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为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2009年5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办了"寿彝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白寿彝诞辰一百周年"。本刊特辟专栏,刊登这次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发言,以飨读者。其中有的讲话有书面稿,有的则是即席发言。即席发言系根据录音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 标签: 诞辰一百周年 学术思想 白寿彝 纪念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旧京和平门外五道庙,有一家饭庄“春华楼”(有人把春华楼列为京城“八大楼”之一),北平解放前歇业,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由于当年文人、画家多会于此,尤其掌柜永吉与张大干的关系,留下了一段画界领袖与餐饮界高手交好的佳话。

  • 标签: 张大千 趣闻 情谊 书画 解放前 张大干
  • 简介: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导论,寿彝主编,全书包括:题记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三章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五章国家和法第六章社会意识形态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八章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第九...

  • 标签: 《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发展 白寿彝 地理条件 科学技术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近日,由银川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方志出版社出版的《乾隆银川小志(文对照本)》《银川艺文志》正式面世。为了更好地保护旧志典籍,同时方便读者利用,扩大旧志的受众面,让读者读得懂、能利用,提高阅读的精确性,2016年上半年,银川市志办启动《乾隆银川小志(文对照本)》整理工作,并聘请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的王岩森副院长和黄学军教授担任编译,在旧志校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 标签: 公开出版 银川市 艺文志 乾隆 读者利用 整理工作
  • 简介:倪斐如所写《寻找两位抗日战争中的外籍医生》,一个是甘扬道,另一个便是乐夫。“乐夫”是他来中国后取的中文名,原名叫RoltBecker(罗尔夫·贝克尔),1906年12月1213生于德国的埃伯斯瓦尔德。他是国际援华医疗队中的“长寿老人”,1999年12月12日离开我们而去,足足活了93年。他去世的日子与他的生日在同一天,在此之前几个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柏林办事处主任刘祺宝访问了病中的乐夫,不料竟成永诀。

  • 标签: 援华医疗队 国际 白求恩 故事 抗日战争 长寿老人
  • 简介:五代辽宋夏金这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传统史学观点都认为这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二个分裂时期。战争的杀戮和人民的苦难,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深重的阴影。然而人们也不否认:“积贫积弱”的宋朝,曾拥有中国“四大发明”的3项,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

  • 标签: 《中国通史》 白寿彝 辽宋夏金 少数民族政权 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
  • 简介:<正>新良同志的《乾隆传》一书,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几部清朝皇帝传记面世之后,又一部新作。该书以乾隆帝的生平经历为主线,将清代乾隆年间政治、经济的盛衰、军事征战的成败、文化事业上的功过等内容贯串一体,成为总括一朝史事的清史著述,并取得了卓著的学术成就。由于作者功力深厚、治学严谨,使本书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取精用宏,清理出大量的历史事实。本书征引的历史资料,首先是雍、乾、嘉三朝《清实录》,其中《清高宗实录》集中地记述了乾隆朝的史事,是本书基本的史料依据。但是实录作为官书,有其片面性和有所讳饰。因此,作者广泛查阅了乾隆帝诗文集、《清三通》、《朝鲜李朝实录》、部分清人文集、方

  • 标签: 乾隆帝 学术创见 乾隆朝 乾隆前期 历史事实 朝鲜李朝
  • 简介:美国传教士李佳早期在山东传教,维新时期创办针对上层社会传教的机构"尚贤堂".从晚清至民国初年,李佳通过尚贤堂联络中外人士、举办文化活动、宣传和平主张和实行各教联合,曾受到广泛关注.尚贤堂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华传教士活动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传教士的活动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的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清末民初 传教士 李佳白 尚贤堂
  • 简介:老,非但是中国史学界老前辈,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一位有广泛影响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人。老爱国主义的情操,不仅表现在他爱祖国与爱本民族的高度统一,同时也表现在他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抗日战争时期,他力主中华民族团结一体,大力提倡回族与国内各民族共同抗...

  • 标签: 白寿彝 民族文化交流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史学 《中国通史》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寿彝先生对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从通史性著作的撰著,历史人物的研究,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刊布,重大问题上的创见,治学方法的贡献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寿彝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 标签: 白寿彝 回族史 中国伊斯兰教 通史 史料 历史人物
  • 简介: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作为整体性的社会巨变,由于研究材料的缺乏,还有许多具体细节以及变迁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 标签: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明清之际 大埔县 粤东 民间文献
  • 简介:哈尔(Pe—har)是藏族宗教神灵体系中一位非常有名的护法神的名字。藏文中最常见的写为Pe-har,但个别情况下也写成Dpe-har、Dpe-dkar、Be-har、Be-kar、Bi-har、Pe—kar.Pe—ha—ra、Dpe--ha—ra等。①[二四]这位神灵还有其他一些名字:如护法神大王、大护法业主、财主大王、众男人之战神、三面伟男。根据藏文木刻本文献《王垛六垛竖立法》记述,

  • 标签: 护法神 个别 反映 宗教 神灵 根据
  • 简介:李鸿章作为“同光中兴名臣”,主持晚清外交数十年,处理了一系列涉外事件。1863年1月发生的齐文事件是李鸿章初崛政坛,作为封疆大吏处理的第一件涉外事件,此事对李鸿章以后主持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齐文事件为肇始,对李鸿章处理涉外事件的原则和方...

  • 标签: 李鸿章 常胜军 原则和方法 太平军 琅威理 马格里
  • 简介:《从〈三字经〉说到历史教育》一文,是寿彝先生在1981年以鲁丁的笔名所写的一篇短文。全文仅1750多字,文章虽短,内涵却很丰富,“说的很简单,但问题确是很大”①,涉及中国历史教育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教育的基础理论、历史教育的基...

  • 标签: 历史教育 《三字经》 教育模式 白寿彝 教育史 教育形式
  • 简介:《松》《达》,是《松久巴(三十颂)》和《达吉久巴(音势论)》两部古代藏文语言学典籍的合称。这两部古代语言名著对藏文的字法、词法以及语法规则、现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既是古代藏文语法知识的集大成的扛鼎之作,又是古典藏文语法理论体系具有开创先河意义的标志性奠基之作。《松》《达》,作为藏文语法体系的代名词,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 标签: 语言学 藏文 古代 名著 作者 语法规则
  • 简介:印尼安溪同乡会总主席德明,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致力增进中国和印尼的友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情系桑梓,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学育才,增进乡亲情谊,受到家乡亲人的赞誉。德明祖籍安溪县龙门镇观山村,祖父和父亲早年侨居印尼。1933年他生于家乡,5岁随母往印尼罗果占碑与父亲团聚,

  • 标签: 印尼 同乡会 安溪县 社会文化 中国银行 捐资兴学
  • 简介:焦作庄M480出土的四层彩绘陶楼是2009年马村安置小区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是焦作出土众多陶楼所仅见,陶楼造型优美,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建筑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焦作 陶楼 功能研究
  • 简介:2006年,盐池县境内出土的黄金质文物弥足珍奇,称其为国宝绝不为过。见其是文物惊现“大射图”(详见《宁夏史志》2006年第5—6期《盐池县境内新发现之珍贵文物初探》).其意义有如“马踏飞燕”之发现,顿使文物身价倍增。然而,谈及该文物之价值,就必须说一说文物铭文中的“乌”。正是凭借这两个字,断定文物为隋代之物,是隋末向海明起义军之遗物,并认识到它的价值非同一般。这两个字实在是解开文物之迷的钥匙,说其“一字万金”也毫不夸张。因“乌”二字意义重大,这里便由此二字说开去。

  • 标签: 珍贵文物 盐池县 境内 《宁夏史志》 起义军 价值
  • 简介: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都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兄长.我们交谈之中,无不看出他对我父亲的敬仰和思念.

  • 标签: 马寿千 白寿彝 父亲 追忆 先生 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