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患者时应用中医辨证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取200例我院中医皮肤外科科室于2016年3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为西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为针灸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药物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针灸与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效果更佳,安全系数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 中医辨证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我院的内科治疗后,治愈4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及时内科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单纯疱疹 病毒性脑炎 内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3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表现为寻常型,15例为特殊型。6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8例合并全身性感染。所有患者皮肤带状疱疹恢复良好,3例因同时伴有其他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角膜疱疹者恢复较慢,恢复后视力未受影响。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易并发带状疱疹。其表现常为特殊型,或不很典型,病情常较重,病程也较长。肾移植术后发生的带状疱疹易累及非典型部位或合并其他感染,并出现相关治疗并发症等。护理过程中除加强局部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外,尚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继发或合并感染、移植肾排斥反应等加强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带状疱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护理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0至2012年10月期间接受诊治的2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儿均给予系统的护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儿口腔疼痛1~2天缓解,口腔溃疡3~4天基本愈合,均在4~5天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口腔疱疹消退所用时间平均为(5.17±0.4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53±1.28)天,患儿均康复良好。结论密切观察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儿的病情,并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迅速止痛,减轻患儿痛苦,促进疱疹消退,使患儿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更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B-UVB照射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以NB-UVB照射联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百癣夏塔热胶囊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用;对照组不给予NB-UVB照射治疗,其余方法同治疗组,均为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36,P<0.05)。结论NB-UVB照射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疼痛,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标签: 紫外线 带状疱疹 抗病毒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阻滞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 后遗疼痛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愈合后在原来皮疹区的皮下长期存在的剧烈疼痛,临床发生率约为1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分为局部药物治疗和全身治疗,将其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收治9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服药护理,并疼痛持续时间进行评价。结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持续时间、睡眠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确诊收治的5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改善程度、治疗有效率以及疱疹愈合时间、止痛时间以及结痂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促疱疹早日愈合,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护理干预 带状疱疹 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伐昔洛韦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伐昔洛韦组)40例,对照组(阿昔洛韦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疗效经显著检验差异显著(χ2=9.46,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伐昔洛韦能够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伐昔洛韦 阿昔洛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康复新液对患处外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康复新液组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康复新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速病损组织的作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康复新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和HSV-2型IgM抗体检测法诊断生殖疱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站收治的188例生殖疱疹疑似病例经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疱液样本中的HSV抗原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SV-2IgM的检测结果,以免疫印迹法(WB)为标准,比较HSV-2IgM抗体检测法和DFA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188例患者确诊106例为阳性,其中原发感染30例,复发感染76例;在原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V-2IgM抗体检测法与DFA总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FA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在生殖疱疹感染诊断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HSV-2IgM抗体检测法对于原发感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单纯性疱疹病毒抗原检测 HSV-2型IgM抗体检测 生殖性疱疹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选择背根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n=20)单纯药物治疗;B组(n=20)药物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C组(n=20)药物联合选择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DSA引导 带状疱疹神经痛 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药浴手足口疱疹的疗效体会。方法对100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药药浴,对照组使用炉甘石外涂患处。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不良反应,疱疹消退明显。结论中药药浴对治疗手足口疱疹方法简便,患方容易接受,效果显著。

  • 标签: 手足口疱疹 中药 药浴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6年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肾损伤25例,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肾功能不全程度及预后。结果25例带状疱疹合并急性肾损伤治愈23例(34.8%),2例进入维持透析。结论带状疱疹并急性肾损伤原因主要跟用抗病毒药有关,该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肾脏功能逆转可能极大。

  • 标签: 带状疱疹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