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根在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口腔科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根技术治疗的患牙共107颗,详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与结果,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107颗患牙采用口腔根治疗,恰填98颗,恰填率为91.6%;超填5颗,超填率为4.7%;欠填4颗,欠填率为3.7%;治疗成功102颗,治疗成功率为95.3%,治疗失败5颗,失败率为4.7%。结论口腔根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根管 牙髓疾病 根尖周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的成本效用情况。方法应用WHOQOL-BRIEF自评量表(中文版)评价患者使用前及随访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采用等级尺度法(RatingScale,RS)将生存质量转化为RS效用值,据此计算出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对比PICC置和外周静脉输液技术成本-效用间的差距。结果PICC置单项护理实际成本为(2259.99±30.99)元,高于外周静脉输液技术护理实际成本(1432.23±18.45)元。PICC置获得的生命质量调整年为0.051,成本效用值为44313.53,高于外周静脉输液技术获得的生命质量调整年为0.022和成本效用值65101.36。结论PICC置成本虽高,但其效用值也高,其获得一个完整的QALY花费较少,成本效用相对较高。

  • 标签: PICC置管 成本效用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导管污染,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将一次性三通连接于输液和留置针之间,(T字阀也叫三通阀)T字的横向对应面表示通道闭塞。将T字的活动阀横向转向输液管道,空针直接连在三通的侧面接头就可直接推药注射。

  • 标签: 三通管 输液管 用药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人留置胃的方法及护理,了解胃的选择和插入深度,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不同留置胃的方法,从而提高留置胃的成功率,并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痛苦。结论不同病人胃的选择,置方法及护理亦不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昏迷患者尽早开始鼻饲对维持营养、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及促进原发病的康复至关重要;急性中毒昏迷患者及时洗胃可尽快排除毒物、减少毒素吸收对预后有积极重要影响。然而,昏迷患者甚至极个别的清醒患者胃插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其中3例气管插管)和2例酒精中毒意识不清患者,用常规方法插胃多次未成功,改用带丝的胃插入方法,均一次插管成功。效果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本文就常规插管失败的主要原因、丝的制备、插管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改良置胃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5例置胃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置组(42例)和改良置组(43例),分别观察其置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率,并评价病人对胃的依从性。结果改良置胃的一次成功率达90.70%,高于传统组(X2=8.54P<0.01);而不良反应率低于传统组(X2=23.18P<0.01);病人对胃的依从性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置改良措施,提高置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对胃的依从性,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置胃管 利多卡因 体位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髓病的根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于患有牙髓病的患者进行根治疗后,20例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均消失,并不存在再度感染。结论根治疗对牙髓病的根治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可以消除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

  • 标签: 牙髓病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脐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5岁。无痛性血尿3例,血尿伴尿频、尿急1例。3例患者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初诊时转移的患者行5-FU+顺铂方案化疗。3例病理示粘液性腺癌,1例病理示粘液性腺癌并有印戒细胞分化。4例患者随访6~22个月。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1例于15个月后死亡,另2例仍存活。1例未能手术而行化疗的患者于6月后死亡。结论血尿是脐尿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复发转移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诊断、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气囊尿的护理方法及观察效果,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留置气囊尿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留置乳胶气囊尿,实验组留置硅胶气囊尿,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并发症7例,主要有尿道感染、膀胱痉挛、尿液渗漏、拔后尿潴留,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25例,除实验组出现的并发症之外,还存在尿道损伤出血、拔困难等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气囊要比乳胶气囊在临床护理上的优势多,抵抗细菌、简化护理操作,以及换管、消毒等工作表现良好,更适合患者病情,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气囊尿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置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时更换输液装置、敷贴,妥善固定导管,保持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根管治疗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根完满充填,对于弯曲根往往会出现根偏移、台阶形成、侧穿、欠充及器械折断等症状。本人主要从镍钛手用器械、拍X线片及平衡力切削技术等方面对69个弯曲根患者进行根治疗,其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手用器械 试尖 根管填充
  • 简介:摘要观察分析胃和空肠营养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并置的护理效果。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4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胃和空肠营养相结合运用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本组44例食管癌患者经护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非常理想。实施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无法进食,这就需要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因此做好胃和空肠营养管护理就极为重要,本文表明,良好的护理可有效的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138例PICC置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置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导管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置相关并发症从干预前61.6%,降到干预后29.9%,而计划内拔率从44%上升到73%。护理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患者出院带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了治疗计划的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非计划拔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90例在我院行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率为22.22%,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率为4.44%,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静脉置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措施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首次复诊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对根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比较根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情况。结果采用冠向下预备法病例在根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逐步后退法。结论首次复诊冠向下预备法比逐步后退法可以降低根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首次复诊 逐步退后预备法 冠向下预备法 根管治疗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牙髓病采用多次法与一次法根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给予多次法根治疗,Ⅱ组给予一次法根治疗。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牙髓病的治疗中,多次法根治疗与一次法根治疗的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一次法根治疗。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28例患者的留置针不同封方式与堵管及微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液进行封和采用无针密闭可来福接头相比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荐选择可来福无针接头封;并且留置针预防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应进行系统评估病人情况;科学严谨操作;以及个体化、特异化设计留置针相关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微血栓形成 可来福无针接头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泪小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例泪小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情况。结果针对本次2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未出现肿胀、疼痛、发红等并发症。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不适现象。结论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泪小炎,对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和操作均相对简单,因此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敏感抗生素冲洗 泪小管切开治疗 泪小管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