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为阐述其思想的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的实"的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的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的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的哲学意蕴。

  • 标签: 《名实论》
  • 简介:“正义”和“仁义”在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那里分别构成了优秀政治社会秩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被看作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应培养的与他人相关的总体德性或伦理德性整体.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位哲学家都把城邦政治的首要功能限定于主要促进每一个体伦理德性的实现或发展以及优秀公民人格的培养,因为这更多地涉及一个人类存在者的本性和福祉.不过,在伦理德性的形成路径上,亚里士多德主张要由伦理德性之公民的、政治的向度推进到人性向度、道德向度,孟子则更倾向于一种相反的培养程序.并且,二者虽然都为哲学家或者圣贤在正义城邦或仁义之治发展中的恰当角色提供了两种选项,即政治顾问和伦理教师,但是,真正支撑着这两种角色的深层理由并不完全一致.

  • 标签: 正义 仁义 政治向度 道德向度 哲学家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辩证法 矛盾律 逻辑哲学
  • 简介:那个会腾云驾雾的会腾云驾雾吗?对于这个问题,从常识出发的人们会很自信地回答:当然能。也就是说,命题“那个会腾云驾雾的会腾云驾雾”是真的。而罗素的回答却恰恰相反,在他看来这个命题是假的。在回答之先,罗素首先分析指出这个命题面临

  • 标签: 罗素 摹状词理论 真命题 语义学 自然语言命题 逻辑分析公式
  • 简介: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的逻辑基础的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的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的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的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的文本对蒯因的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