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正>为了研究“体育锻烁标准”的年龄分组和探讨标准的制定方法,我们对北京市北大附属小学、麻线胡同小学、不老屯小学、牛栏山小学、阜城路学校、北京市第三中学、长子营中学、七道河中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十所大、中、小学校(其中,中、小学校城乡各两所)从小学三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共10个年级6655名学生进行了年龄调查。调查的学校均为北京市“体育锻炼标准”的试点学校,这些学校原来是采取随机抽样的,因此有一定代表性。现就调查的结果介绍如下:

  • 标签: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制定方法 年龄分组 北京市 二年级 附属小学
  • 简介:我们在往期提到了柔韧性训练在年龄组运动员游泳训练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提高肩关节柔韧性的训练方法,本期向大家介绍一些提高踝关节、腿部和核心部位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 标签: 柔韧性训练 训练方法 踝关节 运动员 年龄组 腿部
  • 简介: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第2附中,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专业的VO2max的测试,并应用生理学的方法对影响VO2max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对象的VO2max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体育锻炼对人体氧运输系统和VO2max均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最大摄氧量(VO2max) 体育教育专业 非体育专业 氧运输系统
  • 简介:为探讨不同年龄中小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以期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撑,对连云港市2010年5654名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对应6~18岁)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柔韧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柔韧素质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了第二个“V”型。认为:6~18岁年龄段学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发生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是幼儿骨骼与神经、肌肉发育不相协调的结果;第一次上升发生在开始进入青春期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期间,是体内激素作用下形成的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结果;至于柔韧素质保持在高位的第二次降、升的原因,尚有待探讨。

  • 标签: 柔韧素质 中小学生 坐位体前屈 年龄特征
  • 简介:能否合理安排多年训练,决定游泳运动员未来成绩水平。多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多年训练的各阶段,使各主要机能系统能力达到必要的发展水平,并使运动员在达到最佳运动成绩年龄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的潜能(64、289、365等)。因此,多年训练初级阶段的训练,

  • 标签: 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 游泳运动员 年龄组 前言 个别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备战2007年11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比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的优秀长拳类项目运动员年龄、运动素质和损伤现状调查研究,旨在为我国优秀长拳类运动员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长拳类项目 年龄 运动素质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