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其余12例在初始治疗时均同时服用4种~5种抗癫痫药物,1.2 用药情况 20例患儿单药治疗5例(头痛患儿),  癫痫的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标签: 临床分析 抗癫痫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据估计2002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93.4万,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数的8.6%,其中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 标签: 胃癌诊治 原则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腰痛患者予以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82例腰痛患者。对照组41例,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28-69岁,平均(56.66±3.22)岁,观察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5-75岁,平均(59.21±3.31)岁。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功能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后VAS评分、BOM评分以及临床症状分值。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VAS评分与BOM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压痛程度以及站立弯腰试验等症状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药物导入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效果更好,促进增加药物的疗效,便于吸收,治疗时间内效果明显。

  • 标签: 腰痛 超声治疗仪 药物导入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 症状分值
  • 简介: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药物分析法质量控制的发展及其必要性,通过对药物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的原则及项目进行分析,以生物药物为例来探讨药物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的有效应用,充分发挥药物分析方法的作用,对药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所生产出的药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为我国药物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药物分析 方法 质量控制 有效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腔端出现持久异常扩张,且伴有肺泡壁损坏,肺泡壁弹性下降,细支气管发生不可逆损伤但没有明显纤维化。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病理表征之一,肺气肿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已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效防治该病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肺气肿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用药教育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归性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用药教育的必要性,主要通过对用药教育内涵的阐述、重要性的分析,有效归纳。结论:用药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用药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身认知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保证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药物 用药教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腰痛患者予以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 82 例腰痛患者。 对照组 41 例,男性 20例,女性 21例,年龄 28-69 岁,平均( 56 .66±3.22)岁 ,观察组 41 例,男性 22例,女性 19例,年龄 25-75 岁,平均( 59.21±3.31)岁。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功能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后 VAS 评分、 BOM 评分以及临床症状分值。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患者 VAS 评分与 BOM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压痛程度以及站立弯腰试验等症状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通过药物导入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效果更好,促进增加药物的疗效,便于吸收,治疗时间内效果明显。

  • 标签: 腰痛 超声治疗仪 药物导入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 症状分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武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中图分类号】R47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3-01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一般情况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特点就是骨组织微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骨矿物质含量下降,主要症状为驼背、疼痛以及易引发骨折等。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出现轻微的创伤便会导致骨折,该病多发于年长女性,由此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就需要我国医疗行业引起重视。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注意规律饮食,并进行药物防治,确保骨质疏松患者早日康复。1骨质疏松发病原因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与维生D、降钙素等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维生素D在人体中尤为重要,是人体吸收钙的重要载体,若人体内没有维生素D,吸收钙含量再高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此外,人体内维生素D原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再通过肾脏、肝脏的作用生成活性代谢物,以此有效发挥生物学效应。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与阳光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使维生素D的合成数量与年轻人相比较少,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不断减退,导致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大大降低,最终致使骨代谢异常。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的激素,能够促使骨骼的有效形成,能够对破骨细胞活性产生抑制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对骨的分解产生一定的抑制,有效增加骨钙,降低血钙含量,同时还能够使骨细胞有效增值。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分解降钙素能力逐渐降低,致使对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能力下降,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2骨质疏松症药物防治维生素D、钙剂。骨骼主要是有无机质与有机质组成,其中无机质有碳酸钙与磷酸钙构成,有机质是胶原蛋白。摄入适量的钙含量能够有效提高骨骼生长能力,并且合理的进行补充钙元素可起到维护与巩固骨骼质量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800mg/d,50岁以上人群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d。由于钙剂种类不同,其钙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吸收率也比较高,极易出现便秘、上腹不适等症状。此外,在补充钙剂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补充,其中高钙尿症患者以及高钙血症患者不能使用钙剂。钙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够有效增加骨密度,以此提高骨骼质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程建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眉山62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5-01糖尿病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是目前能对人们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主要病症之一,由于该疾病常出现其他基础病症,因此容易增加合并用药机率。其中一些常用药物易导致人体血糖水平上升,因此糖尿病症应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做到合理用药。除降糖药物外,少部分药物应用后还会出现血糖降低情况,比如适宜睾丸胶囊等雄激素,能对患者糖耐量情况有效改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对其他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需求量,所以有显著降低血糖指标。然而总的来看,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药源性血糖上升的特点在引发药物停用后,血糖一般改善明显或恢复正常。另外,用药期间应做到血糖指标的及时监测、及时诊断,一旦出现血糖异常情况,应马上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对药物品种进行更换。药源性糖尿病指的是,对非血糖相关疾病行药物治疗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使得降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引发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易导致脂肪代谢、蛋白质和糖紊乱等情况发生,尿糖呈阳性,血糖水平上升,从而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1)抗感染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均是导致血糖异常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加替沙星引发的血糖异常最为严重。(2)降压药:如主要包括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和RAAS系统用药等。(3)激素类药物:向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均是导致血糖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4)受体阻滞药:能对不同受体予以作用的β受体阻滞药能严重影响糖代谢,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等,易导致糖代谢紊乱情况发生。(5)利尿剂:易引发糖耐量受损情况发生,空腹血糖上升是行吲达帕胺和氢氯噻嗪治疗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停药后能恢复。(6)CCB(钙拮抗药物):主要以维拉帕米等最为常见。此类药物能对钙通道予以阻断,能对胰岛素分泌予以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7)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能使患者血糖明显上升,体重增加显著,以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最为明显。通常认为此情况的发生可能和下丘脑多巴胺机制相关,拮抗5-HTA受体能显著减少胰岛素,从而易引发高血糖等情况发生,以奥氮平、氯氮平最甚。(8)RAAS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用药教育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归性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用药教育的必要性,主要通过对用药教育内涵的阐述、重要性的分析,有效归纳。结论用药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用药教育能够提高患者自身认知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保证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药物 用药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患者70例,并且对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为辛伐他丁、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其中,辛伐他丁药物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占比较高,与其联用的药物为降压药、抗病毒药和抗凝药。结论辛伐他汀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占比较高,其中降压药药物联用发生不良反应占比较高。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六西格玛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8年1~6月期间未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时为对照组;选择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8年7~12月采用六西格玛管理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之间的静脉药物配置前后的差错次数。结果观察组配置前、配置中差错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采用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降低配置过程中差错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六西格玛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药物配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不良反应患者70例,并且对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为辛伐他丁、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其中,辛伐他丁药物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占比较高,与其联用的药物为降压药、抗病毒药和抗凝药。结论辛伐他汀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占比较高,其中降压药药物联用发生不良反应占比较高。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本市某医院接诊的70例患有脑梗塞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5例单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应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以便对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7%,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作用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联合用药 消化性溃疡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合理应用中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和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方式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配伍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参与者管理能力及积极性,改善药物使用合理性。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品管圈活动 不合理用药 无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