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诺贝尔(Noble,Alfred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

  • 标签: 瑞典人 埃里克森 阿尔弗雷德 NOBLE 少年时代 雪莱
  • 简介:<正>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tawMitosz,1911-),原籍波兰,后入美国国籍。代表性著作有诗集《白昼之光》、《拆散的笔记簿》和长篇小说《夺权者》等。1980年,“由于他以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激烈冲突世界中的赤裸状态。”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 敏锐洞察力 切斯 莫科
  • 简介:虽然我没有什么演讲天分,也不善于运用诸多华丽的辞藻,但我仍想借此机会感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康慨授予我诺贝尔文学奖。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演说 委员会 华丽
  • 简介:<正>1988年6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龙应台的评论集《人在欧洲》中,有一组文章谈她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现据《文艺报》(1988年12月3日)发表的萧乾撰写的介绍文章摘要如下:她说:“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真是个无聊的东西。它的文学价值观,无论如何客观,都局限于它的西方的传统。中国要争取它,就如同希望中国柳眉凤眼的女子去比赛深目隆鼻金发的审美项目一样。”“中国人欲得诺贝尔文学奖超乎寻常的急切当然也透露出一个讯息:中国人特别需要西方的肯定来肯定自己。这一点,大概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龙应台 文学价值观 文章摘要 西方 出版公司
  • 简介:上周末我正在家中闲坐,忽有朋友来电话道喜,说我已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这个喜讯太大,别说我这种轻易沾不上好事的普通家伙,就是奖章累累的泰斗听了,怕也要东张西望,满腹狐疑,轻易不敢高兴。我认定是朋友在开玩笑。朋友说,该信息是他亲眼所见,印在醒目之处,白纸黑字,真真楚楚,而且已经流传开了,大街上不少人都知道。

  • 标签: 朋友 周末 电话 信息 候选人 诺贝尔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有知名度的大奖.诺贝尔奖也向来拥有不同凡响的关注度。自1901年诞生以来.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获奖者基本上囊括了20世纪所有的科学重大发现和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才。全球的科学家、官员、学者以及有关专业人士无不高度瞩目.无数有意角逐这项大奖的人们更是孜孜以求,为获得这项殊荣而不倦努力。2007年度诺贝尔奖已尘埃落定.让我们掀开帷幕的一角.一窥它的真实面貌吧。

  • 标签: 诺贝尔奖 梦想 专业人士 尘埃落定 科学家 关注度
  • 简介:孟凡茂在《科技导报》1999年第4期发表了《诺贝尔奖拒绝口号》一文。文章指出:一些中科院院士提出"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是时候了"是一种情绪化的口号,诺贝尔奖不是靠一时的冲击就可取得的。因为科学发现除了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水平、文化传统等)和科学家的才智之外,还有机遇的因素高呼口号可以壮声威,但科学研究需要理性思维,诺贝尔奖更是拒绝口号。孟凡茂指出,说现在冲击诺贝尔奖正是其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观点。事实上我们的

  • 标签: 诺贝尔奖 基础科学研究 口号 社会因素 科学发现 文化传统
  • 简介:小小蚊子竟先后使四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故事”经典得似乎和牛顿被掉下来的苹果砸了一样,而据编辑的认真调查:世界范围内,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还找不到一个在一生中从未被蚊子咬过的。

  • 标签: 诺贝尔奖 疟疾流行 疟原虫 科学家 罗马帝国 世界范围
  • 简介:小朋友们,你们一定知道诺贝尔奖吧,那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遗产创立的科学奖项,用以奖励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可是你们知道吗,在美国,还有一个“搞笑诺贝尔奖”,这个奖项表彰的研究结果,可真是千奇百怪,雷死不偿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诺贝尔奖 科学 小朋友 化学家 奖项
  • 简介:专家揭秘二十年前一段尘封历史,但愿这类遗憾和弯路不再出现据《科学时报》报道:当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的时候,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何景棠研究员正在美国做访问研究。当他看到日本的小柴昌俊赫然出现在获奖人名单中时,一段20年前的往事,一段挥之不去的中国与诺贝尔奖之缘立刻涌入他的心头……他按捺不住,要将这段尘封的历史写出来,告诉世人。虽然多年支持他工作的妻子怕写这篇文章会招来许多麻烦或新闻炒作,不愿他发表此文,可他最终还是将稿件投出,刊登在2003年第5期的《科技导报》上。在他看来,中国科技过去的遗憾和弯路,再也不能发生在愿意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后来者身上了!

  • 标签: 小柴昌俊 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 二十年 质子衰变
  • 简介:摘要:随着20世纪激光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激光技术对信息处理和计算、医学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激光技术的发展,并提出将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与经历与课程教学融合,对培养激光领域的高素质、高创新性人才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激光 诺贝尔奖
  • 简介:赫赫有名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以他惊人的毅力为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献出部分遗产而设置的诺贝尔奖金,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向往的世界最高荣誉,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上勇攀高峰。

  • 标签: 诺贝尔奖金 情人 科学事业 科学研究 科学家
  • 简介:核心提示:格登之所以能从“倒数第一”起步,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除了与其自身的努力坚持分不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将其“抛弃”,仍旧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了空间。

  • 标签: 诺贝尔奖 “差生” 理想
  • 简介: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美国科学家获得,此前公布的医学或生理学奖的获得者也是2名美国科学家。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甚至文学领域,美国人在诺贝尔奖领域一直身手不凡。

  • 标签: 诺贝尔奖 美国 科学研究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