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因腹胀就诊新生儿,发现肠系膜肿物,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超声及CT未能明确该肿瘤性质,腹腔穿刺放腹水,输血治疗效果差,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瘤体来源于肠系膜并广泛侵犯血管及小肠肠管,难以切除,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为卡波西血管内皮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开展语言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然而,由于任务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任务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某初中英语课堂为例,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早产儿视网膜(ROP)的相关性,为更好防治RO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出生即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住院时间≥2周、出生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出生后即时心率、血压、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出生第1、7、14天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围生期资料,根据视网膜筛查报告结果将其分为ROP组及非RO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RO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 119例研究对象,检出ROP患儿105例,ROP患病率为9.4%,其中需要治疗的阈值前病变1及阈值病变者共12例,占总筛查早产儿的1.07%。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总氧疗时间、宫内生长受限均为ROP的影响因素外,两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生后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胎盘前置或早剥也与ROP有关(OR=0.604、0.647、1.276、2.361、1.688、2.506,均P<0.05)。结论围生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参与ROP形成,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相关机制。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围生期 血流动力学 N末端脑钠肽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所致抑郁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情况下的恢复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01.11/2021.05.11(开始/结束),研究对象为我院在此阶段内收治的因脑血管引发抑郁症的患者,共计78例。根据抽签结果,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红色签为单一X组,治疗仅使用西医抗抑郁药物,蓝色签为联合L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干预后,同指标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联合L组患者情况更理想(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单一X组为82.05%(32/39),低于联合L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38/39),差异显著(P<0.05, =5.014)。结论:在脑血管所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干预,能够使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血管病 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渐增加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对于数字媒体专业越来越重视,我国数字媒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网络媒体和数字电视的普及程度来看,发展前途宏广,但是在教学专业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是基于环球影城背景下,对我校数字媒体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究,包括技术水平和艺术素养的双向培养,以及我校教育方式和内容根据形势做出改变。

  • 标签: 环球影城 数字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6月至2022月2月期间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地屈孕酮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黄体酮治疗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较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0%)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予以地屈孕酮治疗的效果较优,患者的病情可以有效改善,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体外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EV71感染对DC的生物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扩增培养EV71病毒株,建立EV71感染DC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抗原表型变化,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 logy, 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基因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加用内吞途径抑制剂QS1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V71表面主要蛋白病毒蛋白l的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EV71感染DC 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EV71感染后的DC表面特征性标志CD80和CD86阳性率(10.61±0.76)%明显升高,与未感染EV71的DC(1.64±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1)。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EV71感染的DC中共筛选出8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66个上调的基因和21个下调的基因。基因本体分析表明,失调的基因涉及175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显示,内吞途径、核黄素代谢途径、ErbB信号途径、转换生长因子β信号途径和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等与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V71感染DC同时加入抑制剂QS11后,病毒蛋白1表达水平(0.49±0.05)比EV71感染组(1.17±0.0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 P<0.01)。结论EV71感染DC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转录、凋亡过程、免疫细胞分化等多个过程。基因分析显示,内吞途径中差异基因的富集最显著。内吞途径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DC的过程。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树突状细胞 基因芯片 内吞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小核糖核酸-10a(miRNA-10a)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家族成员2(Smad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肾缺血再灌注+miRNA-10a拮抗剂组(I组)和肾缺血再灌注+miRNA-10a激动剂组(M组)。采用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M组和I组术前72 h时分别尾静脉注射miRNA-10a拮抗剂和激动剂20 nmol,1次/24 h,连续3次,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时采集眶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肌酐(Scr)和BUN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和磷酸化Smad2(p-Smad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计算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组和M组血清Scr、BUN浓度、肾组织MDA、IL-1β、TNF-α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IR组和M组肾组织SOD活性降低,TGF-β1和p-Smad2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组血清Scr、BUN浓度、肾组织MDA、IL-1β、TNF-α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TGF-β1和p-Smad2表达下调,M组血清Scr、BUN浓度、肾组织MDA、IL-1β、TNF-α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TGF-β1和p-Smad2表达上调(P<0.05);与I组比较,M组血清Scr、BUN浓度、肾组织MDA、IL-1β、TNF-α含量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OD活性降低,TGF-β1和p-Smad2表达上调(P<0.05)。结论miRNA-10a参与了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与激活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微小RNAs 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2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实施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实验涉及60例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患者,时间跨度自2022年5月-2023年10月,将瘢痕形成时间≤6个月的30例纳入对照组,其余瘢痕形成时间7~12个月的30例归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O2点阵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次数较少、色素沉着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CO2点阵激光治疗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均具有显著效果,但瘢痕形成时间≤6个月的患者治疗次数明显较多,故而可结合延缓激光治疗时间。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不同时期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色素沉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对帕金森(PD)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D吞咽障碍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仅给予Mendelsohn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34%)显著高于对照组(6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呛咳、误吸和肺炎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8.515、9.109、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可显著改善PD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门德尔松手法 帕金森病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blue-laser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e,BLI-ME)下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力。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蓝光成像放大精查患者的内镜图片,4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JNET分并预测其病理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读片的诊断效力。结果入选34例患者的40个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3个、腺瘤20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癌10个、黏膜下深层癌7个。4位医师诊断准确率为75.00%~87.50%,JNET各型准确率为65.38%~95.89%。分别计算JNET各型的诊断效力,灵敏度为60.71%~91.67%,特异度为84.17%~97.73%,阳性预测值为63.46%~95.89%,阴性预测值为88.51%~99.31%;对于表面结构判断的信心为73.08%~100.00%,表面微血管形态信心80.77%~100.00%,总体分信心67.31%~100.00%。任意两位医师间契合度Kappa值为0.630~0.887,4位医师总体相关系数为0.880。结论基于蓝光成像放大观察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进行JNET分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内窥镜检查 蓝光成像 JNE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肺源性心脏(即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肺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按照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为对照与观察组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低,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可以有效的将动脉血氧分压和PH值提高,并将血氧张力显著降低。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急性发作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治疗中联用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及洛匹那韦利的疗效。方法:纳选对象为2020.01至2022.12在院治疗的138例艾滋病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6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观察组采取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与洛匹那韦利予以联用治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体内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同时,还有着较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替诺福韦片 拉米夫定片 洛匹那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