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既有广泛共识与合作又有深层较量与博弈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 低碳 城市 行为特征 气候变化
  • 简介:人才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在对人才资源生态环境的含义、构成等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人才观念、体制机制、创业环境等方面对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了探析。

  • 标签: 经济欠发达地区 生态环境 人才资源 气象 人才观 竞争
  • 简介:1引言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地处湟水中游,北纬36°13’32"至37°03’19",东经101°09’32"至101°54’50"。占全省总面积的0.37%。海拔2225米到4488米。大部分地区仅能保证一年一季作物的正常成熟。为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1995年,在地处海拔2281米的总寨乡这家寨村种植25亩小麦、玉米带状田的试验,经过一年种植,混合亩产达635kg,其中小麦250kg、玉米385kg可收玉米青棒子3000多个,收入达1086—1216元,比单种小麦亩增收入521—651元。

  • 标签: 小麦 玉米带田 栽培技术 生育期 两高一优 青海省东部
  • 简介:本文利用河南县的气象和牧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和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河南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降水量连年偏少,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加上草原鼠虫害影响,加剧了草畜供求矛盾。科学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现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 简介:基于晋西北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资料,运用P-M公式,计算了马铃薯生态需水量,分析了生态需水量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段下降幅度差异较大;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最为突出。气候变暖对该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表明,气温的升高会增加马铃薯的需水量,且不同地区需水量的增幅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对寒冷地区马铃薯需水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马铃薯 生态需水量 P-M公式 气候变化
  • 简介:天气雷达作为掌握直接天气资料的重要手段,它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得到广大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天气雷达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大气信息,不断地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那么,天气雷达发展至现阶段一机多能综合发展就更显其重要性。对于云、雨中粒子的运动、相态和晴空湍流的探测是气象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这些问题用常规天气雷达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新型天气雷达的研制工作,试图寻求新的途径以解决这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普勒雷

  • 标签: 天气雷达 一机多能 气象工作者 天气资料 晴空湍流 研究与开发
  • 简介:为加快推进我省“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建设.近日,省发改委下达我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气象规划编制前期费.主要用于对我省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等易发区1105个自动气象站站址勘选以及通迅传输普查.天气雷达站址、净空条件和前期电磁环境测试,与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等部门开展易发地区基本资料收集、调查。规划编制和论证、项目前期工作调研等。

  • 标签: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规划编制工作 自动气象站 项目前期工作 山洪地质灾害 水库除险加固
  • 简介:利用桑斯维特(Thonthwaite)的气候分类法和半峰宽(PWH)计算法,采用Kriging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探讨了黑龙江省1961—2003年间气候变化对生态地理区域界限及当地森林主要树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温带与暖温带的热量界限向北撤并东移,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则大幅度北撤。同时,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的云冷杉和红松等树种的可能分布范围和最适分布范围均发生了北移。其中兴安落叶松分布总面积减少6.28万km^2,云冷杉和红松分布面积均扩大1.57万km^2。

  • 标签: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兴安落叶松 云冷杉 红松
  • 简介:基于2014年辽宁省锦州地区雨养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锦州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水汽通量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小气候观测数据探讨了水汽通量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2014年锦州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月水汽通量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日平均水汽通量可达非生长季的10.31倍。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7月水汽通量最大,日最大水汽通量可达0.1202g·m-2·s-1。玉米农田年蒸散量为417.37mm,非生长季蒸散总量为49.57mm,略大于同期降水量;生长季前期5月和6月玉米农田蒸散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2.0%、71.0%;7月、8月和9月玉米农田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其中7月玉米农田的蒸散量为降水量的3.00倍,而此期间正值玉米开花授粉阶段,水分胁迫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农田生长季的水汽通量与净辐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水汽通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影响。

  • 标签: 玉米农田 水汽通量 涡度相关 蒸散 饱和水汽压差 净辐射
  • 简介: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是生态学、气象学研究获得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基地,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气候及其相关的生物状况等有关因子监测,获取天气气候要素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及其影响的结果,是不断提升对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科学认知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背景与思路、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主要问题、站点选择的区域代表性、研究目标、功能定位、开展的观测内容和所用仪器、不足之处与未来规划,旨在为提高东北生态与农业气象综合监测和评估预警能力及合理进行试验站选址、开展生态气象观测,为生态建设提供气象保障等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地区 生态 农业气象 综合监测 建设思路 功能定位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自行设计和研制的NOAA-AVHRR卫星资料处理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中三维立体图像显示技术及其在植被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 NOAA-AVHRR 卫星资料 处理业务 气象科学 总体结构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MacromediaAuthorware等制作《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开发过程,重点叙述了课件开发过程中素材的采集方法、屏幕的设计、结构的设计及课件的特点等主要内容,并想通过课件的开发一方面提高课件制作技术,另一方面改进职工培训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

  • 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多媒体课件 设计 开发 设计与开发 生态环境监测
  • 简介:7.1综述陆地和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在调解气候和维持地球生命栖息环境方面发挥着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水、碳、氮和其他陆地,海洋和大气营养要素的循环;减轻土壤浸蚀,洪水和干旱;为对于农作物和药物十分重要的各种物种提供栖息;

  • 标签: 生态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多样性 栖息环境 生物系统 地球生命
  • 简介: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原基地位于定西市北门外教场川。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试验基地 干旱气象 生态环境 定西市 外科学
  • 简介:GRAPES_meso系统已在国家气象中心、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初步的业务应用试验,经历了夏季台风暴雨预报应用试验,显示了GRAPES_meso系统的一定模拟能力和应用前景,同时也发现了系统中有待改进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提高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具体思路。与此同时,全国已有近50家单位与数值预报研究中心签订了GRAPES应用试验合同,这些单位涉及气象、民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军队单位等。

  • 标签: 业务化 应用 国家气象中心 海洋气象 暴雨预报 模拟能力
  • 简介: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呼伦贝尔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干旱
  • 简介:基于1971—2009年金沙江流域(云南段)35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分析了近40a金沙江流域上段、中段、下段的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0a来,金沙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0.29℃/10a;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中段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升温幅度达到0.46℃/10a,上段的年平均气温低且变化幅度不大。金沙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8.89mm/10a的速率增加;春季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在空间分布上,流域上段、中段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流域下段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年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量和自然灾害等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 标签: 金沙江流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云南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2月10—13日,第2届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环境演变研讨会在德国慕尼黑市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德干旱区生态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CAS)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XIEG)与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TUM)联合承办,会议由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 标签: 可持续管理 生态系统 环境演变 干旱区 中亚 慕尼黑市
  • 简介:气候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2年额济纳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回归分析及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气候特征,结合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近53a额济纳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降水无明显趋势;气温年代际增温幅度差异明显,1980年代、1990年代增幅最大;降水呈“少—多—少”波动变化,21世纪暖干明显;暖冬现象显著。结合GIMMS-NDVI及东居延海面积、正义峡径流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及黑河干流下泄量减少导致东居延海萎缩盐化、植被退化;2003年以后东居延海面积增加是2002年开始人为生态输水的结果,而非气候暖湿的表现。

  • 标签: 气温 降水 MANN-KENDALL检验 R/S分析 额济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