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甲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的影响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 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9例,其中对照组仅行全膝关节置换,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氨甲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输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氨甲酸可有效降低其中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全和经腹子宫切除在子宫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62例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经腹子宫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对于改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术后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良性疾病 腹腔镜 经腹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的4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进行治疗,实验组表浅层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治疗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提高患者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表浅层膀胱癌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018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宫腔镜下电,对照组采取宫腔镜下刮宫。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4.0%)(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下电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可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切术 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阴式子宫全麻醉及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期间80名进行镜阴式腹腔部子宫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匀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质护理干预,实验组需要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手术恢复及并发症方面的各项指标。结果综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要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腹腔镜阴式子宫全治疗的患者护理当中,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幕迹切开联合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的 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幕迹切开联合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甲状旁腺全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7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将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以甲状旁腺全治疗,对照组围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护理前,两组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护理后,应用全面护理的观察组在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患者行甲状旁腺全治疗时,围期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甲状旁腺全切术 尿毒症 继发 甲旁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钬激光前列腺剜除与经尿道前列腺电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2)和观察组( n=32),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治疗,观察组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中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治疗,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值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睑下垂矫正的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并谈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47例先天性睑下垂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矫正手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最终治疗结果以及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47例先天性睑下垂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早期出现眼睑轻微肿胀,随访 6-12个月,未有患者出现疤痕、睑臃肿情况。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睑闭合不全,术后 4个月均完全消失。无患者出现感染、倒睫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患者 32例、满意患者 13例、不满意患者 2例。结论:矫正术前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对病情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案,先天性睑下垂矫正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创口愈合,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矫正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电道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观察肿瘤以及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电治疗膀胱肿瘤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4例患者术后定期联合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化疗持续膀胱灌注1年,对照组6例患者只接受了经尿道电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观察记录肿瘤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肿瘤复发4例(16.7%),对照组肿瘤复发2例(33.3%)。采用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患者的1年无瘤生存率达到87.5%,显著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手术治疗66.4%(P<0.05),两组患者组间均有1列发生肾功能不全,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膀胱肿瘤,手术仍为首选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术后联合吉西他膀胱内灌注,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82例,抽签法分观察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与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率(7.31%)低于对照组24.39%,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治疗能缩短手术与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值得推荐。

  • 标签: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时使用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内的4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效率更高,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时使用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内的 4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效率更高,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环状混合患者的治疗当中,肛肠综合治疗仪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6月收治的58例环状混合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则接受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远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环状混合的治疗,肛肠综合治疗仪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肛肠综合治疗仪 不良反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没有明显不同之处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经尿道电手术,分析等离子电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与使用的安全性情况有无明显差异。方法在本院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所有所收治的拟进行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35例设定为观察组,进行经尿道等离子电(PKRP),并选取同期行经尿道电(TURP)患者成立对照组,两组组内病例数完全相等的同时,所有受试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仅手术方法具备着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一定的观察和对比,从而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最终操作效果及安全性情况差异。结果最终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时可以明显看出来,观察组临床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一些,而手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P<0.05)。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PKRP方式要相对更好一些,优于传统的TURP手术方式,应用效果更加可观,且临床安全性较好,不会带来较大的并发症等影响,价值也相对较为明显。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增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治疗,分析对其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进行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共录入作为研究对象的前列增生患者74例,按照11比例并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处理为2组,对照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治疗,分析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性功能与尿路功能。结果对比组性功与尿路功能相关指标,均为分析组体现更优,P<0.05。结论对前列腺增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 等离子电切术 尿路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剜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治疗3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时间、中及术后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34例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剜除治疗过程顺利,手术时间45~155min,中出血量80~190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1.5)h,术后无继发活动性大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4~6d,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9~28分,平均(22.4±2.7)分;术后IPSS评分8~14分,平均(7.07±1.38)分。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3~6分,平均(3.5±1.6)分,术后QOL1~3分,平均(1.63±0.35)分。术后IPSS评分及QOL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剜是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纽扣式电极 前列腺剜除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TA-TAVI中临时起搏电极穿孔后的护理成效。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1例来我院接受 TA-TAV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发生临时起搏电极穿孔,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护理人员针对于电极穿孔后心电图识别。更改为心外膜起搏之后对于其起搏实现熟练操作,中实现良好配合。取得了满意成效。结论:在对受试者开展 TA-TAVI手术过程中,院内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关注植入临时起搏后患者心电图情况,针对于可能出现的起搏电极穿孔或脱位心电图必须予以识别。同时也要提醒医生良好的操作以及完美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升该项手术成功率。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围期风险发生概率。

  • 标签: [ ]TA-TAVI术 临时起搏器 电极穿孔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