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患者父母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应对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1(SCL-90)对其进行评定。结果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与患者病情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青少年精神障碍 父母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后,使患儿不良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从而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得到康复。

  • 标签: 先心病患儿 不良情绪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状况的关系,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调查问卷、1998年王璟璇所修改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150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自我效能总体及各维度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P<0.001)。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状况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可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Ⅱ型糖尿病患者 心理 自我效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加用阿普唑仑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284例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择期行首次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随机纳入安慰剂组(140例)或阿普唑仑治疗组(144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晚开始每晚睡前服用阿普唑仑0.4mg或外形、性状类似于治疗药的安慰剂,三天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内行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结果二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烟酒嗜好等方面均无差别;二组间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也无差别。与对照组相比,阿普唑仑治疗组射频消融术前患者躯体化(1.36±0.42vs1.66±0.55,P<0.01)、焦虑(1.52±0.38vs1.72±0.49,P<0.05)、恐怖(1.26±0.37vs1.49±0.57,P<0.01)、精神病性(1.25±0.35vs1.36±0.31,P<0.05)和总均分(1.37±0.34vs1.51±0.37,P<0.05)等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术前服用阿普唑仑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

  • 标签: 自我评价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阿普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方法本次选取对象均为本市地区医院产科护士,共抽取109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工作压力源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产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表现在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以及护理专业方面;与常模相比,产科护士的焦虑评分为(45.26±10.26)分、抑郁评分为(44.27±8.49)分,均更高,P<0.05;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发生率为41.29%,其中焦虑占44.45%、抑郁占42.22%;发生原因与护理工作量、工作时间、护理专业、人际关系以及病人护理和管理呈正相关。结论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源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应加强对其心理健康保健,合理安排工作量和时间,减轻其工作压力。

  • 标签: 心理健康状况 产科护士 工作压力源 调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干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指导方法对其精神状况的影响探究。方法选取本社区医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且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并强化心理指导,仅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患者精神状况显著的优于参照组,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于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通过强化对其心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负面情绪的发病率。因此,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心理指导 老年干部 慢性病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孕产妇进行观察分析,电脑便利抽样将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各56例,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产后抑郁症状及新生儿Apger评分。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71.43%,剖宫产率为10.71%,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5.36%,剖宫产率为30.3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阴道助产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妇HAMD量表评分。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孕产妇 妊娠结局 产后抑郁状况 影响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节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脑梗死 依从性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精神分症患者心理与行为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9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90名正常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的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惩罚、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关心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关心理解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环境量表父母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低、父母健康状态差、父母关系不和、父母不良行为习惯、亲子关系差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家庭功能障碍,父母养育方式不当和不良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养育方式 家庭环境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8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以及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施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心理护理干预 康复期 健康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失独老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筛选出我市二城区130名失独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社区的80名非失独老人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分别应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老人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比两组老人的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得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老人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得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失独老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高失独老人身心健康水平。

  • 标签: 失独老人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2例患者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首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父母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首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父母SDS、SAS得分也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首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照顾患者的水平。

  • 标签: 肇事肇祸 精神病 父母 SCL-90 SDS S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和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60例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30例为一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护士用观察量表分别予以测评,得出结果比较。结果实验组抑郁量表得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其在护士观察量测评中的总积极因子评分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状况,能够帮助患者及早恢复,有推广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心理状况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本社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比较不同之处,及早对不同高中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龙华社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随机抽取4个班级,用SCL-90共测试238名学生。结果学生阳性项目数大于45的检出率,普高、职高分别为37.61%、25.62%,两校之间有显著差异;普高在躯体化、强迫、偏执因子和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比职高更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l5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其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运动 精神分裂症 心理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63名ICU护士,结合APN排班模式在ICU护理中进行分层级的培训和护理,并对比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前后护士心理状况及工作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应用前,ICU护士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P<0.05),负面情绪降低(P<0.05)。结论在对ICU护士的培训管理方面,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心理状态,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ICU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女性患者的SCL-90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以及敌对因子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首次就诊者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首次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首次就诊 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莫替丁在我院3年内的用药合理性。方法查阅文献,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我院采用法莫替丁片剂和注射剂两种类型,其中片剂普遍使用于门诊,注射剂普遍使用于住院部。分析3年以来的处方,发现我院法莫替丁存在用法用量不合理,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结论在法莫替丁使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症,保证合理用药,保护患者安全。

  • 标签: 法莫替丁 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了解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期社会支持度,旨在为改善乌鲁木齐市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降低焦虑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在年龄结构、月收入、婚姻状况、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传染科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和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中,传染科医护人员10个因子及SCL90总分与普通内科和全国常模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传染科医护人员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评定各因子中客观支持评定因子,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科医护人员客观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结论(1)传染科医护人员相对年轻化,职称及学历较低,收入状况低于普通内科;(2)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常模,部分指标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3)传染科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度低于普通内科医护人员。采取干预手段,提高传染科医护人员面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传染科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支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睡眠状况,对失眠症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某院140例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失眠状态及诱发因素。结果内分泌变化和睡眠节律被破坏是导致睡眠欠佳的主要因素。结论护士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睡眠关系到医患质量,护理人员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发生率。

  • 标签: 睡眠 相关因素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