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其中有39例患者42侧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将其设为保守组,27例患者28侧(其中包括手法复位再移位患者3例3侧)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将其设为手术组,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保守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6%,手术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其中在保守组当中,有3例患者因为手法复位之后再移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而对于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 标签: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中西医结合于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性器械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医治效果以及临床体征好转程度。结果治疗组总医治率(96.6%)明显大于对照组(75.0%),医治后治疗组在痛苦、腹肿腹胀、纳差等方面的好转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康复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佳,值得探讨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穴位针灸 机械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仅2例患者无效,无一例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1.257,P=0.043);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上市中药制剂变更有效期在稳定研究方面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已上市中药制剂变更有效期在稳定考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探讨研究,以期对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提供更完善的基础性参考依据。

  • 标签: 中药制剂 有效期变更 稳定性考察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重建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 不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4例,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A组30例)、低剂量丹参治疗组(B组25例)、高剂量丹参治疗组(C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低剂量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治疗,高剂量丹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30ml静脉滴注治疗。分析各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随着丹参剂量增加而增加,但低剂量丹参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丹参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下降程度亦随着丹参剂量增加而增加,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改善程度亦随着丹参注射液剂量增加而增加,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并可改善心电图表现,可能对其治疗有益。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参 临床疗效 心电图改变 甘油三酯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从病情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38(95.00%),对照组32(80.00),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测量情况来看,实验组总优良率31(77.50%),对照组总优良率25(62.50%),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其方法起效快,能够有助于患者心悸、胸闷、气急、心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方法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稳定冠心病老年患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稳定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老年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稳定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所具有的临床特点与心电图鉴别。方法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心电图和临床确诊的心绞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心绞痛患者4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2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和心电图鉴别诊断。结果稳定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在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病年龄以及心电图表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对不同类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做好准确的区别十分重要。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临床特点 心电图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7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n=70),选择同时期的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的7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n=60),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腕关节评分、掌倾角以及尺偏角。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腕关节评分、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牢固把持骨块,适于早期活动。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骨折固定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心内科常用治疗方法;贝那普利组增加贝那普利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血清ET、NO水平和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贝那普利组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血清ET、NO水平差异不显著,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血清ET、NO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贝那普利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入住的48例不稳定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18个月随访。通过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评分相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的平均值要显著高于术前评分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处置,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颈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高龄患者 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和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测定阿莫西林钠的含量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经典恒温法来对阿莫西林钠和4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和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比较稳定,然而和其他3种大输液不能进行配伍。结论注射时使用的阿莫西林钠和氯化钠注射液能够进行正常的配伍。

  • 标签: 阿莫西林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氯化钠注射液 经典恒温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Gamma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B组22例各,A组采用Gamma钉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多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均<0.01),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似,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早,降低了老年患者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

  • 标签: 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老年稳定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稳定慢性肺阻塞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18µg,1次/日,对照组沙丁胺醇吸入0.2mg,2次/日,疗程2个月,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临床症状等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实验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可显著改善老年稳定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稳定性 慢阻肺 沙丁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中的价值及稳定。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对照组(50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及磨牙位移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拔牙间隙完成关闭平均时间为(8.02±1.25)月,对照组患者拔牙间隙平均时间为(12.05±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正畸效果,具有稳定的支抗作用,值得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应用价值 稳定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在X线的透视下安装动力型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40例,良12例,中8例,优良率为87%。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较难固定,若固定不好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功能活动,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有较好的固定作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其并发症少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