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对其正确掌握胰岛注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后胰岛注射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胰岛注射技能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胰岛注射技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T2DM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常常一种药物降糖效果不佳,需联合多种药物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甘精胰岛是T2DM的三线治疗药物,其降糖效果平稳,低血糖风险性小,安全性高,可联合超短效、短效胰岛、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控制血糖。本文就甘精胰岛胰岛制剂或口服降糖药联用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联合治疗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的抵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定为观察组,将非高血压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对照组40例患者为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ET(pg/ml),t-PA(IU/ml),ANP(pg/ml),IS(mU/L),PAI(IU/L)等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的抵抗作用分析发现,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的水平对于患者的血压以及病情具有十分严密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内分泌激素 胰岛素 抵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起始基础胰岛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和教育,通过自动化体型和护士教育指导,及时解决患者在使用胰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对照组取本科室门诊及住院2015-2017年使用起始基础胰岛患者300例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取本科室门诊及住院2015—2017年2型糖尿病使用起始基础胰岛患者共300例进行“三人行项目”入组管理计划,进行为期3个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使其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到预期目标值。结果观察组300例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起始基础胰岛患者纳入“三人行管理项目”对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起始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随机抽取南通市17个二级以上医院的361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使用方案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T1DM106例、T2DM255例。胰岛使用方案分为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1)比较两种糖尿病使用的胰岛治疗方案;(2)比较同一类型糖尿病经两种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3)比较两种糖尿病经同一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1)T1DM患者使用补充治疗者占38.8%,T2DM占71.7%。T1DM经替代、补充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分别下降49.8%、5.9%(P<0.05)。(2)使用补充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0.2%、33.1%,餐前血糖下降21.3%、34.8%(P<0.05)。(3)使用替代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5.5%、37.2%(P<0.05)。结论T1DM使用胰岛替代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下降明显;T2DM使用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前血糖有所改善。提示T1DM需使用胰岛替代治疗;而T2DM的胰岛使用建议个体化治疗才能获益。

  • 标签: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用于门诊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分别2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甘精胰岛。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联合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治疗T2DM,疗效肯定,可高效、平稳的降低血糖,且无明显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T2DM 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接受胰岛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患者均给予胰岛泵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达标时间、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接受胰岛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能够迅速达标,且遵医依从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阿卡波糖联合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2016年10月12日到2017年5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随机原则分两组,38例为一组。一组给予阿卡波糖单一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甘精胰岛(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得到明显控制,且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到(5.94±1.02)%,显示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值<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甘精胰岛、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得到明显的控制。

  • 标签: 阿卡波糖 甘精胰岛素 老年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泵(CSII)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又分为双C组和单C组。双C组给予胰岛泵联合72小时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治疗及护理,单C组给予胰岛泵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胰岛笔皮下输注胰岛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结果试验组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双C组达标时间与单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泵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稳定达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长效胰岛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采用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照组(60例),与采用长效胰岛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BG(4.8±0.5)mmol/L、2h后PBG(7.8±1.9)mmol/L、HbAlc(5.8±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FBG(8.2±0.8)mmol/L、2h后PBG(12.9±2.3)mmol/L、HbAlc(8.8±1.2)%,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75%(P<0.05)。结论采用长效胰岛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有效的提高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率,达到患者的血糖调节的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1。

  • 标签: 长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药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胰岛无针注射器在不同剂量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并与BD针相比较,给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注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0名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志愿者分为5组,每组60人,分别在腹部肚脐周围5cm注射4u,8u,12u,16u,20u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60人中,30人使用胰岛无针注射器,30人使用有针注射器(联邦笔HFZSQ-1+BD优锐0.25mm(31G)*5mm超细超短型针),每人注射一次。根据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分别统计无针注射和有针注射疼痛感及局部皮肤反应。结果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注射方法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注射不同剂量疼痛有统计学差异(P<0.001),注射方法与注射剂量协同作用下疼痛有统计学差(P=0.009)。相同剂量下无针注射器注射4u疼痛感最小,注射20u疼痛感最强。结论为了减轻病人胰岛注射时的疼痛感,推荐在胰岛注射为4u时使用无针注射器,胰岛注射剂量大于20u时使用有针注射器。

  • 标签: 无针注射 疼痛 胰岛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信平台在糖尿病患者胰岛注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100例注射胰岛的社区成人糖尿病患者按住院号先后(本着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血糖控制达标至良好后出院,出院前由内分泌专科护士培训至能独立掌握胰岛注射操作方法、部位选择、胰岛储存等技能以及按规定更换针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前由教育护士指导其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并让患者或家属把注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惑、血糖监测的结果发到微信群,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给予适当指导.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给予门诊复诊指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的部位轮换、正确注射、及时进食、更换针头的频次等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更好地规范患者居家注射胰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化被动为主动,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了解糖尿病相关信息,也可通过微信与医护人员交流,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不便,是糖尿病患者居家治疗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微信平台 糖尿病 居家护理 胰岛素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注射部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强化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近三年时间内到本院参与诊断治疗的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对比组采用皮下组织随机部位注射的方式进行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固定方位注射的方式在皮下组织进行有方位性的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注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有序的采样对比,分析两种注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一些优劣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注射治疗及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注射血糖控制时间普遍长于对比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比组,其数据具备普遍性及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皮下注射治疗,其注射部位的规律性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日常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胰岛注射的部位控制,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血糖控制及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注射部位控制 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市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胰岛治疗态度调查表,随机调查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抵抗情况。结果心理性胰岛抵抗发生率为58%,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胰岛治疗、糖尿病史影响了心理性胰岛抵抗的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抵抗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胰岛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与格列美脲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联合格列美脲片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格列美脲片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治疗后的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每40例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护理干预6次(观察组)。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障碍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住院治疗天数。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住院天数均不如观察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心理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催产水平与胰岛抵抗、C反应蛋白(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经新诊断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正常耐糖量)作为对照组,均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两组hs-CRP、血清催产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评价两组对象胰岛抵抗(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差异。结果分析组血清催产、HOM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s-CRP与患者催产水平表现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催产水平较低,hs-CRP、HOMA-β、HOMA-IR水平变化与该表现关系密切,预示催产可能参与到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催产素 胰岛素抵抗 C反映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香苦苷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抵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及胰岛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采取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治疗,作为对照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丁香苦苷缓释片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GHbA1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GHbA1c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苦苷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抵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丁香苦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接受胰岛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数目将患者进行分组,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患者胰岛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低血糖高于无并发症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40~49岁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年纪超过70岁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50~59,60~69岁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无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系,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以及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低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PCOS合并胰岛抵抗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剂为补肾活血化痰方,比较疗效。结果对比FIN、FPG、HOMA-IR等糖代谢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体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排卵率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OS胰岛抵抗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COS 胰岛素抵抗 中西医结合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