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方法具有多重维度。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继承了'人是目的'的义务论原则,承接了'最大幸福原则'的功利论逻辑,从而具有对义务论与功利论双重批判继承的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将正义的考虑置诸于人类整体,同时注重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德性养成,从而具有对契约论与德性论合理吸收的方法之维;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关注个体,同时指向'真正的共同体',从而具有超越个体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两极对立的方法之维。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伦理思想 方法 维度
  • 简介:当代艺术、美学研究向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人文学科转型的个重要趋势,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与审美人类学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研究对象和理论立场。审美人类学研究应紧扣当代人的审美经验、伦理价值,着重讨论从当代审美经验中产生出伦理价值和启蒙意识的可能性及其机制。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只有将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纳入到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审美经验 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毛泽东逝世以后,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当时国内外关注的个焦点.邓小平在主持起草的过程中,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也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个重要问题.历史决议发表迄今已经20年了,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特别是邓小平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科学 科学方法
  • 简介:中国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方法论提供了实践的场地和机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科学的世界观具体化为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就是创立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杰出典范。本文试从下列五个方面略谈党的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思想的特征。1.理论与实际相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原则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相结

  • 标签: 方法论思想 中国特色 曲折性 中国革命斗争 工作方法 革命过程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对于人具有优先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有机统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人与自然 有机统一 生态建设
  • 简介:<正>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今天人们议论的个热门话题,可以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的种发展观.然而,如果我们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伦理思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也许可以说,可持续性不仅是种新的发展观,而且是种新的文明观.可持续性,是人类在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转型期中的价值的基础.

  • 标签: 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 制度文明 文明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历经百年进程,进入小康达至全面小康超过半个世纪,有理由认为这是中国独特的发展时期和“阶段性”社会形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结构维度解析小康社会形态,有助于判断中国小康社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尤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这对于我们进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奠定登上个大台阶“事情就好办了”的底气,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实发展的定力,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的更高层次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小康社会 社会形态 历史维度 理论维度 结构维度
  • 简介:欣闻我国第家专门研究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学术期刊《邓小平研究》正式创刊,这是学界盼望已久的好事,尤其是当前压缩刊物的大环境下更显难得,可喜可贺。《邓小平研究》的价值是由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决定的。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七十多年革命生涯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研究邓小平理所当然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重大选题,成为人们关注党史、国史、军史的热点内容。

  • 标签: 邓小平研究 学术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2015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这论述,提出了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即坚持唯物史观与翔实准确史实的统

  • 标签: 唯物史观 史实 历史结论 中央政治局 方法论原则 集体学习
  • 简介:在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统原则是其中重要的方法论之。这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并在开创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中自觉加以运用的。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我们应当克服三种割裂理论与实践统原则的错误倾向,只有克服这些倾向,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标签: 理论 实践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种构成性和生成性整体,而不是种不含任何元素的、不可分解为部分的抽象的、绝对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从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对马克思主义既要进行宏观的整体性研究,又要进行微观的组成部分的研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路径的综合性,并且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要以整体性为指导。如果不对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进行微观研究,就整体而研究整体,我们就无法深入理解和具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就会流于空泛;而如果不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研究 方法论
  • 简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关键时刻,为了使党的制度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跟上并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了保证党在历史转折时期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顺利地适应由革命到建设工作重心的转变,担负起新的历史重任,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向全党倡导并身体力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其思想光辉和理论价值之所以能够穿过历史的时空而历久弥新,深究其机理,是因为她蕴含了丰富的协同论、信息论、系统论思想,体现出协同论之自组织原理、伺服原理、协同效应,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方法论思想光辉。《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所体现出来的党的协同建设思维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党委会 协同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自组织原理 视阈 党的制度建设
  • 简介:(四)三个伟大构思的比较分析上面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创作唯物辩证法专著的构思,分别作了简略介绍。现在则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即所有这三个伟大构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尽管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有着定程度的不同内容,但毫无疑问,在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概括地说,有以下八点共同之处。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把唯物辩证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 标签: 凯德洛夫 简略介绍 《自然辩证法》 辩证思维 《逻辑学》 资产阶级社会
  • 简介:张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海外毛泽东研究作为项学术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在60余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系列曲折变化,而方法论资源上的特殊性是催生海外毛泽东研究不断凸显鲜明“异域特色”的重要原因。以海外毛泽东研究中所惯用基本方法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方法论进行分析与解读,可以大致勾勒出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基本面貌与“三个二十年”的基本断代,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批判性反思 海外 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 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东北财经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到改革开放初期出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几乎参与了我党所有重要的经济决策。在长期的经济工作实践中,陈云形成他独特的经济工作方法论。

  • 标签: 经济工作 方法论 陈云 财政经济委员会 述要 财经工作
  • 简介:李君如在《党的文献》2015年第5期撰文认为,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以其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争作出了许多科学的分析和预见。其中主要的四大预见,即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是种战略而不是战术、在敌后能建立大批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要经历三个阶段、中国将在抗日战争中宴现民族解放.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 标签: 抗日战争 科学预见 毛泽东 方法论 《党的文献》 中国国情
  • 简介:<正>《神圣家族》书的全名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它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第部作品,是他们对由青年黑格尔派主办的德文月刊《文学总汇报》上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和理论观点的部回应性、论战性的著作。"在论战中鲜明地表达自己肯定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作

  • 标签: 因缘解构 学解读 家族文本
  • 简介:小说与历史是两种讲故事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到了两者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关系,但未能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方面着手,来进步讨论两者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只有从"文化记忆"的视野入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小说与历史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作为种文化记忆的叙事的审美功能,也有种更新的认识。

  • 标签: 文化记忆 审美叙事 历史与小说
  • 简介: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所确立的实现祖国统的根本方针。进入90年代,在新形势下,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采取有力举措,继续实现这方针,推进“国两制”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中共 新形势 三代领导人 方针
  • 简介:批判地继承文化艺术遗产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明确指出:“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部应该吸收”。但是“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他的这主张,可概括为不拘格,推陈出新”。这思想,在毛泽东诗词的用典艺术上充分得到了生动、具体的体现.

  • 标签: 文化艺术遗产 毛泽东诗词 不拘一格 用典 毛泽东文艺思想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