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已进行到最后阶段,1945年1月,我被调到金萧支队诸义东县自卫大队(前身为坚勇大队)二中队任政治指导员。在从诸北到义北的途中,大队政委江征帆和我谈起一位反对侵略而投奔新四军的日本兵坂本寅吉。不久,我在大队部里见到了坂本,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国际主义战士 新四军 抗日战争 侵略 反对 阶段
  • 简介:在19世纪上半期加拿大建立责任政府的过程中,自由主义观念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不仅表现在自由主义思想对加拿大殖民地人政治意识觉醒的推动上,更表现在英国社会与政坛对英帝国与移民殖民地关系认识的改变上.由于美国独立的教训,维护帝国统一和防止殖民地与母国分离,曾是英国人心中一个不解的结.因此,旧观念支配下的英国统治集团,几乎一致地拒绝了达勒姆关于授予殖民地责任政府的建议.随着英国自身现代政党制度的确立和自由贸易的实现,新的自由主义帝国观开始形成,并直接推动了加拿大的宪政改革.

  • 标签: 自由主义 1837年加拿大起义 达勒姆报告 加拿大责任政府
  • 简介:作者认为用'地方民族主义'取代国内一些学者使用的'部族主义'更为合适。'地方民族主义'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或曾经占据过)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在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了前殖民主义时期、奴隶贸易时期非洲人们共同体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殖民主义促使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各种因素,包括殖民地的人为边界划分、分而治之与间接统治、基督教会的教育政策、城市化的影响和殖民经济的区域分工。本文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殖民统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各个民族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促成了非洲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它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和培养诸'部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代理人,从而阻止了各个殖民地民族一体化的进程,并使地方民族主义的势头大大增强。作者认为,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前殖民主义的基础,也深受殖民统治的影响,而独立后的国内因素和外部干预为地方民族主义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 标签: 人为边界 部族主义 民族一体化 族体 人们共同体 殖民地经济
  • 简介: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包含着某些宪政因素,但与宪政的要求相去甚远。19世纪末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国家建设,而是驱逐外国势力和推翻封建帝制,为建立新国家扫清障碍,由此决定了主要服务于当前革命运动的民权主义不可能遵循宪政的逻辑。不过民权主义中关于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目标设定,仍具有相当的宪政意义。

  • 标签: 民权主义 国家自由 训政 五权宪法 以党治国 宪政
  • 简介:<正>社会主义既是当今世界最新、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学说,虽然从马克思、恩格斯就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列宁又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但是,由于前人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且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条件不同,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为固定条框生搬硬套。各国无产阶级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本国革命与建设时,都必须有也必然有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认识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十年,既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四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

  • 标签: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简介:<正>从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到翌年一月初锦州陷敌为止,在短短三个半月时间内,东北三省便基本沦于日军之手,而在整个东北的沦陷过程中,日本关东军与中国东北地方守军兵力之比,据日本方面的权威资料,日军大约为一万零四百人,中国守军则达三十三万之巨(其中部分驻于关内),中国守军在数量上具有二十倍以上的巨大优势。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相当于日本本土三倍的东北地区之迅速沦陷,国民党有关当局

  • 标签: 张学良 蒋介石 南京政府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主义 北平
  • 简介:中华光辉人物有许多都是客家后裔,他们的功勋业绩与他们的客家血统有潜存深藏的隐秘联系。郭沫若也是客家人,他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气质、曲折执守的文化风范、激扬飞洒的浪漫情怀、奇幻夸张的艺术感受,隐约曲折地与客家人的理想主义生存精神和客家人顽强执守的中华文化品质发生着联系,造就了一个现代行程中的中庸主义者。这是一种生命力量的遗传和精神传统的遗传共同创造的奇异情景。

  • 标签: 郭沫若 客家精神 中庸主义 文化立场 传统主义 现代文学
  • 简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将星璀璨照长空。张爱萍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功勋卓著自然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论战功,十大元帅、十大将不必说,就说57位开国上将,那一位不是献身革命,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绝大贡献!

  • 标签: 张爱萍 共产主义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 天真 开国上将 高级将领
  • 简介:发展研究与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诉求密切相关。1500年以来,发达国家占尽了先发的优势并获取了全球化的绝大部分红利。后发国家如何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实践为这样一种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使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多元化的可能,也使得发展理论本身更加丰富多彩。只有在多元化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导的世界才有可能,而占全球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才可能真正分享到世界发展的红利,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理论以及世界发展本身最大的贡献。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发展理论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简介:马克思主义这个在诞生之初被视为“幽灵”的理论,经过一个半世纪,连它的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能透彻说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它不仅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成为治理国家的科学指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年初又出台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已连续出台了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从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我们可以明显体察到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中央对当前农民问题的关注,这些文件的下发充分显示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临夏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农业人口171.4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6%,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分析我州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面临的机遇,就如何进行临夏州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前景献计献策。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临夏州 “一号文件”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三农”问题
  • 简介:近代殖民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漫长历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其跨度之大、涵盖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少见的。国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本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高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七十年代以后,研究的兴趣已渐趋淡化。然而,真正全面、科学的论述,似乎仍不多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这个问题多有论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评价。'双重使命',指的是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的影响。对于这一论述,学者们理解不一,把握不

  • 标签: 双重使命 人类社会 东方社会 大西洋沿岸 东方国家 休达
  • 简介:作为一个长期受奴役、压迫和歧视的少数民族,黑人应该怎样争取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和公民生存权利一直是困扰黑人群体的难题。从主观上讲,绝大多数黑人希望和要求融入美国社会,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从客观上讲,白人种族主义观念的顽强抵制使黑人融入美国社会困难重重。黑人在融入努力受挫之后,不得不诉诸分离主义,试图通过自立和自治的方式实现黑人的自由和平等。综观美国黑人史,融入主义和分离主义贯穿于整个斗争历程。

  • 标签: 美国黑人 融入主义 分离主义 种族主义
  • 简介:殖民主义是人类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世界性现象。殖民侵略和统治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发展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是一个还没有很好研究的问题。对殖民主义作用的估价,历来存在着尖锐的观点上的对立。西方御用文人歌颂它,说它是'到东方传播文明,开化野蛮人,为东方人民造福'。至今英国西敏斯特大教堂还矗立着殖民主义代表人物的塑像,他们被认为是功臣,受到顶礼膜拜。在我国学术界,出于政治上对殖民主义的痛恨,在很长时期,对

  • 标签: 双重使命 殖民地半殖民地 野蛮人 殖民侵略 工业部门 东方社会
  • 简介:墨子的设计观念以实用主义的美学为基础,否定华丽的装饰与资源浪费,倡导营造设计以利民为根本,“强用”与“节本”为宗旨,提出了“三表法”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对当代的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墨子 强用 节本 实用主义 设计思想
  • 简介: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整准确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点。因此,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根本。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多次强调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形成。至此,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特征描述已经升华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的科学概括。

  • 标签: 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 发展生产力 正确理解 全面把握
  • 简介:1989年3月26日,据海子的朋友、诗人西川回忆:"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和海子距离较

  • 标签: 理想主义 海子诗歌 知识分子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 终结
  • 简介:殖民主义是发韧于西欧的现代工业生产力向全世界扩展的一种特殊、复杂的产物。对殖民主义历史作用的评价历来是史学家关注的重要论题,各种理论流派层出不穷,从殖民学派的'传播先进文明论'到激进依附论的'全盘否定论'、世界体系理论的'不平等交换论'等。即使在我们国内,近年来对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论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 标签: 双重使命 否定论 现代工业 重要论题 体系理论 交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