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目的使用影像组方法构建一个影像组标签分类模型,对肺肿瘤良恶性进行分类预测。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例怖肿瘤患者的CT影像数据,分割肿瘤区域,提取肿瘤形状、大小、强化程度、纹理和小波变换共485个影像组特征。利用Lasso算法筛选出与肿瘤良恶性鉴别最密切的组特征,并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来评估该影像组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效能。结果选取3个影像组特征构建出影像组标签,具有很好的预测分类效果。训练集的AUC为0870(95%CI:0760-0978J,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818;验证集的AUC为0.853(95%CI:0.717-0.989),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778。结论随着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使用,真有望成为辅助检测肿瘤良恶性的非侵入手段。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肿瘤 良恶性预测 Lasso算法
  • 简介:【摘要】放射肿瘤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对于刚进入肿瘤科临床的住院医师来说短期内不易掌握,作者主张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同时要求 住院医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培养他们影像诊断及科研能力,加强对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 肿瘤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现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培养具有丰富肿瘤诊疗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肿瘤专业人才,进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迫在眉睫。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变,采用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结合,在肿瘤临床和教学实践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强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介入到肿瘤临床教学中。有助于增加对肿瘤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医学生综合思维决策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肿瘤专科医生,提高我国肿瘤综合诊治水平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肿瘤 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特征,评价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经MRI检查诊断的86例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分析不同病变的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子宫肌瘤52例,大部分病灶在T1WI序列均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DWI序列未见扩散受限;子宫腺肌症20例,T2WI序列病变子宫结合带增宽伴散在点片状高信号,部分出血病变T1WI序列呈高信号;子宫内膜息肉6例,表现为宫腔内长条状及结节状肿物,有蒂与内膜相连,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与内膜及肌层相似;8例为子宫颈纳氏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多模态检查有利于提升子宫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先天性囊肿 MRI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经膀胱镜检查或手术后病检确诊的膀胱肿瘤(37例)及非膀胱肿瘤(32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及BTA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尿BTA诊断前列腺肿瘤的灵敏度(81.08%)高于尿脱落细胞(59.46%),但其特异度(62.50%)和阳性预测值(71.43%)均低于尿脱落细胞的特异性(96.87%)和阳性预测值(95.65%),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7.30%)高于单独尿BTA检查(81.08%)和单独尿脱落细胞检查(59.46%),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95.24%)及诊断符合率(81.16%)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②BTA表达水平和灵敏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TA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测可提高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原,肿瘤 尿△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开始,根治性膀胱切除(RC)后采用正位代膀胱手术是女性侵袭性膀胱癌患者常用的治疗选择,本研究目的是对大样本同类型系列患者术后的肿瘤和功能效果进行分析。1995~2010年,德国Ulm大学医院行RC+回肠新膀胱治疗局部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21例,对其病理、临床、肿瘤和功能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6个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8%,按Clavien分级,轻度并发症(O~2级)56例(46.3%),

  • 标签: 回肠新膀胱 肿瘤学 功能学 长期效果 女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检查(X线与CT)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83例骨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按影像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DR组与CT组,DR组42例采取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CT组41例患者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骨肿瘤的影像特征,并比较其诊断准确率、检出率、敏感度。结果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DR、CT检查与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出现一定差异,但相比CT检查,X线在检出率、准确率上均优于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DR(X线)可作为骨肿瘤首选的检查方式,CT主要显示肿瘤的范围与细微结构,可将两者结合对骨肿瘤诊断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 标签: 骨肿瘤 影像学检查 X线 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CT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30例(温州市中医院13例和温州市人民医院17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3例,女7例;年龄为(62±4)岁,年龄范围为27~78岁。患者行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由2位有>20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观察分析图像。观察指标:(1)CT检查情况。(2)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CT检查情况:3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胃底部14例,胃体部10例,胃窦部6例;肿瘤呈椭圆形18例,不规则形12例;肿瘤呈内生型15例,外生型13例,壁内型2例。G1级神经内分泌瘤最大径为(6.8±1.6)cm,其中<5.0 cm 4例,5.0~10.0 cm 4例;G2级神经内分泌瘤最大径为(8.3±2.7)cm,其中<5.0 cm 1例,5.0~10.0 cm 4例,>10.0 cm 2例;G3级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径为(17.8±2.2)cm,其中5.0~10.0 cm 6例,>10.0 cm 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14例,浸润性生长16例。肿瘤边界清晰14例,不清晰16例。CT平扫检查结果示肿瘤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20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等密度9例,CT值为(34.0±3.5)HU;低密度18例,CT值为(16.6±1.4)HU;高密度3例,CT值为(45.3±3.6)HU。30例患者中,瘤内见小点状或小类圆形坏死囊变灶21例;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犯10例;腹腔积液17例。CT增强检查结果示轻度强化12例,CT值为(56.5±6.3)HU;中度强化15例,CT值为(66.0±5.4)HU;明显强化3例,CT值为(76.6±5.8)HU。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23例。8例患者有迂曲血管。(2)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30例患者中,10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4例无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6例肿瘤直径<4 cm,无周围组织侵犯和转移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治疗。3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GNEN,其中G1级神经内分泌瘤8例,G2级神经内分泌瘤7例,G3级神经内分泌癌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30例GNEN患者中,突触素阳性30例,嗜铬粒蛋白A阳性23例,细胞角蛋白阳性9例。(3)随访情况:3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0~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30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3.3%(13/30),其中G1级神经内分泌瘤、G2级神经内分泌瘤、G3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7和4/15。结论GNEN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病理学分级多见于G3级,以胃底及胃体部多见。CT检查结果示肿瘤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肿瘤易囊变,增强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 标签: 胃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部原发肿瘤病变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CT表现,探讨盆部原发肿瘤解剖基础。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灶性质、边缘、密度以及解剖部位同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及手术证实,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5例。15例瘤体位于盆部,6例累计腹部和盆腔。CT增强表现囊实性9例,实质性12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受侵11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10例。7例病灶内有钙化现象。结论盆部原发性肿瘤恶性占比较高,病变类型较复杂,通过CT增强扫描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解刨结构,对判断肿瘤性质,做出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盆部原发肿瘤 解刨学 CT 特征
  • 简介:摘要探讨适用本科生流行病课程的优化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以选修肿瘤流行病课程的A医科大学和B医科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A医科大学肿瘤流行病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医科大学采用“一核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对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自我认知、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和备课时间进行调查;采用课后测试方法比较两校学生肿瘤流行病课程成绩差异。结果显示,在B医科大学58名学生中,94.83%(55/58)学生表示熟悉了常见的流行病研究类型,86.21%(50/58)学生表示掌握了筛查研究的评价指标。在B医科大学9名授课教师中,7人表示新教案有助于学生学习肿瘤流行病学前沿进展知识,8人表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50.34±4.90)分,显著高于A医科大学学生成绩(46.21±4.9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5.20,P<0.001)。综上,肿瘤流行病课程优化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好评,具有提升学生对肿瘤流行病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肿瘤流行病教学效果的潜能。

  • 标签: 流行病学 教育 课程 改革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能够携带包括核酸、蛋白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对于EV内含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NA和蛋白质上,对于最能直接反映细胞状态的小分子代谢物在EV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近年来EV代谢组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尽管由于前处理复杂且代谢物含量较低,EV代谢组研究仍存在诸多挑战,但其在调控肿瘤进展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价值已逐步显现,有望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代谢组学 肿瘤
  • 简介:摘要影像组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影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量化肿瘤异质性,无创地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近年来,影像组在核医学领域尤其是PET中的应用发展迅速。该文对基于PET的影像组肿瘤鉴别与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及面临挑战与前景进行论述,以提高对PET影像组的认识。

  • 标签: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影像组学 发展趋势
  • 简介:目的研究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7例幕上原始神经胚层肿瘤患者均经MRI检查,6例又经CT扫描。所有患者的MRI与CT表现是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的。结果肿瘤病变的部位包括额叶2例,顶叶、胼胝体、侧脑室、松果体、顶枕叶各1例。7例肿瘤均呈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体积较大,常伴囊变或出血。肿瘤的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CT平扫肿瘤常呈等或稍低密度,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幕上原始肿瘤 神经外胚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放射肿瘤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强调人文精神的塑造、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加强影像诊断的训练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肿瘤学 教学 临床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