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和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对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接触、家族遗传等。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均为我国肺癌的高发地区,甚至是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发病均以女性肺癌高发为主要发病特点。本文全面收集近年来针对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肺癌发病发病危险因素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宣威县和富源县发病危险因素可能都和生活燃煤导致的煤烟室内空气污染有一定关系。目前对宣威市开展了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已采取相应措施(改炉改灶等)来干预发病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针对富源县肺癌发病尚未开展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未能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发病。有必要对富源肺癌发病进行动态监测,探索病因来寻找到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云南富源肺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年脑卒中患者60例,通过各量表对其导致患病的健康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健康责任和运动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影响患者健康水平。结论临床应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医护人员在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时应重视内自我效能、生活能力指数及社会支持水平,以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发病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有再次住院记录的186例青年患者(≤40岁),按照随诊期间是否出现复发性心肌梗死(RMI),分为RMI组(29例)和对照组(157例),比较其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发生RMI的危险因素。结果RMI发生比例为15.6%,中位随访时间为36(12,67)个月,RMI中位复发时间为57(35,77)个月。初诊时,RMI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复诊时,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初诊时下降(均为P<0.01),LDL-C水平也较初诊时下降(P<0.05),而RMI组均无明显下降(均为P>0.05)。RMI组复诊时LDL-C的达标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诊时的达标率较初诊时增加(P<0.05)。RMI组复诊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OR=7.378,P<0.001)和复诊时的高LDL-C水平是发生R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4,P=0.027)。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复发比例较高,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和血脂控制不佳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复发性心肌梗死 青年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型脑梗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为常见的危险因素;按TAOST分型,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结论青年型脑梗死绝大多数有病因可循,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应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防治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型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其发生。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早期干预,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129例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的临床资料,依据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所属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1.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比例为心源性脑栓塞占9.30%(12/129);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38.76%(50/129);小动脉卒中占31.78%(41/129);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5.43%(7/129);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14.73%(19/129)。2.本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较高的前4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酗酒。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卒中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与酗酒的暴露率为高。

  • 标签: 青年脑梗死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研究显示青年人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年卒中病因复杂繁多,主要的病因有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颈部动脉夹层、心源性脑栓塞、免疫性疾病等。现就青年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 标签: 卒中 青年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海珠区首次脑梗死(CI)、脑出血(CH)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收入我区的9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其中CI860例,CH40例;昼夜按600~1200、1200~1800、18~000、000~600共4个时间段;发病季节根据广州市区的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按一年四季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卒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性脑卒中发生于600~1200时间段居多,显著高于其他间期(P<0.05),且以春冬两季相对高发,夏秋两季相对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段集中于1200~1800,但季节规律性不明显。结论广州海珠区脑卒中患者首次脑卒中发病具有昼夜和季节性规律,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规律性,并结合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首次 发病规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在中国,脑卒中是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人数约为178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社会经济和疾病组成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首要的致残、致死病因。目前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脑卒中发病因素,对疾病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发病率 描述统计 Kendall一致性检验 稳健回归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脑卒中复发、预后差、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脑卒中及其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便早期进行预防、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肾病,慢性病 卒中
  • 简介: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粘血病、心房纤颤、吸烟及酗酒等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0年来我院内科脑卒中的住院资料,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进行探讨、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169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0年1月~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649例,女性520例;年龄22~89(平均69.1)岁,<30岁22例,30~39岁35例,40~49岁77例,50~59岁226例,60~69岁427例,70~79岁306岁,>80岁76例。其中脑出血351例;脑梗死526例;脑血栓1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4例;脑萎缩297例。合并脑疝276例;应激性溃疡115例。1.2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括脑白质疏松(LA)在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保健科、神经内科发病72 h内住院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51例,随访3年,入选患者701例,随访中再发患者124例为再发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577例为未再发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结果再发组患者LA程度高于未再发组(Z=-2.307,P=0.021);再发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率低于未再发组(均P<0.05)。Spearson相关分析与缺血性卒中再发患者呈正相关的因素为LA(r=0.451,P=0.007)、年龄(r=0.334,P=0.015)、血压(r=0.812,P=0.001)、血糖(r=0.637,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674,P=0.000)、总胆固醇(r=0.748,P=0.003)、三酰甘油(r=0.878,P=0.004)、吸烟(r=0.380,P=0.008);与脑卒中再发无明显相关的因素为性别(r=0.032,P=0.115)。二分类Logistics回归与缺血性卒中再发呈正相关因素为年龄(B=0.142,P=0.000)、血压(B=0.135,P=0.000)、LDL-C(B=1.141,P=0.001)、三酰甘油(B=0.367,P=0.036)、血糖(B=0.385,P=0.000);与缺血性卒中再发无相关的因素为LA(B=22.221,P=0.997)、总胆固醇(B=0.081,P=0.867)、吸烟(B=21.434,P=0.995)。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A、总胆固醇、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混杂因素。进行积极危险因素干预治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主要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患者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11例,发生率是27.5%。主要与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具有紧密关系。经针对护理干预后,11例患者中,好转者8例病情稳定出院,2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1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 标签: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初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905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和500例正常对照,计算各组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测定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初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是对照组的3倍;伴代谢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80.75%)所占比例显著超过出血性卒中,CRP和FIB(均P〈0.05)均明显高于同组不伴MS的患者及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凝血纤溶系统、炎症等方面有关。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纤维蛋白(原)(FIB) C-反应蛋白(CRP)
  • 简介:摘要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较差,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成为临床卒中治疗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文献,就进展性脑梗死的可能的危险因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性介绍。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为529例,最长随访天数为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为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为6.8%,在90d为12.7%,在180d为18.9%,在360d为27.8%,720d为39.9%。最常见的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和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的因素,如血脂,吸烟等,对患者再入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再入院 危险因素
  • 简介:脑卒中后愤怒倾向是脑卒中后病人常见的情感障碍,但相关研究较少,早期不易被发现.对脑卒中后愤怒倾向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后愤怒倾向的了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脑卒中后愤怒倾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卒中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期间是否发生肺部疾病分为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和对照组(未发生肺部感染),观察两组样本中性别、年龄、病史以及其生活习惯,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6.28±11.43)岁,高于对照组患者(58.93±10.16)岁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吸烟习惯的例数、诊断有COPD例数、发生吞咽困难、nihss评分高于13分例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平均分数达到(17.87±6.28)分,高于对照组的(9.62±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及COPD病史,吞咽困难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脑卒中 肺炎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