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结果183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平均年龄(60.2±11.9)岁,≥60岁99例,占54.1%。左下肢为DVT最常见发病部位,共120例,占65.6%。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79例(43.2%)。发生DVT并同时诊断恶性肿瘤的23例,占12.6%。31例DVT发生在手术后,以术后1周发生率最高。胃癌、肺癌、宫颈癌是合并DVT最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108例。晚期患者101例,占55.2%。97例患者存在贫血,占53%。血浆D-D与FI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3%、38.5%。结论年龄≥60岁、腺癌、晚期、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是DVT高发人群。左下肢是DVT最常见发病部位,临床容易忽视的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有很高的发病率,值得重视。恶性肿瘤初诊、术后1周内是DVT的高发时间。D-D及FIB两项指标可能对DVT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古代时期我国治疗疾病的方法几乎都是中药治疗,当前中医治疗在我国各大医院也得到了推广,但是患者在进行中药注射后,身体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不适反映,本文研究主要是分析患者在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适的危险因素。并且对出现不适的患者实施中药药学服务干预,探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疾病的患者中选择 128例进行本实验的研究。出现过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A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B组,每组的人员都是 64例。主要是运用单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还要从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中选择 66例进行药学干预效果研究, 33例进行普通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叫做 C组,其他的 33例进行治疗后施加药学干预,叫做 D组。治疗结束后分析施加药学干预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患者在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在用药期间同时服用的其他种类的药物,药液配置好以后,经过时间过长才给患者注射等。对患者进行人为的药学干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低于没有实施人为药学干预的。结论:中药注射剂在配置好后,如果存放的时间超过 15分钟,或者是联合用药,就极有可能造成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患者实施人为的药学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有所改善,因此,这种人为的药学干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清钙、低血清钠、高白细胞计数、高日常血液透析时收缩压、脑出血事件前收缩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脑血管事件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日常应用华法林为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提示模型准确度良好。结论高血清钙、低血清钠、高血白细胞计数、高日常血液透析时收缩压、脑出血事件前收缩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脑血管事件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日常应用华法林为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对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毒症 脑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术的新生儿 180 例,回顾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 26 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孕妇年龄、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孕妇产道情况,以及胎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性别、胎龄等胎儿基本情况,能否成为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 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儿产生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的恢复。结果:诊断为 CRI 的新生儿共有 26 例, CRI 发生率为 14.4%(26/180),6.0/1000 导管日 (26/4355) ;对孕妇产道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娩孕周的长短与 CRI 的是否发生关系密切 (P ;对胎儿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胎龄、出生时的体重、性别、置管时间、催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作为诱发 CRI 的危险因素 (P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家医疗机构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填写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分析对比2组的疾病相关因素及理化指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患病人数为138人,患病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并发症、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HbA1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缺乏运动锻炼、高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高、存在多种并发症及缺乏运动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积极锻炼,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抑郁症筛选。

  • 标签: 糖尿病 2型 抑郁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3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软件包SPSS14.0对诱发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3例脑外伤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者共37例,感染率为32.08%。其中高龄(〉55岁)、休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呼吸机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咳痰反应差、侵入操作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低等是导致脑外伤病人发生院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实施强化病房卫生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医源性感染、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误吸等措施,可以降低脑外伤病人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几率。

  • 标签: 脑外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的的护理,分析影响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出血5例,发生率为05%。主要与患者全身因素、术中操作不当、动静脉瘘及或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过度剧烈活动等因素有关,经过将造瘘管夹闭、静脉输液、输血、卧床休息和制动、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结论PCNL术后肾脏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了解原因和危险因素,重视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一旦出现出血症状,立即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患者术后减少出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