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方法将8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以固有透析频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根据其透析频率分为3组。A组(2周4次透析)12例、B组(2周5次)27例和C组(2周6次透析)43例。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诊断其中医证候,并检测比较透析3个月时3组残余尿量、溶质清除指数(Kt/V)、血肌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压等相关指标、年龄、透析龄、单次透析时间、单次透析超滤量等临床资料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与C组比较,B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P〈0.05)。3组2年生存率和透析前后中医证候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透析3个月中医证候频数从高到低均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透析3个月,3组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候频数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而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候频数则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较低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在取得较好预后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不同透析频率对其中医证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等中医证候为主,且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其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

  • 标签: 透析频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医证候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患者均接受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结果。结果: 80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 97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性感染患者共 64例,占比为 80.00%,另 16例患者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 20.00%。单一性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包含解脲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混合性感染患者中,主要以支原体病菌较多。结论:分析后得知,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结果确定药物,降低耐药菌株,提升抗菌药物疗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联合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有服用中药,依据患者治疗激素的应用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给予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方式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激素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2215,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了解急性脊髓炎特征,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给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效促进了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临床特征 激素 甲基强的松龙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者有4例,占23.5%,既往健康者有14例,占82.35%。甲型H1N1流感重症年龄多发生于2岁到12岁少年儿童,占本组病例64.71%。临床症状高热有16例,占94.11%,首发症状高热为主体温39℃以上10例,占本组病例58.82%,其中高热和咳嗽同时出现5例(29.4%),其次咳嗽有7例(49.4%)。合并症主要是肺炎,有15例(88.2%),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23.5%),有基础性疾病4例(23.5%)。动态血生化检测及其他检查中肝功能异常者9例(52.9%),心肌酶谱异常者7例(41.2%),心电图异常者9例(52.9%)。在出现症状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2到7天,平均(4.2±1.67)天;在给予治疗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1到4天,平均(1.88±1.78)天。治疗方面使用中药加奥司他韦7例(49.4%),中药治疗5例(29.4%),未用中药或奥司他韦3例,奥司他韦治疗2例(11.8%)。治疗痊愈出院16例(94.1%),死亡1例。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多见,首发症状高热、咳嗽,肺炎是主要合并症。及时给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感重症患者 临床病例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创伤人群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26家医院使用鹿瓜多肽的住院患者,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i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其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创伤人群中男性(1481例,70.12%)多于女性(631例,29.88%),以46~65岁年龄段最多(1025例,46.07%);入院科室主要集中在骨科(72.4%);剂量范围在说明书范围内8~12mL者占多数(1076例,52.08%);用药天数分布最多的是1~3天(1527例,73.91%)。临床上联合中成药常与补肾壮骨剂+活血化瘀剂(规则支持度11.49%)合用,西药常与镇痛药十抗生素(54.0%)合用;两种常用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合分别是接骨七厘片+血栓通注射液(规则支持度3.06%,置信度41.5%)、苯巴比妥钠+头孢唑啉(规则支持度13.33%,置信度72.4%)。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I临床用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合并频数最多的西医诊断是骨折,联合使用中西药类别最多的是活血化瘀剂、补肾壮骨剂和头孢唑啉、利多卡因注射液,有助于创伤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鹿瓜多肽注射液 用药特征 联合用药 医院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莱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pH值,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值在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 标签: 中华苦荬菜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颠茄片中的绿原酸、东莨菪内酯、芦丁、东莨菪苷、山柰素 -3-O-半乳糖 -( 6→1)鼠李糖 -7-O-葡萄糖苷五种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重复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稳定的特点。以东莨菪内酯为参照峰,建立了颠茄片的特征图谱。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颠茄片 特征图谱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27例,对其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验,观察病理改变情况,分析病理特征。结果:27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具有典型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的癌团为微乳头状、小腺样,且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呈中空簇状生长,乳头中心纤维血管轴心较少。其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送检淋巴结转移率为74.1%,转移癌的形态仍保持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ER阳性率为59.3%,PR阳性率为48.1%,Her-2阳性率为59.3%,CD31阳性率为59.3%,CK7与EMA阳性率均为100%。结论:通过检测分析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IMPC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患者的临床用药分布及常用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利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选取全国1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中2003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的33123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肺炎患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和西药及其联合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从药物名称看,复方甘草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使用频率最高,其支持度为6.31%;从药物类别看,中药清热解毒剂联合西药化痰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支持度为26.81%。结论复方甘草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是临床治疗肺炎最常用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清热解毒剂联合化痰药是临床治疗肺炎最常用的中西药联合用药方案。

  • 标签: 肺炎 医院信息系统 真实世界 中西医结合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以慢性心力衰竭为第一诊断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我国改良MDRD方程估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据此分为正常组106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129例、肾功不全组139例,比较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心衰患者的肾功能出现恶化趋势,肾功能不全者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肾功能不全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低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及正常组(P〈0.05),并且钾离子浓度、血磷浓度、血尿酸、血尿素氮、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T(TNT)阳性率、2年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肾功能轻度不全组及正常组(P〈0.05)。年龄、红细胞、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TNT情况为影响患者2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病率高,平均年龄大,住院天数相对较长,2年内死亡率增加。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血钾浓度、血磷浓度、血尿素氮、血尿酸、BNP、TNT水平相对较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和比较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与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rhinitis.NAR)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及2012年1-1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确诊的AR患者188例与NAR患者154例.通过问卷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经过及患病相关因素。结果在发病年龄上,AR以青少年为主.高发年龄在10-19岁,NAR以青年为主.高发年龄在20-29岁;AR以男性患者为主.NAR以女性居多;AR患者发病呈季节性.高发于春季.NAR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在诱发因素方面.AR的主要发病诱因与NAR大致相似.且气温变化、刺激性气味、灰尘、花粉对AR患者影响较NAR患者大。当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时,AR发病率更高。结论AR与N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分布,某些诱发因素,以及家族和个人过敏史等方面存在明显筹异。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非变应性 季节性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1],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摘要的重要性,不少学者[2-4]编写了有关摘要写作的准则或标准来指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写作。一篇高质量的英文论文摘要对中文学术论文的发表与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已有学者[5-6]对医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特征进行过分析,但是对中医药类期刊的英文摘要文体特征的研究却鲜少见到。笔者运用Buker[2]的五语步模式,即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模式,对中医药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步结构、各语步所使用的时态和情态动词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英文摘要 中医药类期刊 语步 时态 情态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