聚反应和化学性质能够影响神经末梢,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4]。因此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能够更好地矫正畸形,安全性高,镇痛效果好。但是球囊椎体后凸成型术有一定几率导致神经根和脊髓损伤,其中骨水泥渗漏是最主要的原因。双球囊双侧放入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典型的操作方式,通过椎体内的协调扩张,更均衡的复位塌陷终板[5]。但是双球囊专用球囊造价较高,属于一次性消耗品,而多椎体病变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为常见的类型,导致该术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受限。而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一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就能够在整个椎体内广泛扩散,并不会出现分布不均导致的椎体倾斜,双侧球囊锥体后凸成形术低压推注高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则比较不理想。Steinmann等人的尸体研究结果显示,单车球囊扩张与双侧球囊扩张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高度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郑兆民等人的临床研究显示,为了保证远期效果,单侧穿刺骨水泥应该穿过椎体中线,如果无法实现则应该采取双侧穿刺。为了更好的恢复高度,建议双侧协调扩张基础上行单侧球囊双侧交替扩张术,更均衡的恢复高度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结语:

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和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成本更低,显著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王博,杨群,吴春明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单球囊与双球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0):761-764.

[2]隋福革,李恒,赵丛然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984-988.

[3]杨炎,王根林,杨惠林等.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06):480-484.

[4]杨建平,谢国华,薛峰等.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J].中医正骨,2014,26(03):21-24,29.

[5]范有福,苏洋,邹忠玉等.单球囊单侧和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04(05):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