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与病症的相关性,并以此探讨神经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 2011年 5月到 2013年 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选取 90例病例,并对该组所有病患的神经肌电图与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 90例患者共检测正中神经 118例,所有腕管综合征病患的拇指至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平均为 35.9±5.5m/s,中指至腕为 36.4±5.7m/s,阳性分别为 108例( 91.52%)与 102例( 86.44 %),阳性诊断价值良好,正中神经运动电位的潜伏期为 5.7±1.8ms,阳性患者为 95例( 80.51%),所有 CTS病患的正中神经感觉以及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均与正常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及早发现并诊断腕管综合征,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神经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临床常见的手臂麻木采取肌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共计手臂麻木的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均给予神经电检诊仪检查,并对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共有69例患者检出肌电图异常,占比85.19%,其中49例腕管综合征、6例肘管综合征、14例颈部神经根损伤及其他。结论:针对临床常见手臂麻木的患者,给予肌电图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确病变分布状况与病因,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肌电图 手臂麻木 疾病诊断 腕管综合征
  • 简介:摘要臂丛神经受损多因外伤所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臂丛神经的系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过程中,肌电图EMG)检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肌电图检测可以对损伤的部位及受损程度的进行定位,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肌电图检测的方法与损伤判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肌电图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神经生理检查 肌电图 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对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19年9月30日至2020年9月30日诊断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30例作为后凸组,纳入正常颈椎曲度的志愿者34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测量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评估。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下颈椎曲度(C2~C7 lordosis,CL)、C2~C7矢状面垂直轴(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T1倾斜角(T1-slope,T1S)、脊颅角(spinal canal angle,SCA)和颈部活动度(rangeof motion,ROM)。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为矢状位屈伸运动时颈部肌肉共同收缩比(co-contraction ratio,CCR)。以Spearman法分析生活质量评分、颈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表面肌电图肌电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1.4±0.9)分,低于后凸组的(2.3±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1,P=0.30)。对照组NDI为4.3%±2.5%,明显低于后凸组的5.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4)。对照组下颈椎曲度为-18.76°±2.43°,明显低于后凸组的13.80°±7.59°(t=3.43,P<0.01);对照组脊颅角为85.94°±4.52°,明显高于后凸组的84.07°±10.44°(t=0.95,P<0.01);对照组T1倾斜角为24.00°±2.85°,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5.47°±11.33°(t=4.25,P<0.01);对照组C2~C7 SVA为(30.35±6.59)mm,明显高于后凸组的(19.08±14.47)mm(t=4.09,P<0.01);对照组ROM为50.23°±3.07°,明显高于后凸组的45.63°±11.73°(t=2.21,P<0.01)。对照组中立位至屈曲位CCR(CCRNF)为0.46±0.20,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84±0.13(t=12.61,P=0.005);对照组后伸位至中立位CCR(CCREN)为0.55±0.21,明显低于后凸组的0.79±0.16(t=7.10,P=0.042)。CCRNF与VAS(r=0.504)、NDI(r=0.322)、下颈椎曲度(r=-0.240)、T1倾斜角(r=-0.591)、C2~C7 SVA(r=-0.474)、ROM(r=-0.303)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CCREN与VAS(r=0.339)、NDI(r=0.243)、下颈椎曲度(r=-0.347)、T1倾斜角(r=-0.341)、C2~C7 SVA(r=-0.346)、ROM(r= -0.065)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作为客观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颈部屈曲动作时颈伸肌过度激活,肌肉协同性较颈椎曲度正常者差。

  • 标签: 颈椎 脊柱后凸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改变。方法挑选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5月期间纳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了解患者尺神经在各病程的H发射和F波以及神经肌电图改变情况。结果160例患者颈神经H反射异常率均值为78.13%,其外周神经病变异常率为80.0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和神经肌电图异常诊断率会提升。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反射,其肌电图异常率会随着病程增加而提升,且需重视患者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以便于对患者周围神经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 肌电图 异常率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表面肌电图的分析方法及其参数指标,分析了表面肌电图在评价人体运动中肌肉损伤病变、肌肉疲劳、肌肉力量、力量训练和预测肌肉纤维类型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表面肌电图 人体运动 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电图和高频超声两种方法诊断患有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间选取30例疑似患有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肌电图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同时再选取同时期内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两组患者或志愿者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左右径、前后径以及横截面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实验研究可知,肌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25.00%(1/4)、92.31%(24/26);高频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0.00%(2/4)、88.46%(23/26);经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左右径、前后径以及横截面积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可以更加清楚的判断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形态和功能,在临床上可以联合应用。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的推广。

  • 标签: 肌电图 高频超声 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癌症患者64例,分别对其化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分析其运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变化情况。结果运动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感觉神经化疗后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波幅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传导速度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接受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治疗,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检测,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肌电图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7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共97例)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期间引导所有人员接受肌电图检测。收集两组肌电图检测结果后,对比肌电图指标数据差异。结果: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股神经、胫神经检查所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可在监测周围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变化特征后,实现对其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诊断、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45岁。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接受肱二头肌等长收缩测试,记录患侧与健侧肱二头肌的sEMG中位频率斜率(medianfrequencyslope,MFs),平均肌电图(averageelectromyography,aEMG)波幅。结果术后1个月,27例患者症状缓解,患侧MFs的衰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MFs的衰减无明显改变;术后健侧aEMG波幅无明显改变,患侧有增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症状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MFs及aEMG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可用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神经根 颈椎病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正>检测患者组6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所有患者肌电图(EMG)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正常或轻度延长(P>0.05)。F波:58例F波出现率降低,7例F波消失,异常率95.6%;54例(79.4%)同时伴F波潜伏期离散度增大,为(7.8±4.5)ms;F波

  • 标签: F波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源性损害 波潜伏期 离散度 生理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肌电图表现,从而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在2013年9月到2015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所有人员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人员相比,有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MCV减慢以及CSV减慢,总异常发生率为92.0%。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采用肌电图检查分析,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分析 肌电图分析 诊断价值
  • 简介: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增强,伤残纠纷日渐增多。纠纷双方希望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伤残鉴定是司法鉴定内容之一,它是法院量刑时的依据,而司法鉴定肌电图的检查在司法鉴定中衡量伤残的程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司法鉴定 肌电图 伤残鉴定 法律意识 司法程序 鉴定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期疗效的神经肌电图情况。方法选择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年后各进行一次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2年后患者的胫、腓两神经传导速度都明显减慢,两神经F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且出现率降低,胫神经H反射出现明显减少,胫前肌、腓肠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明显增宽。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期疗效不显著,经神经肌电图发现,仍存在神经根受损的电生理表现,且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仍呈降低征象。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远期疗效 神经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急性周围性面瘫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60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病人,均进行过肌电图测定,并给予标准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应用肌电图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神经失用的预后,明显较诊断为轴索断裂者好(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判断病损、面肌预后转归有效、直观,是一种简便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性面瘫 预后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面肌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仔细辨别并处理责任血管,通过实时记录面肌的肌电反应了解减压效果。结果60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6例单纯性蛛网膜粘连或增厚,6例存在隐匿性责任血管。术后异常肌电图波形完全消失54例,基本消失16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消失14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6%(71/72)。结论面肌肌电图监测可实时了解术中减压效果,对面肌痉挛的MVD,尤其是隐匿性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肌电图监测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肌电图(EMG)和CT与手术探查结果之间的下位关系。列角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EMG、CT检查,然后实施手术探查。结果:EMG检查结果与手术发现结果的符合率为83.3%,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答合率为93.3%。EMG检查与CT扫描之间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MG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反映神经根受压的功能状态,CT则是从形态学上反映腰椎间盘

  • 标签: 肌电图 CT 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