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而深刻的认识,在接续白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充其内在意蕴现实指向,因而极具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陈白沙 随处体认天理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勿忘勿助
  • 简介:8月16—17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和深入探讨。主要议题有:复杂性社会治理;大数据、云计算复杂系统科学哲学;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互动复杂适应系统。

  • 标签: 科学哲学 复杂系统 复杂性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内蒙古大学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水岭,它又和历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中国传统有机宇宙论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论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论,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论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论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论,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论和机械宇宙论。这是天演论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 标签: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 简介:11月8~9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俄罗斯最高经济大学人文科学系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办,旨在以开放的视角深化价值观问题研究,推进国际化交流合作。

  • 标签: 上海大学 价值观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合作组织 论坛 学思
  • 简介:7月19~2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写本资源石刻史料”。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明治大学、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及学术机构的3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版本研究”、“文献历史研究”、“目录、写本、金石研究”以及“文献思想研究”等专题展开研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佛教研究 新资料 南京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6月27~29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厦门大学知识论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共同主办。来自美国、英国、芬兰、丹麦、爱尔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内地共80多位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知识论问题。

  • 标签: 中国现代 认知科学 哲学学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知识论 成立大会
  • 简介:“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些变化概括为中国“近代性”的发生。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现时代的关系,实际上正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获得某种自我意识的来源。阳明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表达,另一方面也尝试提供了一套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的方案,包括“如何塑造一种新的主体状态和伦理生活”、“如何编成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政治形态”的思考。

  • 标签: 中国近代哲学 阳明学 近代性 学术思想 晚明 明代
  • 简介:7月26—28日在辽宁大连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江海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十几家CSSCI期刊的相关人员与会,主要围绕“学术期刊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审思时代境遇,聚焦理论热点,提炼中国话语,共商中国文化发展大计。

  • 标签: 中国文化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研讨会 高层论坛 当代 《社会科学战线》
  • 简介:11月29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等多所省内高校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专家研究生约100人出席会议。

  • 标签: 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生命关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年会
  • 简介:12月27日在湖北黄冈召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省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雨辰教授主持。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刘可风教授代表学会作工作报告。

  • 标签: 哲学学会 湖北省 学术研讨会 哲学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简介:6月21—22日在河北大学召开,由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和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政府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的观念史”、“分配公正与经济平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哲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年会 河北大学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
  • 简介: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存在着一批表现儒家“亲亲相隐”观念的画像和铭文(习称汉画),为考察早期儒家亲亲相隐这一学术公案和消除当前相关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亲亲相隐是对血缘亲情的维护,亲属之间的相互保护是率真的表现,是对人性的尊重,“隐而任之”兼顾了亲情和公义,是亲亲相隐中的责任担当。亲亲相隐血亲复仇是孝悌思想的两个重要侧面,同’根相生,儒家对血亲复仇的重视播扬,是在亲亲相隐流播线路上安装的预防滥隐闸门,体现了儒家对亲亲相隐利与弊的深入鉴察,对可能出现的徇私枉法行为提供了有效制约。司法腐败无论是品格还是意趣,都跟儒家的亲亲相隐别同霄壤,亲亲相隐本身并不具备生发司法腐败的基因。亲亲相隐题材汉画是早期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深入地考察早期儒家孝道伦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土汉画 亲亲相隐 隐而任之 血亲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