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系由鲜卑族拓跋氏于公元386年所建。天兴元年(398年),由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来平(今山西大同)。北魏建国后的百余年内,货币流通一直处于实物经济状态,物质交换以帛谷为主,甚至还用牲畜。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决心摒弃旧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讲汉语,穿汉服),铸行金属货币。

  • 标签: 南北朝时期 分类研究 版别 五铢 永安 经济状态
  • 简介:为了弥补我国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的空白,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目前国际上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勘察领域关于劣化形态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二十余处石质文物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既与国际研究成果接轨又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结构。该研究成果可为中国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文物岩石 劣化形态 分类
  • 简介:本文从数字博物馆概念出发,阐述依据馆藏文物分类体系的导航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原因。通过和互联网流行的模糊匹配技术的对比,彰显馆藏文物体系分类导航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并以认知图式理论解释层级分类导航设计的合理性。

  • 标签: 数字博物馆 馆藏文物体系分类导航 数字库房 认知图式
  • 简介:栋脊柄刀始见于商代中期,商代晚期便有了较大发展,西周之后渐衰,多出土于北方的陕西、河南安阳等地,是商周青铜兵器的重要品种。本研究认为,其特殊的脊背外部形态和固柄方式是这种刀最为基本的特征,以此特征为主,再参照锋刃部形态,便可将之分成三型:即“夹脊柄型”、“銎脊柄型”、“夹脊銎脊柄型”,之下可再分成若干个样“式”,如“有阑无内式”、“卷锋多銎直刃式”等。本研究还认为,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栋脊柄刀应是在本地和周边诸考古文化,在石质榫凸背刀、石质多孔刀、青铜榫凸背刀、青铜銎首刀等技术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和演变出来的。

  • 标签: 青铜栋脊柄刀 分类 技术渊源
  • 简介:江上夫,日本考古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其所著《骑马民族国家》一书于一九六七年初版。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骑马民族”这一概念,并以斯基泰、匈奴、突厥,鲜卑与乌桓为例,阐述了欧亚内大陆骑马民族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证了在日本的征服王朝,他认为:“从应神天皇朝以后直至大化以前,我国(指日本)在以天皇制度为代表的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等一切方面,都显现出了无数与大陆骑马民族、特别是征服王朝国家性质相同的现象”,因此,“如果没有从大陆经由朝鲜半岛征服日本——即所谓天神族的骑马民族的到来和建国的话,至少,上述现象中的大部分都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我们选刊该书译稿第二部分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供研究北方民族史与日本史参考。

  • 标签: 骑马民族 日本 突厥人 陵墓 大陆 埋葬
  • 简介:敦煌藏文文书P.t.1089《吐蕃官吏呈请状》等中的“Lhobal”,直译为“边鄙蛮貊”,具体是指吐蕃统治下河西地区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为主的民族,主要有汉、回鹘、突厥等成分,陇右地区的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也可称Lhobal。在吐蕃统治结束后,瓜沙地区的汉人建立了归义军政权,河陇其它地区的落蕃唐人后裔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则形成了噬末(吐蕃语属民,“奴部”之意)部族。敦煌汉文文书中的“南”与“南山”应是指9-10世纪活动于瓜、沙、肃州南部祁连山中的含有原月氏等血统的民族,南、南山也有可能被称为Lhobal,但并不能完全代表P.t.1089号文书中的Lhobal。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南(nam)”部族(多弥)则不能被称为Lhobal。

  • 标签: Lho BAL 落蕃唐人后裔 南波 南山 嗢末
  • 简介:近年随着湖北、重庆两省市三峡库区考古报告集的出版,大批新的瓦当资料面世。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所出汉六朝时期瓦当的分类和命名做出规范化的尝试,同时对相关的年代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瓦当 三峡库区 汉六朝 分类 年代
  • 简介: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退连贯珍》为研究对象,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翻印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所图书馆所藏《遐迩贯珍》影印本,对其存世情况及所承载的宗教、新闻、科普、广告等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考察了其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宗教史、科学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 标签: 遐迩贯珍 传教士 新闻 科普 广告
  • 简介: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的墓葬化表现.

  • 标签: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 简介:一.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作为有独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近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世纪。其前身在西方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古物学,在中国为宋代开始兴盛的金石学。19世纪由于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出现,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成为确立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必要手段,而欧洲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历史非常之短,于是不得不借助于古代遗存进行追溯,考古学遂应运而生。

  • 标签: 现代考古学 学科体系 教育部 近代资产阶级 人类社会发展 分类
  • 简介: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 标签: 《灵宝五篇真文》 《道德经》 《灵宝经目》 古灵宝经敦煌
  • 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 标签: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