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创伤患者中执行基于创伤严重度评分创伤评分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甄选对象:医院急诊内就诊的创伤患者,甄选时间区2021年06月-2022年06月,合计60例,辨识组别原则(就诊时间段),20201年06月-2021年12月就诊的30例创伤患者归属于对照组(执行常规管理模式),2022年01月-2022年06月就诊的30例创伤患者归属于观察组(执行基于创伤严重度评分创伤评分的护理管理模式)。执行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分析其对患者干预结局、护理安全与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干预结局更优,护理安全与质量统计数值少,护理满意度评估数量多P

  • 标签: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护理管理模式 创伤 干预结局 护理安全与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区别于标准的货架产品的采购,后者技术规格、性能、工艺都有标准可循,可使用单一的价格因素进行评定,而前者较多地采用综合分法综合性地考察候选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价格,合理地设定综合分法的步长,可充分发挥技术和价格的筛选功能,使那些技术实力强、生产保障有力、价格还有优势的单位脱颖而出。

  • 标签: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 综合打分法 步长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Iastography,UE)与常规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曲线),比较2种诊断方法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UE与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的R0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70和0.727,UE诊断颈部淋巴结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6%、81.3%、87.5%;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6%、81.3%、78.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颈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小儿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联合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以及危重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满意率以及危重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联合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能够有效提高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小儿危重症患者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与HRCT评分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到2015年10月的小儿危重病患儿共计10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0.39%,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58.82%,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显著,且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护理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护理干预指导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 104例危重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 B两组; A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 B组在 A组基础上,运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比较两组突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结果:B组突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 A组( P< 0.05)。 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7.69%)、死亡率( 1.92%)均明显低于 A组( 23.08%、 15.3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将本院收治的危重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常规危重护理)、研究组(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进行干预指导),两组各34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有利于患儿预后和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指导意义
  • 作者: 杨静文 贾平一 邱立新 陆丞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前牙种植美学效果评价的可重复性,探讨影响VAS与粉白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white esthetic score,PES/WES)评分相关性的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种植科和第四门诊部招募医师和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受试者(共108名),其中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种植专科医师35名[种植医师组,男性25名,女性10名,(37.3±4.5)岁],不熟悉PES/WES评分的口腔修复、牙周、正畸或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师34名[口腔医师组,男性24名,女性10名,(36.1±4.2)岁],患者39例[患者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45.4±8.3)岁]。以20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并完成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43.7±6.4)岁]修复后上前牙口内正面照片各1张(共20张照片)为评价内容,嘱受试者用VAS进行美观性评价,0为不美观,10为非常美观。1个月后再次评价,使用卡方检验对两次VAS结果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同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3名种植医师组医师对相同照片进行PES/WES评分;PES评分要素为近中龈乳头丰满度、远中龈乳头丰满度、龈缘弧度、根面凸度以及牙龈颜色质地;WES评分要素为牙冠形态、轮廓、颜色、表面纹理、透明度和个性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VAS分值与PES/WES分值及其评分要素分值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各组VAS分值与PES/WES的相关性。结果PES分值为(7.5±1.8)分,WES分值为(7.6±1.9)分,总分为(15.1±3.4)分。种植医师组VAS总分为(6.8±1.8)分。患者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不佳(Kappa=0.012,P>0.05);种植医师组和口腔医师组两次VAS结果的可重复性均较好(Kappa=0.727和0.556,P<0.01)。VAS总分与PES/WES总分为弱相关(r=0.27,P<0.01)。VAS总分与PES/WES各评分要素均为弱相关(P<0.01),相关性较大的是牙冠颜色(r=0.20)和牙冠形态(r=0.22)。种植医师组、口腔医师组和患者组VAS总分与PES/WES总分的相关系数依次减小[r分别为0.49(中等相关)、0.25(弱相关)、0.1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VAS评分与PES/WES评分的相关性强弱受评分者对美学评价指标认知程度的影响。两种评分系统结合用于医师评估种植修复整体美学效果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 标签: 美学,牙科 牙种植 问卷调查 视觉模拟评分法 粉白美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助于在长径<5 cm的胃黏膜下肿瘤(SMT)中鉴别胃肠间质瘤(GIST)和良性肿瘤的CT特征,构建一种简易实用的CT评分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SMT;(2)具有治疗前胃部CT平扫及增强图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在CT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CT显示长径≥ 5 cm。根据以上标准,于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作为基本数据集,其中GIST组31例,良性SMT组11例(7例平滑肌瘤和4例神经鞘瘤);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6例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中GIST组48例,良性SMT组18例(7例平滑肌瘤,1例黏膜下炎性息肉,10例神经鞘瘤)。观察及测量的CT征象为:肿瘤发生位置、肿瘤长径、生长模式、边缘是否规则、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增强是否均匀、动态增强模式、是否伴有坏死、溃疡、钙化及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等。比较基本数据集中GIST组与良性SMT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确定可区分GIST与良性SMT的指标,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征的简单累加数作为其评分,构建一种简易评分分类方法。然后,利用验证数据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该评分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46.5岁、非贲门位置、边缘不规则、平扫CT值<45 HU、静脉期不均匀强化、有坏死、无瘤周肿大淋巴结7个临床及CT特征,可提示GIST的诊断(P<0.05);每个特征赋值1分,构建GIST评分。经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当临界值取3~4之间时(即0~3分提示为良性SMT,4~7分提示为GIST),基本数据集内42例患者均能被正确诊断。采用上述简易评分,对验证数据集患者(66例)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其诊断GIST的AUC为0.97;当临界值取3与4之间时,诊断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72%、91%、100%和92%。结论基于CT构建的胃小SMT简易评分能够在术前准确区分GIST和良性SMT。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黏膜下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0例孕产妇纳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分均分为对照组(n=125)和研究组(n=125)。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行评估结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中高危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产妇在产后2h、12h、24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可对产妇做出精准评估,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中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具有临床采纳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针对性护理 宫缩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在小儿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患儿选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选择采用小儿重病护理评分联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效果和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比较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方法对于患儿病情进行判断,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促使患儿能够更好的恢复。

  • 标签: 小儿护理,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 效果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进行研究,数据由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25704例和未用参附注射液患者51898例信息构成。从2组人群中分别提取具有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指标,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评分去除混杂因素,分析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对肾功能是否产生影响。结果使用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使用加权后的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后BUNP〉0.05,而SCrP〈0.05。结论我们认为使用参附注射液对BUN异常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对SCr异常变化的影响显著。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血尿素氮 血肌酐 倾向性评分法 HIS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评估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诊治和制定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危重病例评分对10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评分。结果分值>80分属非危重,分值71~80分属危重;分值≤70分属极危重;评分越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例数越多,病情越重;结论危重病例评分能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动态观察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制定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危重病例评分法 婴幼儿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护理干预指导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为1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儿童病危护理的患儿,将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人数相同的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病危护理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结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采取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结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操作的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明显优于采取常规病危护理方法的参照组患儿症状缓解速度,结果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产生了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结合使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可以对患儿的病情发展进行预估,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结合使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将这种方法在儿童病危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干预指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测值及Itoh评分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与Itoh5分评分对50例患者共6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个实性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有20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4个,浸润性小叶癌4个,髓样癌2个。良性肿块42个,其中增生并纤维腺瘤样形成4个,脂肪瘤3个,纤维腺瘤35个。恶性病变中≥4分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在灰阶图和弹性图的面积和直径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弹性图和灰阶图中的面积比和直径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Itoh评分,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测值 Itoh评分法 乳腺实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对胸部外伤疼痛评分与满意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n=49,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n=49,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以及满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睡眠时间明显较长,满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维持护患间良好的关系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胸部外伤 综合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