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原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设立的首批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以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史哲诸学科文献、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为宗旨。该所具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资料积累,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二十余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三人。已购置图书两万余册,包括《全唐诗稿本》等港台图书四千余册,配备微机、复印机等多种仪器设备。该所成立十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标签: 整理研究 资料积累 古典文献研究 传统文化 港台图书 研究机构
  • 简介:一、引言为了调查曾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东洋文库”的前身“亚洲文库”资料收集者而闻名的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澳大利亚籍英国人乔治·厄尼斯特·莫理循(GeorgeErnestMorrison)的个人文书(档案),笔者于1980年访问了在悉尼的米切尔图书馆。回国后,笔者受梗一雄老师的要求,在《东洋文库书报》上发表了介绍莫理循文书的一篇文章。①之后,1984年受澳日交流基金的援助,笔者再逢调查该档案之机。

  • 标签: 莫理循 文献 出版 《泰晤士报》 东洋文库 中华民国
  • 简介: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c.扎兰阿扎布于1958年所著《(喀尔喀法规)是蒙古早期法律文献》一书,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研究《喀尔喀法规》的专著,该书利用了《喀尔喀法规》以外大库伦沙毕衙门其他档案资料,如《乌兰哈齐尔特》、《衙门规则》等,在研究蒙古法律方面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在书中对清朝与外蒙古关系的看法是蒙古国学者的观点,与中国学者的观点不同。将清朝称作“满洲”,与国内学术界的用语也不相同,请读者在阅读时留意其不同的观点和提法。

  • 标签: 喀尔喀法规 法律文献 蒙古国 早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学者
  • 简介: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蔽。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王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0)令儒臣王象、缪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干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

  • 标签: 学术源流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分类 《皇览》 分类方法 《四部丛刊》
  • 简介: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郭丹彤教授编著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三卷本)2015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成果,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古代埃及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宏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一书选取了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其中包括历史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以及教谕文献等。

  • 标签: 古代埃及 人才支持计划 基金项目资助 东北师范大学 古典文明 三卷本
  • 简介:本书为铜鼓专家蒋廷瑜所著。迄今收录最全面的铜鼓文献汇编与铜鼓考察实录。前编《广西铜鼓文献汇编》辑录了与广西相关的铜鼓资料,后编《铜鼓闻见记》是作者从事铜鼓研究三十余年。走访国内外多地摩挲考察,亲见亲闻、所思所想的记录。

  • 标签: 铜鼓研究 汇编 文献 广西 国内外 辑录
  • 简介: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是地方志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加强搜集、保存地方文献和资料工作,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具有以地方志为主要特点的藏书体系,是方志馆或地信息中心建设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搜集 保存 地方文献 资料 探讨
  • 简介: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由于在各部类及每一书目下,广泛裒辑历代学者的评论,并做出自己的断语,从而使它除具有一般目录著作的功能外,还具有了史学史的意义。其具体做法是:“类序”辑录它书,展示史学的发展脉胳;书目下辑录众说,解题的同时起到史学史阐释效果;加以按语,表述自己的史学观点。

  • 标签: 史学史 史学观 书目 辑录 学者 著作
  • 简介:关于蒙古人佛教文献遗产的研究[蒙古].毕拉游牧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化时,从未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相反,他们受到了中亚细亚诸民族在内的其他民族的良好影响。其中,佛教给他们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明显的印痕。史料证明,佛教最初是通过中亚诸国特别是和阗和粟特从印度传到蒙...

  • 标签: 佛教文献 《甘珠尔》 《丹珠尔》 蒙古人 乌兰巴托 林丹汗
  • 简介:集中收录越南作者所作汉诗的文献有《安南志略》、《越峤书》、《元诗选》、《越南辑略》、《清诗汇》五部。这几部书之间有的互相沿袭,有的另有来源。比照文本的同异和相关的记载可见,《安南志略》和《元诗选》二书中陈益稷诗部分皆有较多的佚失,但如果参照越南所存《全越诗录》,这部分内容可以得到恢复。《越南辑略》中的越南诗来源于越南《皇越诗选》一书,但所用的版本可能与现存《皇越诗选》刻本稍有不同。《清诗汇》一书中的越南汉诗一部分取材于《越南辑略》,一部分为编者搜集,但其中有若干错误。

  • 标签: 越南汉诗 安南志略 元诗选 皇越诗选
  • 简介:百年来出土、发现的出土简牍法律文献,数量众多,类别丰富,因而从文献学、法律史学的视角辨析其定名、性质、类别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就定名而言,律令类简牍或可不从“文书”之类,而当归入书籍并作为独立门类。就性质而言,应辨析墓葬出土法律文献抄本与原本的关系,追问“为何抄写”、“如何抄写”,将有助于对文献的产生、性质、流播的判断。简牍法律文献的大致类别,有律、令、课程品式、法律解释、案例汇编、散见案件、司法档案、司法文书及官箴吏训。类别之明,可透视当时法律文献的生成途径。

  • 标签: 简牍法律文献 定名 性质 类别
  • 简介: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 标签: 麦西来甫文化 维吾尔族 文化传承
  • 简介:本文介绍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间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戏剧曲艺情况,尤其对迪化的京剧与秦腔的发展以及抗日战争期间的话剧表演进行了详细描述,乌鲁木齐的戏曲发展、兴盛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乌鲁木齐戏曲之繁荣是中国戏曲繁荣昌盛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清末民初 迪化(乌鲁木齐) 庙会 戏曲 乌鲁木齐 戏曲活动
  • 简介:<正>PartOne:IntroductionWithintheframeworkofanagreementbetween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Beijing,andthe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JunjieChuhadtheopportunitytostayattheCenterformorethanonemontheachyearsince2009

  • 标签: 达利 OPPORTUNITY FOLIO hereafter STRING edition
  • 简介:文章通过文献检索,调查国内藏医临床研究的现状,文章认为:近20余年来的藏医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使藏医临床疗效得到评价和认可,促进了藏医药的普及推广。藏医临床研究应在坚持藏医自身特色基础上,遵循国际通行的临床研究规范进行设计、实施和报告,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增强中国藏医药在国际医学界和藏学界的话语权。

  • 标签: 藏医 临床研究 文献调查 现状
  • 简介:<正>19世纪至30世纪初,布里亚特的文化启蒙人物经常注意收集中央亚民族的中世纪书面文献,其中包括蒙古人和藏人的作品。第一位布里亚特学者道尔吉·班扎罗犬(1822—1855年)曾于1847年在彼得堡编纂了亚洲博物馆藏东方抄本及刊本目录(见班扎罗夫的《文选》,莫斯科,1955年)。为开展蒙文和藏文书面史料收集工作做出重人员献的学者有俄国著名东方学家A.M.奥登堡、A.M.波兹德涅耶夫。而布里亚特的著名收集活动家有Γ.Ц.齐比科夫(1873—1930年)、Ц.Ж.扎木察朗诺(1880—1637年)、Б.Б.巴拉丁(1878—1637年)。受俄国地理协会的派遣,齐比科夫1899—1902年曾赴西藏旅行考察,带回333卷藏文刊本。1905年他又赴中国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的东方研究所收集蒙文和藏文刊

  • 标签: 布里亚特人 收集工作 中世纪 藏文 世纪初 博物馆
  • 简介:<正>20世纪90年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达到高潮,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已经陆续问世。著名伊斯兰学者余振贵、杨怀中合编的《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是研究我国回族伊斯兰历史文献与汉文著译全貌的第一部专门著作。编著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介绍中国伊斯兰历史文献、研究著作与翻译作品,探讨我国伊斯兰文化广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对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的深层研究。作者搜集了上自唐宋,下至20世纪90年代的上千余本中国伊斯兰历史文献、研究著作和英文、阿文、波斯文翻译的大量的原始资料。由于大多数书籍已经绝版或者已经失传,所以,著者根据多年来搜集到的资料,把他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出版发行 历史文献 汉文著译 研究著作 回族伊斯兰教
  • 简介:“所有记载都丢失了”中共“一大”之后30年,费尽周折,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找到了“一大”会址,恢复了当年的原貌。然而,会址只是表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地方召开,会议的内核——“一大”文件——却不知所终。

  • 标签: 中共“一大”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海外 文献 中国共产党 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