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德意志民族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联邦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也酷爱自己的民族音乐。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历史上象德国那样出现过那么多的出类拔萃的音乐大师:约翰·塞巴斯、带安·巴赫在除了歌剧之外的所有的音乐体裁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 标签: 音乐传统 民族乐器 联邦德国 德意志民族 民族音乐 热爱生活
  • 简介:德国工业结构改革及其成效时雨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出口下降、收入减少、暴力事件频繁,促使每个德国人进行反思。德国工业界的经理们率先而行,从设计、生产到推销,每一过程无不进行着巨大的变革,以使其适应市场需要,促进经济振兴。这一努力主要集中在四大工业,即汽...

  • 标签: 工业结构改革 德国经济 回收利用 德国政府 复杂系统 钢铁企业
  • 简介:在联邦德国,传统的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5天工作制正面临管挑战。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坚持正常工作或进行加班的人数已高达50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约占联邦德国职工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几乎比60年代翻了一番。尽管工会组织一再呼吁,要“保证人们周末的自由”,但是,在周末,特别是在周六工作的人数却有增无减,以致于很多人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五天工作制结构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将成为过去。

  • 标签: 五天工作制 结构问题 西德 联邦德国 星期一 60年代
  • 简介:作为其"百科全书计划"的一部分,诺瓦利斯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被诺瓦利斯从抽象的数字比例关系中剥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和谐的概念,将之作为其诗学的核心概念融入了文学创作中。本文以诺瓦利斯的断片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梳理了诗人对音乐之数学本质的理解,进而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和谐世界观及诗学观。

  • 标签: 早期浪漫主义 诺瓦利斯 诗学 音乐 数学 和谐
  • 简介: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联邦德国的经济结构亦有相应变化。本文分别对收入、消费、投入、产出、要素组合、劳动力市场、产业、部门和地区等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在结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国家干预 经济结构 西德 国内经济发展 结构变化 劳动力市场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