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加温湿流量导管辅助通气疗法(HHHFNC)在NICU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观察。通过对.加温湿流量导管辅助通气疗法(HHHFNC)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组成部件以及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究,然会以此为基础,对加温湿流量导管辅助通气疗法(HHHFNC)临床应用时的护理步骤进行了叙述分析,以此作为参考。

  • 标签: HHHFNC 临床应用,护理
  • 简介:摘要经流量加温湿氧疗(HHFNC)经过10年的临床应用,已部分代替无创正压通气(NPPV)或经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并成为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HHFNC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 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HHHFNC)和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措施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HHHFNC组与NCPAP组早产儿分别采用HHHFNC、NCPAP模式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与安全性指标(损伤、气漏发生率);次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RCT研究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早产儿为1037例,其中HHHFNC组为518例,NCPAP组为519例。①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指标方面,2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18、0.93,95%CI:0.87~1.59、0.67~1.30,P=0.286、0.687);而安全性指标方面,HHHFNC组损伤与气漏发生率,则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7、0.24,95%CI:0.11~0.26、0.09~0.63,P<0.001、=0.003)。②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次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早产儿院内死亡率(OR=0.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拔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在ICU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所收治病患142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71例病患。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气道湿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的评分、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导管加温湿流量吸氧治疗的ICU病患,实施护理干预路径,能改善病患气道湿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提升护理干预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鼻导管 高流量 加温湿化 吸氧 ICU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的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9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标准氧疗的对照组及采取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的观察组各45例,均接受重症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标准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ICU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在实施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1小时后为(20.55±1.14)次/min、治疗8小时后为(22.65±2.28)次/min,治疗24小时后为(22.69±1.57)次/min。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2.23±0.16)分、(1.66±0.27)分和(1.18±0.19)分。结论采用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ICU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与护理治疗,关注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 ICU 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4 例,在实施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 1 小时后为( 20.55±1.14 )次 /min 、治疗 8 小时后为( 22.65±2.28 )次 /min ,治疗 24 小时后为( 22.69±1.57 )次 /min 。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 2.23±0.16 )分、( 1.66±0.27 )分和( 1.18±0.19 )分。 结论:采用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患者施以经导管流量+温湿吸氧疗法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4~2022.4就诊于我院的ICU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导管流量加温湿吸氧疗法,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优质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对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气道湿评分均明显较好(P

  • 标签: ICU患者 经鼻导管高流量 温湿化吸氧疗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我科2021年4月-2022年8月喘息性疾病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分别接受常规导管吸氧及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供氧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三凹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喘息性疾病 供氧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胎龄28~35周、Ⅰ~Ⅲ级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PAP组和HHHFNC组,给予相应呼吸支持方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iPAP组纳入33例,HHHFNC组纳入32例,两组无创通气24 h 内呼吸暂停次数、24 h时吸入氧浓度和PaCO2、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72 h内无创通气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无创通气24 h时早产儿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iPAP组[4(3,6)比8(6,11),P<0.001];两组损伤和气胸发生率、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和HHHFNC作为早产儿Ⅰ~Ⅲ级RDS的初始治疗措施,72 h内无创通气失败率及无创通气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HHHFNC能减轻早产儿疼痛发生率。

  • 标签: 正压呼吸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初始治疗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较对照组下降,PaO2/FiO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 标签: 肺部超声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 高流量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呼吸机撤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复合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9月 92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按照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采取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供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5.65%,高于对照组 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气促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供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复合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康复,应用价值。 [关键词 ] 加温湿流量导管吸氧;阿奇霉素;小儿支气管炎;效果;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采用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45例早产儿接受枸橼酸咖啡因+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观察组45例早产儿接受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枸橼酸咖啡+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用氧时间、呼吸暂停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且治疗后48h内发现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创通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暂停早产儿接受加温湿流量导管通气+枸橼酸咖啡因+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后有助于呼吸功能尽快恢复,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减少有创通气率,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暂停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经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借助随机、双盲法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各26例患者。基础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经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优于基础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经流量加温湿吸氧治疗时,应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吸氧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肺功能 慢肺阻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温加湿流量导管吸氧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以及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科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进行分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的面罩吸氧,观察组16例采用加温加湿流量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h、24h舒适度评分、咳痰难度评分以及痰液的粘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h、24h后舒适度、咳痰难度、痰液粘稠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食管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湿流量导管通气应用于高龄ERCP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20年-2023年在我院行ERCP手术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43)和参考组(43)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行HFNC和传统导管.比较两组SpO2<95%以及手术中断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丙泊酚使用量。结果:两组麻醉和手术时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SpO2<95%和手术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于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HFNC能有效保障血氧合度,显著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ERCP手术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全静脉麻醉 老年
  • 简介:摘要辅助呼吸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辅助呼吸治疗方法包括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无创及有创通气等。流量导管吸氧(HFNC)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呼吸支持方式,最早在儿科的应用是在早产儿中替代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但近年来除了在早产儿及新生儿中应用,HFNC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儿童重症监护室及普通儿科病房中。现对目前HFNC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 急性呼吸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