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感冒发热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某院在2021年1月-2023年2月间接受的感冒发热患儿,共计82例;在其入院后以随机分组形式纳入A、B组中,各41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基于此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经干预,B组患儿的体温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2.05±0.64)℃ VS(1.02±0.13)℃,(t=10.099,P<0.001);且退热开始时间明显短于A组(3.12±0.35)h VS(4.37±0.61)h,(t=11.381,P<0.00);同时,B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也显著高于A组95.12%>78.05%(χ =5.145,P=0.023<0.05)。结论:在感冒发热患儿护理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有助于提升患儿退热效果,获得患儿家属的认可,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感冒发热患儿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接受康复训练的90例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运动训练、姿势矫正及康复护理等常规康复锻炼内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语言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应用格塞尔儿童发育量表(GESELL)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接受语言认知训练后,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运动发育、智力发育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 脑瘫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语言沟通配合心理护理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其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语言沟通搭配心理护理能够在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心理平衡,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快病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40例一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按原有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同时进行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为9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7.7%,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能拉近护患关系,让精神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与帮助,应将其推广。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28天计划家庭指导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通过采用系统观察、家庭访谈和语言评估等方法,研究团队收集了一批参与该计划的孤独症儿童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28天的家庭指导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不仅在词汇量方面有所增加,而且在语法结构和交流技能方面也有明显改善。这表明28天计划家庭指导在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孤独症儿童,28天计划,家庭指导,语言发展,语言评估
  • 简介:医疗质量管理是卫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是21世纪医疗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医疗质量的内涵为出发点,系统介绍国际上用于解读医疗质量的经典理论模型(Donabedian模型、IOM模型和OECD模型),并将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法概括为三大类:归纳法、演绎法和综合运用法,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定期的维护与更新。研究者应根据研究背景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医疗质量模型和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 标签: 医疗质量 模型 质量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推进我院护理专业学科建设总体策略。方法制定学科评估方案;科学实施学科评估,系统梳理存在问题,有效进行信息反馈,积极谋划专业学科发展目标。结果有效进行医院专业护理学科定位,促进医院护理专业人才和护理专业学科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医院 护理 学科评估
  • 简介:文章指出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基层参评人员通过率低、参与性不高、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等缺陷,提出构建新的评价模式,特别就建立基层卫生人才选拔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步的探析。

  • 标签: 卫生专业 职称 量化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颈椎病由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170例颈椎病病人被分为2组(每组85例,依据随机分组法),针刺联合推拿的措施被用于治疗组的治疗上,而对照组仅被给予推拿的措施,另外,2组均被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的措施(如牵引和静脉滴注血管扩张药)。对比其疗效。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可被显著改善,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生和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本院医生140人,患者640人,使用本院自制的医患关系调查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调查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科室、医生从业时间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医生,其DDPRQ-10量表中得分差异产生了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医生满意程度、客观行为等对其医患关系认知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看病方式的PDRQ-15量表得分差异产生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和患者双方在医患关系认知评价方面存在差异,患者对医生满意度的提高、患者行为和感受的改善,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医患双方 医患关系 认知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n=22),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另外一组为实验组(n=22),采取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54.55%。治疗有效率对比发现,实验组高(P<0.05)。血压指标对比发现,实验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取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可促进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 厄贝沙坦 硝苯地平 临床效果 治疗有效率 血压指标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已广泛传播至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临床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道,在全球范围内约有80%的病人通过中药治疗疾病,中药的有效性备受认可,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使得人们开始担忧,尤其是中药的毒性作用。目前中药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毒理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护理方案对于改善其病情所发挥的作用。方法:研究护理对象是80例精神科患者,分组后,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及护理后SF-36评分。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情绪指标优于对照组,SF-36评分更高,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靳三针在治疗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靳三针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CSRA(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ARS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CAR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CARS评分下降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干预治疗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障碍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语言发音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 标签: 靳三针 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障碍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