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CISG、UPICC和PECL是国际贸易统一实体法的重要成果,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违约损害赔偿制度方面,三者作出详尽的规定,统一化程度较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合同法》对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在实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具体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CISG、UPICC和PECL中有关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规定,对完善我国《合同法》中违约损害赔偿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国际法律文本 违约损害赔偿 《合同法》
  • 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与普及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但系统性制度构建的缺乏决定了农民医疗保障权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在制度定位、医疗资源、政府责任与相关辅助制度的构建及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一些成熟且具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将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有鉴于此,立足于我国农民医疗保障权的实现,需要梳理并明确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与发展方向、制度化政府在其中的职责、调节农村医疗资源配置、贯彻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要求并注重相关辅助制度的构建,以此规划并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利于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 标签: 医疗保障权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制度定位 医疗资源 政府主导
  • 简介:简述英美律师制度及其对发展我国律师事业的借鉴王亚瑾在当代,辩护制度、律师事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与法制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上看,辩护制度和律师职业是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在政治上则是与民主制度相联系的。辩护制度起源于罗马共和...

  • 标签: 诉状律师 辩护律师 律师制度 律师事业 取得律师资格 法律工作者
  • 简介:前苏联“四要件式”的犯罪构成模式的引进,给中国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了解到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模式也并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完美无缺。在引进大陆法系犯罪构成模式时应当将法益作为一种理论根基,应接受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中国法学界完全可以在借鉴和吸收域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和犯罪构成规格模型。

  • 标签: 犯罪构成 刑法理论 司法实践 借鉴 发展
  • 简介:国际法的客观性和个案裁断结果的公平性是国际法院法律适用过程独立的两大要素。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和边界争议案作为国际法院处理这一类争议的新近判例,反映了领土取得和海洋划界国际法规则解释和适用时对上述两因素的兼顾。法院在该案中,维持规则稳定性的同时也考虑到案情多样性。本案涉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中国南海地区的相似,法院对主权问题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强化了中国对南海角度的主权主张,另一方面,因为南海问题的社会环境与本案有较大的差异,本案中适用的三阶段划界法目前不适宜用于解决南海问题。

  • 标签: 国际法院 岛屿主权 划界规则 南海问题
  • 简介: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应借鉴外国经验,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大陆法系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在考试的管理制度、考试模式、考试内容和方式、实务训练等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应借鉴这些经验,制定,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司法考试形式,提高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建立统一的实务训练制度.

  • 标签: 司法考试制度 大陆法系 比较与借鉴
  • 简介:狭义羁押是指逮捕(抓捕)犯罪嫌疑人后经由法庭或法官审查批准后决定的羁押,我国的狭义羁押指的是侦查机关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和检察机关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后的羁押。羁押的启动应当是在充分遵循羁押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羁押启动条件,并经过必要的司法审查的刑事诉讼程序。各国在捕押分离的前提下对羁押的条件和司法审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羁押制度,保障人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刑事诉讼 羁押制度 羁押条件 司法审查
  • 简介:欧盟集体救济的立法探索,体现了欧盟对通过诉讼程序进行消费者权益救济的重视。我国的消费公益诉讼初步入法,已经开始有诉讼案件发生,2015年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诉上海铁路局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诉天津三星和广东欧珀公司案开启了我国消费公益诉讼的局面,但在制度层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2013年出台,现即将进入评估阶段的《欧盟集体救济建议》作为一份良好的范本,可在法律依据、受理条件、原告主体、被告主体、诉讼请求、立案条件、证据责任、法院管辖、诉讼资金、胜诉酬金、风险代理、告知程序与替代性争议解决等方面提供借鉴,以推动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完善。

  • 标签: 消费者 欧盟 群体性诉讼 集体救济 公益诉讼
  • 简介: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变迁也深刻地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刑事司法运作。以龙泉司法档案为样本分析晚清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至今三个阶段刑事司法场域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期考察近代以来基层刑事司法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规律。对基层刑事司法治理模式的历史梳理,为现代意义上刑事司法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基层刑事司法 治理 国家与社会 犯罪
  • 简介:葡萄牙毒品使用的去刑法化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其本源在于观念的变革,即由对毒品的“零容忍”趋向于注重政策实效性的务实主义的转变.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效仿.尽管葡萄牙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可复制性仍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其观念更新基础上的多层级治理体系的建构,无疑为有效抑制日益泛滥的毒品消费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探索.

  • 标签: 葡萄牙 毒品治理 去刑法化
  • 简介:类型是介于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之间的桥梁。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法类型。立法者通过价值设定、法益评价辅以技术考量,使类型观不同程度地融入海峡两岸的刑事立法,通过刑法分则中的罪名设置、要素关联、类型谱系,最终形成类型体系。但"类型化"作为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并未引起大陆刑法学界的应有关注。从立法技术、罪名设置、类型谱系方面对两岸刑事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完善中国大陆刑法体系提供正当进路。

  • 标签: 类型思维 概念思维 海峡两岸 刑事立法
  • 简介: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规定了各种金融商品交易欺诈行为的民事责任。该法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赔偿数额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对操纵市场民事责任规定比较简单,仅要求行为人赔偿投资者损失,而对内幕交易行为则并没有规定民事责任。对操纵市场行为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否定,日本更多地依赖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此外,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还规定,销售金融商品的金融商品交易业者违反说明义务或适合性原则,从事了欺诈行为,给投资人造成损失时,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我国在将来修改《证券法》或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时,可以借鉴日本法中的经验,完善我国金融商品交易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 标签: 金融商品交易欺诈 虚假陈述 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 民事责任
  • 简介:杭州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趋势,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建立了以市场化调解为核心,以社区调解、行业调解为基础,以在线调解为方向的都市版"枫桥经验",探索"市场化、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织就一张功能互补、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解纷网络,满足社会主体日益多样化的解纷需求,推动"枫桥经验"由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向促进城镇、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延伸,推进杭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都市版“枫桥经验”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调解市场化
  • 简介:目次一、共识匮乏与争议案件二、'寻求共识'与'诉诸强制'的二元命题——以冲突的社会控制为分析线索(一)爱斯基摩人的例子(二)伊富高人的例子(三)基奥瓦人的例子(四)切依因纳人的例子(五)阿散蒂人的例子(六)小结三、何种共识?何者之共识?——裁判可接受性命题在当代中国之展开(一)裁判可接受性命题的公众之维(二)裁判可接受性命题的当事人之维四、共识何以可能:方向及路径五、余论

  • 标签: 冲突 社会控制 公共决策 权力 交往视角
  • 简介:美国的法律与发展研究是一项立足于美国本土经验、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法律知识输出运动,其先后以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作为两大研究范式。前者强调西方的制度移植和价值转型,但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而后者指明西方经济殖民主义的深重禁锢,但低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有益推动。鉴于两大研究范式的理论失实和理据冲突,法律与发展学者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与教训。其核心在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不懈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定会实现以最低限度内容为基础、以本土经验为依托的多元化法治模式。面对潜在的理论危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态度和法学研究的多重局限也应认真审视。也许,面向本土经验的法律改革,是我们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现代化理论 依附理论 理据冲突 经验与教训 应对危机
  • 简介:任何思考模式的产生和流行,都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因素状况决定的1。法律的经验研究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便是这个道理。我们处在一个千年未有之巨变时代,今天的中国,有传统、现代和所谓后现代的各种勾连,即使"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浪潮,也必然同中国自身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条件纠缠在一起,其实践效果由此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2。自洽式法制体系很难使法律及其职业共同体发展出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能力。

  • 标签: 职业共同体 思考模式 法制体系 后现代 自洽 全球化浪潮
  • 简介: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女性犯罪人被判处或执行死刑的数量与比例要远低于男性犯罪人。死刑适用中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引发了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他们主要从司法制度与公众情感两方面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骑士精神"、"邪恶女性"等理论,并就性别歧视与平等保护的原则冲突与协调展开深入论述。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死刑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除了严重违背女性社会性别的罪行之外,我国应当严格限制对女性适用死刑。

  • 标签: 死刑 女性犯罪 女权主义 邪恶女性
  • 简介:美国破产法经过长期的发展,于1978年确立了现行的制度架构。美国《破产法》关于公司破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第7章和第11章中,也就是其中有关清算程序和重组程序的规定中。分析的结果显示,破产法面临内在的矛盾或冲突,不能同时消除“存伪”和“去真”两种错误,也不能同时实现事前效率和正确的投资与申请破产决策。从破产法的实际操作来看,无论清算还是重组,都会造成一定的价值损失。中国还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预算软约束问题,需要严格的破产法。这样的破产法将是债权人导向的或者说对债权人友好的,将更多地运用清算程序。

  • 标签: 美国破产法 清算 重组 经济效率 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