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单孔腹腔以及腹腔肾上腺切除术后护理的分析与比较。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手术的62例肾上腺肿物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31例。乙组以后腹腔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甲组以单孔腹腔肾上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都优于乙组(P<0.05)。甲组手术用时长于乙组(P<0.05)。结论:于肾上腺肿物患者中,同腹腔肾上腺切除术相比,尽管单孔腹腔肾上腺切除术的用时比较长,但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减轻痛苦,还可降低护理的难度。

  • 标签: 肾上腺肿物 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腹膜腔两种途径的腹腔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腹腔治疗的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法,随机均分为腹膜腔组和腹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腹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腹膜腔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和腹膜腔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P=0.01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下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可靠的优点,腹腔相对腹膜腔而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经腹腔 经腹膜后腔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腹膜腔两种途径的腹腔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腹腔治疗肾上腺肿瘤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法,随机均分为腹膜腔组和腹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腹膜腔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和腹膜腔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P=0.016)。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腹腔 经腹膜后腔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子宫腹腔下全切及腹腔联合阴道切除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6月~ 2020年 4月子宫体积如 12~ 24孕龄大小的,于我院行腹腔下全子宫切除及腹腔联合阴道子宫切除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行腹腔下全子宫切除术, 11例患者行腹腔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 120.0±36.5) min,术中出血量( 150.3±68.2) ml,平均住院日( 6.1±0.7) d。 1例剖宫产史病例发生膀胱轻微副损伤,即时下修补,无一例发生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具有熟练的腹腔手术和阴式手术基础,大子宫腹腔下全切及腹腔联合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腹腔腹腔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术;大子宫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laparoscopic combined vaginal hyste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7 cases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laparoscopic vaginal hyster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April 202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6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11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ombined vaginal hysterectomy.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6.1 ± 0.7) days. One case with history of cesarean section had slight bladder injury and immediate repair under the microscop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or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select the right cases and have the basis of skill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nd vaginal oper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子宫腹腔下全切及腹腔联合阴道切除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4月子宫体积如12~24孕龄大小的,于我院行腹腔下全子宫切除及腹腔联合阴道子宫切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行腹腔下全子宫切除术,11例患者行腹腔联合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120.0±36.5)min,术中出血量(150.3±68.2)ml,平均住院日(6.1±0.7)d。1例剖宫产史病例发生膀胱轻微副损伤,即时下修补,无一例发生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具有熟练的腹腔手术和阴式手术基础,大子宫腹腔下全切及腹腔联合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镜联合阴道 子宫切除术 大子宫
  • 简介:目的总结胆囊管腹腔联合胆道胆道取石临床经验。方法80例胆囊结石可疑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腹腔联合胆道胆道探查术。腹腔下分离胆囊管至胆总管汇合处,剪开胆囊管前壁,扩张器适当扩张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明确胆道结石分布,胆道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再造影确认结石取净,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术后不常规放T管。结果6例胆道探查阴性。术中证实74例胆道有结石,0.6—1.0cm18例,〈0.5cm56例。31例胆道内1枚结石,43例有2枚以上。18例需用等离子碎石器碎石。67例行胆囊管扩张。胆囊管开口变异6例。胆囊管损伤2例,处理无术后胆漏。5例可疑肝内胆道结石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行T管造影和胆道检查证实2例左肝管结石行胆道取石治愈,3例未发现结石。本组手术时间(168±34)min,出血量(50±8)ml,术后腹腔引流量(30±17)ml。62例术后3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管残余结石。结论胆囊管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是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 标签: 胆囊管 胆道镜 腹腔镜 胆道取石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腹腔行膀胱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加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首先取截石位,应用尿道等离子电切行膀胱输尿管口袖套状切除术,再改为健侧卧位采用后腹腔行肾输尿管切除,术中游离出输尿管中上段,最后采取麦氏点或反麦氏点切口游离输尿管下段并取出标本。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55.3±13.3)min,出血量平均(81.3±20.8)ml,术后平均(9.1±0.9)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年,1例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腹腔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安全、可行,具有术后康复快、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肾盂肿瘤 输尿管肿瘤 膀胱镜 腹腔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膜腹腔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经腹膜腹腔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规范化护理,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腹膜腹腔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有效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微创手术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70例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病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对乳糜尿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乳糜尿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联合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52例不合并膀胱癌的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手术方式为尿道电切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约1.5cm范围膀胱壁至膀胱外脂肪组织,电凝输尿管口,然后行腹腔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L.RNU),随访时间5-1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结果252例患者中,32例(12.7%)继发膀胱癌,年龄〉65岁患者膀胱癌发病风险较年龄≤65岁患者明显升高,且肿瘤同时位于肾盂和输尿管的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是否合并肾积水、肿瘤的分级、分期以及切缘是否阳性并没有增加术后继发膀胱癌的风险(P〉0.05)。结论对于采用后腹腔联合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和肿瘤位置。

  • 标签: 腹腔镜 尿路上皮癌 危险因素 继发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实施输尿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实施腹腔输尿管手术(其中实施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结石术32例,实施肾盂输尿管成形术8例)。结果4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中出血量21~80ml,平均42ml;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17~35h,平均24h;吻合口处或者切口处均无漏尿,手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7d。全部患者随访2~8个月,静脉肾盂造影(IVU)或B超均表明肾积水改善明显。结论腹腔输尿管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手术 输尿管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7%,术中中转开放手术率为3.3%;手术平均时间为(124.6±39.7)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04.2±35.4)毫升,术后拔除引流管平均时间(55.2±2.8)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1.2)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术后随访电解质及血压均恢复正常,且无肿瘤组织转移或复发案例。结论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治疗有效率高,安全度高,可作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病症的金标准予以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泌尿外科腹腔手术经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为500例患者施行泌尿外科腹腔手术,其中男293例,女207例,9~76岁,平均44.6岁;其中肾上腺手术176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75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0例,单纯肾切除术26例,根治性肾切除术31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输尿管全切术18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9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9例,输尿管成形术11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33例。并对15例腹腔肾切除术与18例开放式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484例(96.8%)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大出血于手术次日行开放手术;术中膈肌穿孔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无大血管破裂、腹腔内脏器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发生;中转开放手术16例。肾切除手术中,腹腔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康复时间少于开放组。结论腹腔手术适于治疗肾上腺、肾、输尿管及精索静脉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后腹腔镜手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泌尿外科疾病过程中应用后腹腔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研究中 选取了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在 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 12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A 、 B 两组, 每组各 63 例。对 A 组患者采用后腹腔手术进行治疗, B 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 结果: A 组相关指标 均低于 B 组 ( P< 0.05 )。 结论:泌尿外科 临床应用后腹腔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备患者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疼痛感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有很大帮助,具有加大推广力度的价值。

  • 标签: 后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胸骨疝的诊断、临床特点、腹腔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采用腹腔手术治疗24例胸骨疝患儿,男17例,女7例;年龄8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87岁;12例伴有其他畸形。所有患儿术前均胸部X线片、消化道造影获得诊断,均择期行腹腔下胸骨疝修补术。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悬吊腹腔组、单部位腹腔组和双孔腹腔组,比较悬吊腹腔组和单部位腹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悬吊腹腔手术治疗8例、双孔腹腔1例、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15例。将悬吊腹腔组与单部位腹腔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由于双孔腹腔手术例数少,且为悬吊腹腔和单部位腹腔手术中间的过渡手术方式,故未纳入比较)悬吊腹腔组手术时间为(76.88±29.15)min,单部位腹腔组手术时间为(31.47±13.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腹腔组手术出血量为(2.00±1.31)ml,单部位腹腔组手术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75±2.12)d,单部位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80±0.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于腹腔下全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均存在疝囊,疝内容物为肝、小肠、结肠、大网膜、回盲部、阑尾。术后随访2~122个月,随访期间悬吊腹腔组有1例术后复发,已于我院再次行腹腔手术治愈。结论腹腔手术治疗先天性胸骨疝安全可行,单部位腹腔使伤口更为美观,皮下打结法减少缝合疝孔时的张力,操作简化,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胸骨后疝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慢性腹痛腹腔探查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对儿童慢性腹痛的治疗。方法36例慢性腹痛手术患儿,术中疑似阑尾病变者行阑尾切除,相对阴性发现者遵从家属意愿决定是否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31例腹腔探查术后腹痛消失,其中30例阑尾切除患儿中28例腹痛消失,6例阴性发现保留阑尾的患儿,3例腹痛消失。阑尾切除与非阑尾切除组复发比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x^2=7.85,P=0.005)。在21例腹腔探查阴性的患儿中,阑尾切除和非阑尾切除之间复发比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x^2=5.22,P=0.022)。所有手术患儿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腹痛患儿行腹腔探查,术后86%的患儿腹痛消失。术后腹痛消失的原因中,阑尾因素可能与儿童CAP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术中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手术对患儿认知行为的影响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腹痛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嗜铬细胞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血压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肿瘤均未复发。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良好开展,有助于腹腔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临床疗效的提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

  • 标签: 后腹腔镜手术 嗜铬细胞瘤 护理