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睫状体成形(ultrasound cycloplasty,UCP)是难治性青光眼可供选择的治疗式。UCP装置简单,学习曲线低,操作便利。UCP具有双重降眼压机制,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可显著降低睫状体房水分泌量,同时通过增加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的流出降低眼压。因此对各类型青光眼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50-156)

  • 标签: 青光眼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8年间接受经皮成形联合125I粒子植入(PVPI)或开放手术治疗的11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资料,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得到32例PVPI组与32例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状态评分(KPS)、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时间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PVPI组和开放手术组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KPS评分均不同(均P<0.05)。预后分析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修正Tokuhashi评分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PVPI和开放手术均可改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但PVPI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于Frankel分级为D、E级与无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者手术治疗优先推荐PVPI。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因素主要为原发肿瘤病理类型、Tomita评分及修正Tokuhashi评分。

  • 标签: 肿瘤转移,脊柱/外科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 开放式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改良全成形(EMTL)的手术操作方法和经验,并探讨其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EMTL治疗的2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矢状面前后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疗效由术前及术后1年的腰痛和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59.3±9.6)岁;所有患者均患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39±130)m。术前DR、CT、MRI显示有8例患者伴有滑脱/不稳。术后1年腰痛和下肢痛VAS、ODI、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下肢痛VAS、ODI评分、JOA评分的平均差异(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4.3,5.6),4.1(3.3,4.8),38.6(35.7,1.5),-14.2(-16.2,-12.2),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中出现1例硬膜损伤,术后复查见1例回植板未牢固融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MTL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且操作安全。

  • 标签: 椎板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术 微创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导航系统(天玑机器人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与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成形(PKP)或经皮成形(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 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0例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42~71岁,平均56.4岁。观察组20例,采用机器人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行PKP或PVP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PKP或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和前缘高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5~8.6个月,平均6.7个月。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2.2±5.8)min,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7±3.6)min (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0%(0/20),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1/20) (P>0.05)。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2.1±0.3)分、(3.7±0.8)分,ODI分别为14.3±1.8、25.5±5.7,Cobb角分别为(20.6±1.2)°、(22.4±0.6)°,前缘高度分别为(21.2±0.8)mm、(17.6±0.7)mm,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1.8±0.4)分、(2.8±0.8)分,ODI分别为12.3±1.5、21.6±2.3,Cobb角分别为(18.1±0.8)°、(20.5±1.6)°,前缘高度分别为(20.1±1.8)mm、(16.8±1.3)mm,与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ODI、Cobb角、前缘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机器人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较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PKP或PVP治疗Kümmell病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前缘高度,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疏松 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 简介:摘要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经皮成形(PVP)和经皮成形(PKP)是治疗OVCF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术后不少患者仍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残余背痛,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骨密度、术后感染、骨水泥渗漏损伤神经、筋膜损伤和小关节突关节侵扰等可能是造成残余背痛的潜在影响因素。笔者就成形后残余背痛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如伤数目及位置、骨密度、筋膜损伤、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及分布、手术相关因素及手术所致的关节突侵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风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后端犁骨切除鼻孔成形治疗先天性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鼻孔闭锁患儿的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3 d至2岁4个月;2例双侧先天性鼻孔闭锁(CHARGE综合征),1例单侧后鼻孔闭锁和单侧后鼻孔狭窄(Crouzon综合征);2例单侧先天性鼻孔闭锁。所有病例在3.0 mm 0度耳内镜经鼻腔切除鼻中隔后端骨质、去除犁骨、闭锁板骨质并打磨患侧翼内板,连通双侧后鼻孔。术后不放置长期扩张支架。术后2周、1、3、6、12个月常规随访,最长随访超过2年。观察手术疗效。结果5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的鼻腔通气功能,随访期间未见鼻孔造孔出现再次狭窄和闭锁。无其他异常并发症出现。结论耳内镜下鼻中隔后端、犁骨、闭锁板切除治疗鼻孔闭锁可行,且术后可以不放置长期扩张支架,手术疗效确定,造孔无再次狭窄或闭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改良Park法)切开重睑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重睑成形患者8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2例、女731例,年龄18~45岁(31.4±7.9)岁,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142例。手术均用改良Park法。第三方评估患者术后双侧重睑对称性,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并计算术前与术后MRD1差值(ΔMRD1),统计术后重睑变浅或消失概率。结果82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双侧重睑对称及基本对称患者764例,占92.8%;不对称患者59例,占7.2%。术后6个月MRD1值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MRD1值为(3.25±0.72) mm,术后6个月MRD1值为(3.64±0.61) mm,ΔMRD1为(0.38±0.7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术后8例出现重睑线变浅,3例重睑线完全消失。术后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动感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性瘢痕及睑板前组织臃肿现象。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可重建重睑外观,形成动态双眼皮。手术方式有较好的对称性、粘连牢固、不易消失,手术同时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改良Park法 眶隔睑膜联合增厚区 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种改良的阴囊成形在儿童蹼状阴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蹼状阴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分析。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联合改良阴囊成形修复蹼状阴茎并包茎患儿26例作为改良阴囊成形组,另32例蹼状阴茎并包茎患儿行V-Y阴囊成形作为V-Y阴囊成形组。比较2组患儿蹼状阴茎的疗效。结果V-Y阴囊成形组与改良阴囊成形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0±2.4) min和(28.0±3.2) min;患儿术后阴茎外露长度增加长度分别为(0.30±0.06) cm和(0.40±0.06) cm;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80±0.47)分和(4.70±0.56)分,2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和术后阴茎外露增加长度及父母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6.061、6.652,均P<0.05)。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联合改良阴囊成形治疗儿童蹼状阴茎术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易于临床实施。

  • 标签: 蹼状阴茎 阴茎阴囊融合 阴囊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辅助维生素D治疗老年胸腰椎单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远期疗效及对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PK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单新鲜OVCF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行PKP治疗并接受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辅助维生素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Cobb角改善程度、骨密度、压缩率、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BMP-7、25-(OH)-D3水平,同时记录随访1年内所有受试者的骨水泥渗漏率。结果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值提高(0.576±0.039 vs 0.868±0.079)g/cm2,BMP-7升高(78.36±6.20 vs 153.41±12.70)pg/ml,25-(OH)-D3升高(9.01±2.12 vs 16.24±2.81)ng/ml;而对照组骨密度值提高(0.585±0.042 vs 0.755±0.064)g/cm2,BMP-7升高(80.02±6.24 vs 129.87±10.52)pg/ml,25-(OH)-D3升高(9.15±2.16 vs 13.52±2.64)ng/ml;两组升高程度不相等,以观察组的提高最大(P<0.05)。同时观察组的Cobb角降低(13.70±1.89 vs 7.42±0.97)°,压缩率降低(28.97±3.62 vs 18.86±2.02)%、ODI评分降低(75.78±7.43 vs 21.39±2.08)分、VAS评分降低(7.70±0.891 vs 2.32±0.20)分;对照组Cobb角降低(13.54±1.81 vs 8.05±1.05)°,压缩率降低(28.41±3.47 vs 19.86±2.29)%、ODI评分降低(74.42±7.37 vs 24.08±2.41)分、VAS评分降低(7.54±0.81 vs 2.65±0.25)分,而降低程度不等,但以观察组降低最大(P<0.05)。另外,对照组发生再骨折率为22.00%(11/50),而观察组发生再骨折率为5.88%(3/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结论PKP辅助维生素D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能显著改善BMP-7和25-(OH)-D3水平,更好地恢复骨密度、功能及进行畸形的矫正,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固定联合经皮成形(PVP)治疗Kümmell病继发节段不稳定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Kümmell病继发节段不稳定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4例;年龄65~86岁[(76.0±5.5)岁]。损伤节段:T7 1例,T10 2例,T11 3例,T12 4例,L1 6例,L2 2例。均采用经皮后路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Cobb角和楔形角。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7.7±4.4)个月]。手术时间110~175 min [(137.9±21.9)min],中出血量50~165 ml [(110.7±35.6)ml],骨水泥注入量2.5~6.0 ml [(4.7±0.9)ml],术后住院时间7~14 d [(9.4±2.3)d]。VAS术前为(7.8±1.2)分,术后1周为(3.3±0.7)分,末次随访时为(2.4±0.7)分;ODI术前为(67.3±7.3)%,术后1周为(30.5±7.5)%,末次随访时为(21.8±8.3)%;Cobb角术前(26.2±9.5)°,术后1周为(12.6±7.2)°,末次随访时为(16.7±6.2)°;楔形角术前为(21.1±6.1)°,术后1周为(8.4±4.6)°,末次随访时为(13.2±4.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5例螺钉有轻微松动,内固定无明显移位;1例术后6个月发生远端压缩骨折,再经PVP治愈。结论对于Kümmell病继发节段不稳定,经皮内固定联合PVP可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序列,快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功能,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转位阴茎海绵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切除狭窄段尿道行尿道转位一侧阴茎海绵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35例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4岁,平均25.2岁;尿道狭窄段长度4~7 cm,平均5.2 cm;其中6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手术步骤包括:①游离前尿道长度>5 cm,分开阴茎海绵中隔,切除耻骨下缘,分离出尿道远端开口;②在左侧阴茎海绵下方分离出一条通道到耻骨下缘,前尿道转位绕到阴茎海绵下缘与尿道进行无张力吻合。结果术后2例失访,余33例随访3 ~144个月,平均37个月。32例(97%)排尿通畅,21例行尿流率检查,其中7例儿童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3.6~35.5 ml/s,平均17.5 ml/s;14例成人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6.3~77.6 ml/s,平均27.9 ml/s。6例合并尿道直肠瘘患者均成功修复,其中1例于术后第6年死于脑干出血。29例控尿良好,3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1例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再次行该式尿道成形修复成功。结论尿道转位阴茎海绵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不仅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不会引起阴茎海绵弯曲和影响阴茎海绵发育。

  • 标签: 尿道狭窄 后尿道 复杂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侧前方间融合(lumbar lateral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L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的可行性及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侧前方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40例退行性腰椎侧畸形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65.4±7.2)岁(范围51~8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腰背部疼痛,其中22例(55.0%)患者存在下肢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16例(40.0%)患者侧主弯向右侧,24例(60.0%)患者侧主弯向左侧。记录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侧主弯向右侧者均采用左侧入路;24例侧主弯向左侧,其中6例凹侧(右侧)冠状位CT示有骨赘存在并融合者采用右侧入路,余采取左侧入路。单节段融合8例(20.0%),双节段12例(30.0%),三节段16例(40.0%),四节段4例(10%)。22例存在下肢神经损害症状者中6例需要二期行单侧板开窗减压。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5±37) min(范围130~345 min),中出血量(100±16.2) ml(范围10~505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4.5)个月(范围6~24个月)。术前VAS评分为(5.7±1.0)分,术后第1天改善至(3.5±0.7)分,末次随访时为(1.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2.229,P< 0.001)。术前ODI为79.9%±9.3%,术后第1天为51.6%±8.9%,末次随访时为11.7%±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0.411,P<0.001)。术前SF-36为(68.6±5.3)分,术后第1天为(78.4±5.5)分,末次随访时提高至(109.9±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 736.486,P< 0.001)。术前腰椎侧Cobb角为27.8°±14.1°,术后第1天矫正为7.5°±3.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8.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1,P<0.001);术前椎间隙高度为(10.9±2.1) mm,术后第1天为(15.3±3.4) mm,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4.5±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6,P<0.001)。24例(60.0%)患者术后出现大腿前侧疼痛或麻木,4例(10.0%)患者出现股四头肌无力;除2例患者术后3个月大腿前侧麻木仅减轻未完全消失外,余26例患者症状均在术后3个月内消失。末次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满意融合,未出现不融合情况。结论腰椎侧前方间融合操作简单,短期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治疗烧伤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烧伤瘢痕挛缩患者75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行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对照组37例行常规游离皮片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瘢痕挛缩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100.00%,38/38)高于对照组(91.89%,34/37),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瘢痕挛缩复发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皮瓣成活率高,远期瘢痕挛缩复发率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瘢痕挛缩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 游离皮片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成形(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移动终端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功能锻炼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道成形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重要手段。目前尿道成形主要分为吻合成形和替代成形两大类,其中吻合成形主要包括端端吻合和非离断吻合,替代成形主要包括带蒂皮瓣成形和游离黏膜成形。吻合成形在短段球部尿道狭窄与骨盆骨折尿道狭窄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其中非离断吻合成为医源性、单发、短段、非闭锁性狭窄的新式。在移植物尿道成形方面,目前一期手术使用最为广泛,但仍有许多复杂尿道狭窄病例必须通过分期手术解决。在替代材料的选择上,阴茎皮瓣与口腔黏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如何个性化选择最优的式和替代材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积累更多的长期随访资料,有助于客观比较各种式和移植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道狭窄 泌尿外科手术 尿道吻合成形术 尿道替代成形术 前尿道狭窄 后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皱襞成形矫正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及重建侧皱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院收治16例指甲融合型多拇畸形患者,男女各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9岁。行副指指甲、指骨切除,保留副指指腹皮瓣,并将指腹皮瓣与甲床对合的部分采用单面内翻缝合的方法形成甲沟及甲侧皱襞的形态。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满分12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获得10~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指甲平整,宽度为健侧的86%~100%,甲半月形态光整。4例甲上皮与侧皱襞的移行处呈直角,2例为锐角,与健侧不对称,其中1例侧皱襞肥厚。改良Wang-Gao评分:10分2例,11分4例,12分10例,均为优。结论对于指甲融合型多拇的单个指甲单元的宽度能达到健侧宽度80%以上的病例,采用侧皱襞成形能够重建出逼真的侧皱襞与甲沟形态,并能避免Bihaut-Cloquet可能出现的指甲畸形。

  • 标签: 先天畸形 拇指多指 外科皮瓣 指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Hall-Findlay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科共完成128例女性乳房成形,年龄22~49岁,平均38.3岁。其中巨乳缩小56例,单纯乳房悬吊72例。按Hall-Findlay法设计手术切口,剥离乳腺组织保留上部或内侧蒂;按水平横隔解剖结构去除部分肥大的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对乳房肥大明显患者中联合抽吸脂肪,减少乳房腺体外侧及侧胸部皮下脂肪。结果12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05例患者对术后瘢痕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可接受。切除乳腺组织最大左侧700 g、右侧500 g。术后3个月随访,1例因切除腺体组织过多,致乳头乳晕出现缺血。5例患者乳房形态欠佳或对瘢痕较为介意,2次手术适当修整术后6个月,乳房外形良好,满意度95.3%。结论改良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较Lejour法保留了蒂的完整厚度,降低术后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功能减退以及血运不佳概率,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乳房成形术 垂直瘢痕法乳房成形术 Würinger水平横隔 巨乳症 乳房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