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旅行性精神障碍一般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首次外出打工的青年男性农民中,在长途硬座列车比较常见,而且与超员率成正相关。旅行性精神障碍一般发病急,持续时间短,可完全缓解,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最基本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被害妄想是最突出和常见的症状。发生旅行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一般心理素质不佳,对旅行环境适应能力差,乘车前有负性精神刺激,途中因列车治安差,携带贵重物品无安全感而精神紧张和强迫不眠,在列车超员、车厢空气污浊、饮水和饮食不足、过度疲劳、外环境恶劣等多因素持续刺激下,患者神经-内分泌及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大脑精神活动出现异常。旅行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按CCMD-2-R的标准进行。旅行性精神障碍患者在脱离原来环境,适量补充水、电解质及少量食物,注意休息和睡眠,可以较快地恢复过来。预防旅行性精神障碍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的影响,降低列车超员率、改善列车环境卫生和治安条件、保证饮食和饮水正常供给,加强对旅行者和列车乘务员精神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活跃列车气氛,及时发现早期病人,可能有效地防制旅行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精神障碍 旅行者 流行病学 症状 诊断 病因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精神科护理是以生物学模式,实施被动性的护理,以生活照顾,封闭式,限制性管理为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精神科护理学有了新的发展,精神科护理管理也有了全新的含义。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者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是以精神医学、生物学、行为学、护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特别是各类精神障碍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的特点,以探索精神科护理科学化的护理方式、人性化的护理技巧的一门科学。

  • 标签:
  • 简介: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中的一个严重类型,早期诊断是及时进行治疗的前提。一般而言,发病以后,病人常诉说胸骨后压榨性或者紧缩性疼痛,也可有烧灼感,持续时间长,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小指、颈、咽、下颌等部位,并常伴有气短、胸闷、大汗淋漓等症状。然而有的病人没有上述比较典型的表现,而以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

  • 标签: 精神症状 早期诊断 心梗 急性心肌梗塞 脑循环障碍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对精神病患的污名是一种负面的标记,它使得多数患者的预后受到不良影响,也使其日常生活收到损害。在社会层面,群体性污名会妨碍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阻碍大众追求和谐、平等的生活空间。笔者采用文献法,参考相关文献,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精神病患污名的探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污名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污名 精神疾病 社会学 心理学 社会工作
  • 简介:16世纪中叶,一场鼠疫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短时期内大批患病者死于这次瘟疫。几年前,我国上海“甲肝”大流行,受害者以10万计。这些疾病都属于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早已是尽人皆知。但是要说精神病也会“传染”,您会相信吗?上海曾报道过一家3口人同时住入精神病医院的事例。病人张某,男,35岁,上海某厂工程师,平时个性内向、

  • 标签: 感应性精神病 超微波 精神病医院 传染病 铜丝网 欧洲大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精神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此问题在出海远游的人群中尤其突出。例如,与其他人群相比,海员的神经质反应性自杀病例是其他人群的10倍,罹患其他神经官能症的比例也高出其他人群3倍。精神病患者的增加又是国外远洋船员事故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这样认为:某些神经官能症类似精神

  • 标签: 精神健康 精神病患者 公共卫生 质反应 远洋船员 事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精神科病人无行为能力、无自知力,需要我们的责任心加大)如何识别、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患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等问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状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上仍以单一用药为主(78.78%),其中以氯氮平使用率最高(45.68%),联合用药中均以氯氮平为主要配对方式,而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极低。结论民政精神病人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较为简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难于被广泛使用,如果能适当选择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将对提高民政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恢复其社会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科疾病患者中应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进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7-2023.7本社区收治的精神科疾病患者58例,依据随机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精神康复护理,29例)和观察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9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状态(MRSS)、社会功能缺陷情况(SDSS)和生活质量(SF-36)。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SS、SDS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且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干预,能够促进精神科疾病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精神状态。

  • 标签: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科疾病 康复状态 社会功能缺陷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根据电子病历,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值班护士长查房记录等,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精神科临床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情况进行回顾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约束的平均频次,约束的平均时长,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约束的使用率由实施前的56.9%下降到37.5%,平均每人每次约束时间缩短由实施前的12.51小时缩短到3.96小时,平均每人约束次数由实施前的3.65次增加到5.31次。结论精神卫生法的实施维护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降低了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对防止和避免保护性约束的滥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卫生法 精神科 护理 保护性约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时间为2021.9-2022.9,研究对象64例,均患有精神分裂症,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以常规护理干预32例对照组患者;以精神康复护理干预32例分析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精神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率,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不良行为
  • 简介:摘要医改已进入深水区,除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还应该实行管办分开、改变支付方式、实施分级医疗、落实医药分开,才能使医疗回归服务。

  • 标签: 医改 措施 初探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卫生经济改革势在必行,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推动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供给侧改革,卫生经济改革,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本次观察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即心律失常、月经不调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需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对策,进一步使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精神科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