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正压通气(BIPAP)与连续气正压通气(CPAP),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重度NRDS早产儿(以下简称为受试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IPAP组(n=37)与CPAP组(n=38),分别于有创机械通气(MV)撤机后,采取经BIPAP/CPAP治疗。对2组受试儿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BIPAP/CPAP治疗疗效,采用成组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ETYY-2020202),受试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2组受试儿的研究结果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受试儿入院时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NRDS Ⅲ/Ⅳ级及剖宫产术娩出受试儿所占比例,以及母亲有羊水浑浊、胎膜早破及产前使用激素病史的受试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IPAP/CPAP疗效比较:BIPAP组受试儿撤机失败率、BIPAP治疗时间及撤机后2 d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13.5%、(5.0±0.6) d、(39.5±3.5) 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低于或少于CPAP组的34.2%、(6.4±1.0) d、(54.8±4.3) mmH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35,t=2.970、P=0.019,t=16.873、P<0.001);BIPAP组受试儿撤机即刻及撤机后2 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65.4±5.8) mmHg、(83.0±6.9) mmHg,均显著高于CPAP组的(54.4±8.1) mmHg、(80.2±4.0) mmH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15、P<0.001,t=2.157、P=0.017)。③短期预后指标比较:BIPAP组受试儿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6.2%,显著低于CPAP组的39.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P=0.024)。2组受试儿住院时间,腹胀/鼻中隔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MV撤机后,采取BIPAP,将有助于重度NRDS早产儿撤机成功,是有效的肺保护策略。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通气机撤除法 拔管成功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持续正压通气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持续呼吸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体会。方法2007年6月一2010年12月对3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在出现呼吸困难时及时使用简易持续呼吸正压通气,观察疗效。结果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结论简易持续呼吸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困难 简易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在我院进行呼吸疾病治疗的82例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理治疗基础上给予持续呼吸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持续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82例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正压通气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持续正压通气)与实验组(41例:双水平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24h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指标以及撤机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新生儿重型肺炎患者中应用持续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新生儿肺炎患者 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并使用头罩吸氧,观察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aO2和 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型新生儿肺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型新生儿肺炎70例, 按照呼吸支持方式, 分为观察组(持续正压(NCPAP)通气)35例、对照组(导管吸氧治疗或应用头罩吸氧)35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aCO2、PaO2、pH值)、治疗前后危重症评分(NCI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PaCO2更低,PaO2、pH值更高(P<0.05),观察组NCIS评分更高(P<0.05);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NCPAP治疗有助于加快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整体疗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重型患儿 NCPAP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型新生儿肺炎70例, 按照呼吸支持方式, 分为观察组(持续正压(NCPAP)通气)35例、对照组(导管吸氧治疗或应用头罩吸氧)35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aCO2、PaO2、pH值)、治疗前后危重症评分(NCI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患儿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PaCO2更低,PaO2、pH值更高(P<0.05),观察组NCIS评分更高(P<0.05);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NCPAP治疗有助于加快患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整体疗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重型患儿 NCPAP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03-2015.03期间在我院接受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快速动眼睡眠时间(英简REM)、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纠正其呼吸紊乱症状,更适用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小儿内科接受治疗的52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B两组,26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B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后的氧分压(70.52±2.15mmHg)、二氧化碳分压(51.20±2.15mmHg)和紫绀纠正时间(2.14±1.36天)、心率恢复正常时间(3.05±1.61天)、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2.51±1.29天)均优于B组数据(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衰竭疾病中采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 呼吸衰竭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86例,入院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儿分为43例参照组(治疗方式为导管式吸氧治疗)与43例试验组(治疗方式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对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后PaO2较高,PaCO2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面罩给氧,观察组利用鼻塞式呼吸持续正压给氧(NCPAP),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气分析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家属对治疗的总满意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增高(<0.05)。结论应用鼻塞式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药 鼻塞式 呼吸衰竭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新型鼻塞持续呼吸正压通气与盐酸氨溴索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5例研究组和35例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入院后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温箱保暖、纠正酸碱平衡、胃管减压、抗生素抗感染等。对照组治疗以头罩吸氧,维持氧流量在4.5L/min左右。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新型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疗效。(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12小时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7%、54.2%,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12小时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新型鼻塞持续呼吸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呼吸衰竭疗效肯定,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新型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盐酸氨溴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机械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59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整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28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31例患儿采用NCPAP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血气分析、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氧合指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PaO2/Fi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显著降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氧合指数明显增高。结论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效果优于普通机械通气,且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 标签: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导管通气(HHHFNC)和持续正压通气(NCPAP)措施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HHHFNC组与NCPAP组早产儿分别采用HHHFNC、NCPAP模式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与安全性指标(损伤、气漏发生率);次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RCT研究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早产儿为1037例,其中HHHFNC组为518例,NCPAP组为519例。①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指标方面,2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18、0.93,95%CI:0.87~1.59、0.67~1.30,P=0.286、0.687);而安全性指标方面,HHHFNC组损伤与气漏发生率,则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7、0.24,95%CI:0.11~0.26、0.09~0.63,P<0.001、=0.003)。②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次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早产儿院内死亡率(OR=0.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拔管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