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美台同盟是典型的非对称同盟,具有一般非对称同盟常见的内在的不稳定性;而这种不稳定性的源头,是美台双方决策者判断形势和作出决策时心理认知状态的差异。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相符效应”和“认知失调过程”这两种模式,审视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美台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美台同盟独特的认知结构。对认知结构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美台关系的独特之处。

  • 标签: 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 美台关系 认知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学习内容、多样的教育形式、完善的教育制度和鲜明的教育特色,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展现了与革命年代的价值观、文化观紧密相连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干部教育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社会实际
  • 简介: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的军事政治学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队伍。她的诞生在中国军事史和妇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的概况,社会背景特点以及其军事教育、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和军人日常养成教育的状况和特点。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 女生队 概况 特点 教育
  • 简介: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 标签: 朝鲜战争时期 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 杜鲁门政府 遏制战略 遏制政策
  • 简介:抗战时期,陇东根据地的政治动员始终走在陕甘宁边区的前列,成为边区社会动员的成功典范。陇东抗日根据地实施的文化政策不仅提高了民众文化水平,而且传播了中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使该地区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空前提高。中共通过对陇东地区民间文艺的改造,从而顺利完成了对乡村基层政权的重构,使中共和民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度的统一。

  • 标签: 抗战时期 陇东抗日根据地 文化宣传 政治动员
  • 简介:1月13日,戈尔巴乔夫在立陶宛维尔纽斯表示不再坚持反对多党制的立场。他说,"我认为实行多党制并不是悲剧","如果多党制是一种正常历史进程的结果并符合社会需要的话","我们不应当像魔鬼怕烧香那样害怕多党制。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时期 军事改革 大事记 苏联 多党制 社会需要
  • 简介:1月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原定于1986年下半年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体会议推迟,原因是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激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遇到顽强抵制。该报说,克里姆林宫官僚机构里的顽固保守分子反对戈尔巴乔夫想要在政策和人事上进行的某些改革。又说,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爆发的严重的民族主义骚乱也是一个原因。

  • 标签: 军事改革 大事记 苏联 《泰晤士报》 克里姆林宫 哈萨克斯坦
  • 简介:1月1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海斯堡认为1989年世界"军备管理"会取得更大进展。他说,现在地区性争端有望解决,是由于苏联停止推行从70年代就开始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苏联从东欧撤走部分常规兵力,并不会使东欧发生极端事件并摆脱苏联。在撤走6个师以后,苏联在捷克、匈牙利仍保持现有兵力的一半力量,在东德仍保有16-17个师的兵力。

  • 标签: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 军事改革 大事记 《每日新闻》 勃列日涅夫
  • 简介:本文从三国这样的大分裂时期边疆与内地王朝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的统一问题,其中结合南中大姓夷帅的反蜀活动以及蜀汉在南中的统治及其影响分析了边疆民族所存在的“国家认同感”,这种“国家认同感”便是维系中国统一的重要纽带,进而得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根本结论。

  • 标签: 蜀汉 边疆 三国时期 统治 中国历史 国家认同
  • 简介:3月13日,戈尔巴乔夫在就任苏联领导人后的第一次讲话中敦促美国同苏联一道结束军备竞赛,停止发展包括星球大战计划在内的武器系统。戈尔巴乔夫表示,要保证苏政策的连续性;对苏美关系采取温和的调门;希望同中国的关系能有重大的改善。

  • 标签: 军事改革 苏联 大事记 星球大战计划 军备竞赛 武器系统
  • 简介:中山国存在于公元前506年至前295年,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太行山脉以东。中山国在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中存在了200余年,并数次与军事大国相抗衡,成为左右战国盛衰的“枢辖”,被誉为“战国第八雄”。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就曾赞叹说:“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后期因疏于武备和外交政策失误,中山国终被赵国所灭。中山国的兴衰,蕴含着深刻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哲理,对当代边防政策、兵种建设、武器装备和外交策略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战国时期 外交战略 军事大国 中山国 兴衰 国防和军队建设
  • 简介:1月4日,阿恰洛夫上将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他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1991年苏联将继续进行与新的防御理论相关的军事改革,在新的一年中还将单方面削减苏联武装力量50万人。1月7日,苏联国防部新闻中心发布的征兵补充措施的公报指出,到1991年1月1日,苏全国征兵计划只完成78.8%。同日,据法新社报道,由于征兵工作受到抵制,苏联向包括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在内的许多出现麻烦的地区增派精锐部队。

  • 标签: 军事改革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 大事记 征兵工作 记者采访
  • 简介: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提出15年内分3个阶段实现销毁核武器的建议,表示反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宣布苏联决定将单方面暂停核试验的期限延长3个月。

  • 标签: 军事改革 苏联 大事记 星球大战 核武器 核试验
  • 简介:1月14日,路透社报道,为清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污染,苏联当局花费了40亿卢布,而这次事故给生产造成的损失为80亿卢布。1月16日,法新社报道,苏联总参谋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今天表示从阿撤军将是彻底的撤军。阿赫罗梅耶夫还说苏联不久将公布实际国防开支。根据官方提供的数字,苏联1988年的防务预算将为202亿卢布(约合330亿美元),占全国总开支的约5%。1月20日,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在电视上批评苏联新闻界贬损军队形象。

  • 标签: 苏联 军事改革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大事记 国防部 副部长
  • 简介:将有改革开放政绩作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和条件,与我党一贯坚持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是完全一致的,是我党使用干部原则在新形势下的具体化。要大胆起用有改革开放政绩的人,必须对其政绩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必须冲破“左”的禁锢,排除各种障碍;必须“敢”字当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 标签: 干部 改革开放 政绩 标准
  • 简介:地雷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武器。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这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使用地雷的最早记录。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发明了各种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地雷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武器。世界各国对地雷的运用,基本上都是与其他副防御设施相结合,以迟滞敌方行动。然而在抗日

  • 标签: 伟大创举 抗日军民 宋军 八路军军工部 制式地雷 王耀南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反蒋军事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贯彻军事统战的理论原则和策略方针,以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基础。以反对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政策为号召,以政治争取和政治瓦解为主要形式,大力争取并促使国民党军内部的反蒋“间接同盟军”转化为“直接同盟军”。反蒋军事统战的成功开展,丰富了我党军事统战的理论宝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标签: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 解放军 军事统一战线 国民党军 同盟军
  • 简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选编的《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一书,是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一部有关我党我军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它虽为内部发行,但实际上已成为研究我党我军历史发展,编写党史、军史资料,进行党史、军史教学以及部队开展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近

  • 标签: 军队政治工作 军史资料 政治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 发文时间 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